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种养结合加务工,人勤地不懒 老陈靠勤劳致富甩掉“穷帽”

  陈高国打开蜂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仅蜂蜜一项,每年可为老陈带来万元以上收入。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陈高国打开蜂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仅蜂蜜一项,每年可为老陈带来万元以上收入。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编者按

秋风起,蟹儿肥,鱼儿跳,稻子黄了,枣儿红了,板栗咧嘴笑……在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本报推出“礼赞丰收·祝福祖国——我的丰收我的节”系列报道,带您走进丰收一线,聆听丰收故事,共享丰收喜悦。

收完稻子,又忙晒秋;晒完秋,赶着割蜂蜜,这几天,老陈忙得两脚不着地,一天地头转几遍。贫困户吃低保,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老陈却不愿躺在政策“温床”上,他总琢磨着: “政策给力,咱自己还得努力。”

老陈叫陈高国,今年62岁,是浏阳市龙伏镇黄桥村农民。靠着勤劳的双手,老陈不光自个脱了贫,还带动10户贫困户抱成团,种植烤烟38亩、水稻53亩,养蜜蜂28箱。

土地没有辜负汗水,今年上半年,光烤烟一项,产量就突破了5500公斤,产值10多万元,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老陈净赚6万多元。

联系农机合作社,预约收割机进场,这几天,老陈忙着“跑腿”,老伴廖旺日也来搭把手,早早地将晒谷坪腾空,夫妻俩干劲足。

几年前,老陈家却是另一番光景:大儿子得了败血症,卧床一年后离开人世。前前后后,手术费花了40多万元,老陈把所有积蓄掏空了,亲戚朋友借了个遍,可还堵不上窟窿。为此,家里欠债十多万元,背地里,老伴没少抹眼泪。

黄桥村属典型高岗丘陵地区,2013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503人。市生态环境局、应急局及龙伏镇政府干部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施策,分门别类制定脱贫计划,通过发展锥栗、蜂蜜、土鸡等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打造“扶贫车间”开展劳务输出稳定就业,实现贫困户就业、小产业覆盖率98%。

政策“来帮忙”,老陈心动了,主动找到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廖俊。“我身体利索,想干点事,就是手头紧、没门路,可有办法想?”听了老陈的 “心事”,廖俊接过话茬:“老陈,你可以申请小额贴息贷款,最高可贷款5万元,不用一分钱利息。”

2017年,老陈如愿领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手握启动资金,老陈相中了烤烟种植、蜂蜜养殖两大特色产业。村党支部书记徐成林专程从湖南农业大学请来教授 “智囊团”,帮老陈支招。“除了种烤烟,再试试一季稻,使经济效益更大化!”专家一席话,老陈盘算着“靠谱”,最终确定了烤烟套种单季水稻的方案。

沐浴政策东风,老陈生活渐有起色:他培训上岗,揽下沼气设备安装的活儿,在家门口打零工,增加家庭收入。他主动自学,掌握烤烟、水稻种植“窍门”,向能人“取经”养蜂,不等不靠甩穷帽。政策“兜了底”,老陈的孙女被纳入“雨露计划”,可享受教育助学补助;老两口生病住院可报销一部分;除了享受扶贫小额贷款,老陈还免费享受了扶贫特惠保……

2017年底,老陈脱贫出列,甩掉了“穷帽子”。截至2018年底,黄桥村已脱贫118户39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6%,2019年计划脱贫7户10人,剩余3户4人为兜底保障脱贫。

老陈家不远处,锥栗爬满山坡。三年挂果,四年丰产,黄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李嘉将华栗四号引进到山窝窝,闲置多年的火烧山,披上绿衣裳。“锥栗喜光耐旱、病虫害少、生产较快,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市场销路也非常好。” 盘点锥栗千般好,李嘉能说出一长串。去年一年,锥栗产量达到2000公斤,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达到5万元,2019年预计产量5000公斤以上,预计收益将超过10万元。“锥栗大丰收,咱也有份。”看着沉甸甸的果实,老陈打心眼里高兴。

辛勤的汗水,孕育沉甸甸的收获。打开蜂箱,老陈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一年蜂蜜收入在1.4万元以上;自己在家门口打零工,一年光工资就有5000元;烤烟占大头,预计一年纯收入6万多元;加上水稻,预计全家一年收入稳定在8万元以上。(钱娟 陈星霖)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钱娟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