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市创新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2019“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洽谈对接活动中,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塨与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朱文敏 供图

2019“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洽谈对接活动中,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塨与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朱文敏 供图

 制图/王斌

制图/王斌

  位于长沙高新区的威胜集团,生产线上人机协作,有条不紊。 邹麟 摄

位于长沙高新区的威胜集团,生产线上人机协作,有条不紊。 邹麟 摄

早上7时,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高校图书馆和实验室开始热闹起来,师生们开始学习和科研;上午9时,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科创团队正在就最新研发项目展开深入讨论;上午11时,长沙高新区技术人员正细致开展人工智能调试等工作……在长沙的“十二时辰”里,创新创业的故事时刻在上演,科技创新力量激情澎湃。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2019年12月29日,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公布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9》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排名显示,长沙创新能力居78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第8,与深圳、广州等城市一起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截至2019年,长沙国家级科研平台已突破60家、省级科研平台接近800家;全市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20多家;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过万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长沙智造’和‘长沙创造’成为城市发展的显著标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塨说,近年来长沙加大了对科技发展的政策、人才、投入保障,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已然成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

城因环境而兴:创新热土吸引全国瞩目

体制活则满盘活,环境优则城市兴。长沙深谙其中道理,始终把“软环境”建设摆在科技发展工作的首位,不断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近年来,长沙通过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激发出创新创业的澎湃活力。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密集出台科技创新“1+4”、工业30条、人才政策22条、知识产权12条等,覆盖创新创业全要素,形成了降成本、促创新、揽人才、强产权的创新创业政策闭环。目前,全市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依托湖南湘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及多所“双一流”高校,打造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推动80多家国家级、近600家省级技术平台共建共享,引进美国、以色列、意大利以及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在长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基本形成知识动态溢出、技术高效扩散、成果持续转化的良好形势。

2019年10月,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北京举行,包容、普惠的长沙创新经验从全国41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

长沙没有骄傲,瞄准功能区和大战略,持续推进科技特色工作,规划“四谷”建设。如今,“湘江智谷”着力打造“一城、一区、一园”(人工智能科技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高新麓谷”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646个,园区人才总量突破18万人;“中国V谷”新注册企业500家,铺排重点项目6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种业硅谷”已引进上下游企业55家,新增国家审定新品种98个。

智因平台而变:集聚科技创新平台数百家

科技创新平台是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组织、优化和整合在长科技资源,提升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公共技术服务水平。因此,长沙将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创新平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重点从做强研发平台、做实孵化平台、做优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发力。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长沙市新认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家,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获批组建省级研发平台96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孵化器4家,市级6家;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17家,备案市级29家,新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家。截至2019年,长沙国家级科研平台突破60家,省级科研平台近8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20多家,技术转移中心18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3家。

新时代新征程,长沙着力发展全市优势产业,依托湖南华曙高科、航天凯天环保和湖南国科防务、长沙矿冶研究院等单位,挂牌成立了长沙增材制造(3D打印)、长沙环保(服务)、长沙北斗产业安全和长沙新能源材料4家工业技术研究院。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于2016年组建。长沙市委市政府客观分析长沙北斗产业优势特色,以“开放推动应用,特色引领发展”的理念,集聚了产学研政方面的优质资源。市科技局、长沙高新区和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三方签订合作协议,通过5-8年的努力,建成北斗导航系统技术研究和应用以及产业发展示范区。

三年过去,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已成为国内导航安全领域的倡导者和领先者,先后承担“北斗三号”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项目,承建测控与导航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北斗产业正逐步成为长沙产业发展中的“新名片”。

地因人杰而灵 :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

环境越来越优,平台越来越多,人才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

长沙尤其注重营造“留得住”氛围,围绕“人才新政22条”,实施“五大人才工程”,并从奖励补贴、购房补贴、项目资助、晋级奖励等方面精准施策。同时围绕22条优势产业链人才需求,建立人才对接平台,助推企业精准靶向引才,近两年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0余万,累计发放人才奖补资金近12亿元,在全国城市人口净流入率、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排行榜中均稳居前三。

在“留人”方面,市科技局也频频发力,近年来相继实施了杰出创新青年培养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培养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45名、杰出创新青年科技人员72名,新引进两院院士25名,建成4家诺贝尔工作站、9家院士工作站。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谭月明2017年成为长沙杰出创新青年培养对象,每年获得10万元经费支持,更加安心搞科研的他取得系列成果,获评“湖湘青年英才”,带领更多学子从事新型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应用研究。“杰出创新青年培养计划对我们这类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是‘及时雨’,激发了我们留在长沙用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他感慨地说。

湖南师范大学共有6位优秀教师经过考察成为长沙市杰出创新青年培养对象。在该校科学技术处计划与成果管理科副科长邝俊维看来,这一政策使得青年人才与长沙形成良好互动,在连续5年的培养周期内,他们会主动去了解长沙的政策和产业,找准科研定位,从而更好地融入和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尤其令人惊喜的是,2019年9月30日,湖南首个诺奖工作站法国专家、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皮埃尔·索维奇,因在与长沙标朗住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中极大地推动了环保新材料产业发展,荣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对长沙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高规格的肯定。

业因创新而生:科研成果转化效果显著

哪个地方能集聚最优秀的人才,哪个地方就能打造创新的高地。近年来,一批批标志性成果在长沙应运而生:天河系列计算机、磁悬浮列车、工程机械、杂交水稻等创新名片走出国门,既赢得了世界声誉,又扎扎实实带来发展效益。

2019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长沙获得国家级科技奖21项,居全国前列,为近年来最好成绩。其中有四个一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何继善主持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湖南大学电能变换与控制创新团队、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双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国防科大主持的项目也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创新不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这已成为长沙科技人的共识。为此,长沙在政策和行动方面不断加码,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举措;上线运营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瞄准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的优势,打破围墙、校企协同,成立长沙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成效显著。

长沙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屡创新高。2019年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5225份,合同成交额233.80亿元,较2018年145亿元同比增长61.24%。

高校中,仅湖南大学近三年就有1500余项技术在地方转移转化,合同金额达74129万元。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科技创业全过程孵化链条,累计孵化企业336家,涌现了华曙高科、艾盛汽车等一批高科技企业。

令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飞龙印象深刻的是,为促进科研人员服务产业一线,长沙市科技局创新制定了工业科技特派员计划,包括湖南大学在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遴选了一批优秀科研人员,深入到22条产业链中,与企业无缝对接技术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财因产业而聚:四大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千亿级”

人才和平台的不断集聚,科研成果的加速转化,使得长沙高质量发展有了澎湃动能。

2019年发布的《城市管理蓝皮书(2019年)》,从创新投入、创新潜力、创新载体、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五个维度,对36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进行研究。其中,创新效率作为城市创新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指标值越高则表明城市越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长沙这一指标水平排名第一。

这样的结论并非空穴来风。一个最直观的数据是,长沙在推动企业“升高”方面不遗余力,2017年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594家,2018年达到2359家,2019年超过3000家,近三年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数年均增长近40%。在基数已破万亿元的基础上,2019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幅达到13.6%,产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1%。

据了解,近年来,长沙牢固树立“产业价值链思维”,依托5个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和8个省级以上园区发展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建立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客商库、项目库、资金池、人才池,瞄准关键紧缺环节,精准强链补链延链。全市财政科技资金年投入产业发展20亿元以上,八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四个成为千亿产业,包括新材料、电子信息等。

固强补弱。新能源装备产业既是高新技术产业也是长沙22条新兴优势产业链之一,但基础相对薄弱。按照市委、市政府高质量推进产业链建设的要求和部署,市科技局不仅从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5个100”重大项目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还选拔了优秀年轻的中层干部支援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建设。目前,该产业链已实现签约项目30多个,总投资额超300亿元;有链上重点企业114家。2019年以来,产业链累计新增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平台40个。

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长沙还多举措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建设了长沙科技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相继实施《关于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若干措施》《长沙市科技保险补贴办法(试行)》等,不仅加强了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降低了融资成本,还反过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效分散、化解科技创新创业风险,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民因科技而惠:科技赋能民生

农业科技特派员彭瑛发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为望城区福塘村、众兴社区等地贫困户开展“面对面”培训指导,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培育种养能手100多名,帮助5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摘牌”……科技创新的目的绝非科技创新本身,惠及民生才是重要宗旨,这样的动人案例在长沙不胜枚举。

科技促进民生,需要大力发展民生科技,长沙马不停蹄。

在科技兴农方面,以长沙市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特派员、星火科技“12396”长沙科技助农直通车工程等为重要抓手,有效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每年都会产生一系列农作物新品种并进行推广。2007年以来,共选派12批38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帮扶。

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实施清洁能源、节能改造,长沙水、土壤、空气污染治理,城市生态修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等科技示范工程,支持两型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在民生科技方面,加强健康技术研究应用,推进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的发展。每年都会科技计划立项支持民生类项目并安排专项资金。比如“湖南省校车安全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星城智慧城市电气火灾预警系统”等均获得重点项目经费支持。

在科学普及方面,长沙认定湖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40多家,长沙市科普专业场馆(基地)45家;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均浓墨重彩。

科技赋能民生结出丰硕果实。如今,走在长沙广袤而美丽的大地上,科技创新融入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此有了更为生动的注脚。(徐运源 陈昶 朱文敏)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运源 陈昶 朱文敏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