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贫困村里飞出“致富鹅”

  麻山村湘鹏鹅业扶贫车间,张韬(左)正在了解鹅肝生产情况。大雁鹅填饲产出鹅肝,市场价每公斤高达300元,是法式大餐中的高档食材。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麻山村湘鹏鹅业扶贫车间,张韬(左)正在了解鹅肝生产情况。大雁鹅填饲产出鹅肝,市场价每公斤高达300元,是法式大餐中的高档食材。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人物名片

张韬,任市农业农村局驻宁乡市东湖塘镇麻山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

近日,记者来到宁乡市东湖塘镇麻山村,贫困户唐建军晒出了一本账单:养70只大雁鹅,净利润稳赚3000元;他在扶贫车间务工,日均工资200元,最多的一个月,到手工资有5000元,今年老唐全家收入达到4.5万元。

背靠产业大树,唐建军腰包鼓了,腰杆也直了。在麻山村,越来越多像老唐一样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靳江河穿村而过,几年前,麻山村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受自然条件限制,麻山村村级集体经济常年入不敷出。2014年,麻山村被评为省定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75户473人。

那时候,唐建军还在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为妻子的医药费、孩子的学费犯愁。贫困户钟伟强住在漏水的房子里,沉重的家庭负担同样压得他喘不过气。

沐浴精准扶贫东风,麻山村华丽转身。“没有产业,脱贫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市农业农村局驻宁乡市东湖塘镇麻山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张韬挖空心思找路子,确定了依靠发展产业、扩大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发展思路。

选准产业,是第一步。三分耕地七分林,麻山村底子薄,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成了摆在扶贫工作队面前的第一道“拦路虎”。

经过走访调查,张韬发现,致富能人蔡旺鹏拥有丰富的大雁鹅养殖经验及广阔的销售渠道。“大雁鹅产鹅肝,市场价每公斤高达300元,还不包括鹅毛、鹅掌、鹅肉等附加产品。”张韬打起了算盘,技术、销路不用愁,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养,大雁鹅有“钱”景。

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依托湖南湘鹏鹅业有限公司平台优势,麻山村采用“村集体+贫困户+公司”模式,由村集体出资48万元入股,打造村级扶贫车间,贫困户采取入股、托养、务工等多种形式入股。2019年,扶贫车间年产值超过300万元,吸纳15名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

90多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摇身变“鹅司令”。扶贫工作队免费为其发放大雁鹅苗,饲养65天后,湘鹏鹅业按照每公斤22元的价格回收。目前,麻山村已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6万元,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饲养大雁鹅3089只,带动贫困户增收22万元以上。

从大雁鹅养殖一枝独秀,到湘移农林、昭君枣业、仙寨无花果和凌云稻虾等特色产业遍地开花,麻山村长出产业扶贫“参天树”。

目前,麻山村已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468人脱贫出列,预计到2020年将全部完成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

记者手记

产业强基,托举稳稳的幸福

在麻山村采访,一张张笑脸让人难忘。

贫困户唐建军喜上眉梢,他开心的是,在扶贫车间找到好工作,不用背井离乡,他可以按月领取工资,赚钱顾家两不误。

79岁的杨章顺笑了,原来养花猪收入打了水漂,所幸及时掉头,他转向养殖大雁鹅,扶贫工作队免费提供兽药,专家定期上门指导技术,龙头企业保底回收,今年他稳赚5000元。

钟伟强家有喜事,住了20多年的老宅子重新翻修,扶贫工作队联系爱心企业送来家具。缺资金、少技术,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张韬为他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拿着启动资金,他购买了1300羽鸭苗,当起了“鸭司令”,不等不靠发展产业致富。

一张张笑脸背后是产业带来的精神提振、增收带来的幸福升级。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在麻山村,我们看到“造血式”扶贫带来的惊人改变,村集体、贫困户、公司抱成团,形成完整稳固的产业链条,释放“1+1+1>3”的叠加效应,带动村集体致富、贫困户增收、公司实现盈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贫困群众分享产业红利,收获稳稳的幸福。(钱娟)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钱娟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