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企业全球视野 助力长沙产品放飞世界

  中联重科深耕海外市场,加速国际化步伐,海外营收持续增加。图为中联重科生产车间。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柏平摄

中联重科深耕海外市场,加速国际化步伐,海外营收持续增加。图为中联重科生产车间。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柏平摄

1月6日,2020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长沙外贸成绩斐然,进出口总额预计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

40%以上的高速增长,凸显了长沙外贸的持续活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长沙外贸为何能逆流而上?

从去年12月25日的一份名单中,或许可见端倪。

当日,湖南发布2019年度外贸十强园区榜单,长沙园区“瓜分”大半席位,占据其中六席;而在十强企业中,长沙籍占一半。

不沿边、不靠海的长沙,正依靠园区力量,依靠企业的全球视野,背靠内陆,面向大海,经济外向度持续攀升。

长沙外贸规模结构量质齐升

长沙地处内陆,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制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对外贸易少之又少。

1978年,湖南迎来外贸发展的春天。

但那时长沙尚无真正意义的进出口,仅协助国家进出口部门收购部分出口商品,收购额约为2460万美元。

2000年,长沙设立外贸发展基金,鼓励企业多出口多创汇。

一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受益于内外环境的优化,长沙外贸迈入加速发展阶段。当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6.4亿美元。

此时,长沙“五区九园”格局雏形初显,不少工业企业尝试走向海外,长沙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较快。

据统计,长沙机电产品出口由2000年的2.24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10.44亿美元,增长4.7倍,年均增长24.6%,全市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质的飞跃。

像三一重工,就是在2001年将首台设备销往非洲,开启国际化道路。

同一年,中联重科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在伦敦建起了自己的第一个海外工厂。

2009年,蓝思科技在浏阳经开区的首个产业园投产,迅速成长为出口创汇大户。去年进出口额更是占浏阳市一半以上。

成立于2011年的安克创新,一个个移动电源“爆款”如今在亚马逊上已成为海外消费者的“新宠”,上三年营收保持平均70%的增长。

工程机械、电子产品出口量的稳步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国内走向国际,带动长沙外贸规模攀升。

据统计,去年1-11月,我市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2590家,较2018年同期增加494家。长沙全年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40%。

不仅如此,长沙外贸商品结构也持续优化。

来自星沙海关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长沙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成为长沙主要出口产品,占比60%以上。

工业园区外贸发展奋勇争先

长沙经济外向度的攀升,离不开工业园区的贡献。

从此次长沙入选湖南2019年度外贸十强园区名单来看,长沙有长沙高新区、黄花综保区、长沙经开区、金霞经开区、宁乡高新区和雨花经开区上榜,成为入选园区最多的城市。

来自长沙高新区的数据显示,去年1—11月,园区外贸进出口总额50.1亿美元,同比增长60.7%。

一同上榜的长沙经开区,外贸成绩也表现亮眼——去年前11月,园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46.81亿美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预计全年可实现进出口额49亿美元;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17亿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2%。

作为湖南开放型经济的“桥头堡”,金霞经开区和黄花综保区也给出了“优等生”表现:

去年1-11月,金霞口岸区域(含保税中心、长沙新港、货运北站)完成报关单5.67万票,实现一线进出口货值46.86亿美元,吞吐进出口货运量101.46万吨,海关征收关税及代征税22.75亿元人民币。

黄花综保区依靠蓝天,飞向海外,加工贸易等产业方兴未艾,去年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

从企业来看,来自长沙高新区的中联重科股份、中芯供应链、天丰信供应链、先导国际贸易等企业跻身湖南2019年度外贸十强企业之列。

除此之外,去年,长沙蓝思科技、三一重工等重点龙头企业进出口额也增长较快,三一更是连续6年海外营收破百亿元。

民营企业成为长沙外贸主力军

近年来,长沙工业园区外贸发展迅猛,经济外向度持续扩大,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它的背后原因。

这其中,长沙民营企业进出口额的高速增长成为最强劲动力。

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在介绍湖南外贸发展成就时表示,私营企业已超越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湖南外贸的绝对主力军。

这一特征,也同样适用于现在的长沙。目前,长沙进出口总额排在前列的企业,几乎清一色都是民营企业,来自于长沙各个产业园区。

外资涌入,打开了长沙园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从近几年长沙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外资流入了长沙各个园区,引进的外资项目也大多落户到工业园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已有33家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独资或合资在长沙落地投资,这个数据,2019年还在增长。

长沙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带动了外贸商品结构的优化。除了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据主导,近年来,保税加工、口岸贸易、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特色产业也不断集聚在部分园区。

以黄花综保区为例,去年1至11月,该园区新增注册企业170家,累计突破450家,集聚了含章、韦斯利等产业项目12个,生产线100条,产业集聚度越来越高。(伍玲)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