泉眼附近建好了水塔,铺设好了水管,潺潺的山泉水就这样进入了6户人家。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高山之上引清泉、增设水泵稳水流、挑水喝变拧水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之一,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性指标,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在望城桥驿镇,紧扣脱贫攻坚重心,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村民“幸福感”,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
从取水难到拧水喝
“来,喝杯茶,这是山泉水泡的,甜着呢。”4月9日,在扶贫干部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望城区桥驿镇沙田村曾家山组,66岁的曾安其笑盈盈招呼着。
这里位于黑麋峰山上,海拔近300米,住了3户五保户、1户低保户和两对年过古稀的夫妻,百余米外一口几近干涸的古井和门前的泥塘就是过去大家用水的所有依仗。
端来一盆菜,扭开龙头,泉水尽情地涌了出来,流到盆子里,溅到地上,也打开了曾安其的话匣子:“以前用水可没这么大方,我们几户人家吃水全靠一口老井,井水少,靠瓢舀,然后一担担挑回来,到枯水季根本没有水,全指望村里从山下送水上来,哪里还舍得用来洗衣洗菜。现在家里龙头一拧,就有水用了!”
“在当地人指点下,我们在山上寻找了两处水量充沛的泉眼,并请来专业人员进行了水质检测,确定为可饮水。”2019年10月底,胡湘容来到沙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就遇到了曾家山组的饮水难题,经过实地勘查,在桥驿镇人民政府和扶贫后盾单位望城区人民检察院的支持下,展开了曾家山组安全饮水工程计划。山高路陡,工程车进不来,怎么办?“村里的党员干部肩挑手扛,当起了人力车夫,将材料运上山!”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泉眼附近建好了水塔,铺设好了水管,潺潺的山泉水就这样进入了6户人家,甜润了他们心间。
水泵建好了水量稳定了
“自从水泵房建好后,水量就稳定了!”禾丰村村民唐丹丹正在家里做中饭,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哗哗地往外流,她忍不住笑了。尽管2018年村里就接上了自来水,但种种原因导致水量常常供应不上来,村民们不得不面对守着龙头却缺水用的尴尬局面。
“桥驿镇距离城区远,处于管网的末端,水量水压的供应跟不上,加上丘陵多、地势落差大,地质结构复杂,水利设施相对薄弱,对我们的饮水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桥驿镇党委书记毛斌介绍,去年在大走访、大排查过程中,发现了饮水安全方面还存在少量点状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采取因户施策、因地制宜来解决饮水问题,特殊问题特别解决,力争实现高质量脱贫。”
“为了解决禾丰村饮水问题,镇上请来专家勘探并筹集资金,建设了这个管道加压的水泵房,可以稳定附近800余户的用水问题。”桥驿镇副镇长王晓东指着路边一个泵房说。据悉,在芙蓉北路,洪家村境内,一个更大的中央泵房正在建设中,投资五百余万元,建成后将解决民福村、洪家村等1.3万余人的自来水用水问题。
“你们看,这水好清,水量好大!”桥驿镇最北端的白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启良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因户施策”的好处。老两口年迈体弱,还要照顾一个一级肢残的儿子,家里一口18米深的枯井根本不出水。扶贫干部了解情况后,发现易启良家居住地势较高且地质条件并不适于打普通水井,于是协调镇、村两级,筹措经费帮他家打了一口80多米深、出水量足的电钻井,让易启良一家喝上了放心水。“以前要四处到别人家挑水喝,现在插上电,打开龙头就来水了,帮扶干部为我解决了大难题。”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