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丰收!“种业硅谷”今年新增种业企业39家、高端人才5人

  记者看到,不同品种、基地、农户、田块生产的稻种,运到科裕隆种业加工前,技术人员都会抽取100颗或200颗稻种放到玻璃器皿中,置于智能光照培养箱,检测稻种的发芽率。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记者看到,不同品种、基地、农户、田块生产的稻种,运到科裕隆种业加工前,技术人员都会抽取100颗或200颗稻种放到玻璃器皿中,置于智能光照培养箱,检测稻种的发芽率。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明朝时期,湖广地区围垦运动膨胀,耕地剧增,“湖广熟,天下足”取代“苏湖熟,天下足”,湖南成为全国重要产粮区,这一地位延续至今。

如今,支撑这一地位的,不仅有耕地面积,还有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智慧的作物育种、耕种方式。

位于浏阳河畔的隆平高科技园,跑在这场种业竞赛的最前头,过去六年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品种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有367个,长沙市选育的品种占湖南省的近80%。

今年,隆平高科技园提出,要擦亮“隆平”种业品牌,打造立足湖南、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一流“种业硅谷”。半年多过去,成效如何?

记者了解到,今年1—7月,“种业硅谷”引进种业上下游企业39家、高端人才5人,新增国家审定新品种98个……隆平园里,丰收无限。

企业集聚 目前拥有种业上下游企业159家

8月22日,记者来到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时,一楼到七楼,从仓库、加工车间,再到办公区域,都显得有些“冷清”。

“技术人员都到长沙县春华镇的基地做田间检测去了。”面对记者的疑惑,科裕隆种业董事长李国超解释道,产品生产、测试、科研、销售环节基本上都在田间地头。

同行的科裕隆副总经理拿出手机,找出一张照片给记者看。只见几个技术人员,皮肤晒得黝黑,蹲在田垄上,俯身扯下一串稻穗,仔细察看稻种的生长情况。

李国超告诉记者,科裕隆种业经历了从代理销售到自主创新的过程,如今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审定品种组合31个、不育系4个,在湖南拥有制种基地2万多亩,年产销种子量达400万公斤。

产量多,稻种质量尤其不容马虎。记者看到,不同品种、基地、农户、田块生产的稻种,运到科裕隆种业加工前,技术人员都会抽取100颗或200颗稻种放到玻璃器皿中,置于智能光照培养箱,检测稻种的发芽率。

市场也在快速扩张。“从2009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科裕隆种业已在十余个国家进行杂交水稻试种示范,目前已深入拓展印度尼西亚种业市场。”李国超向记者介绍科裕隆种业的国际市场表现。

今年,重庆农投集团投资入主科裕隆种业,实现了资本与科研的强强联合,履新不久的李国超也开始谋划科裕隆种业的新蓝图。“未来,我们将提升科研育种体系、品种测试审定体系和市场技术服务体系。”

园区另一家种业企业隆平高科的海外之路启动得更早。隆平高科副总裁陈志新介绍,隆平高科早在20多年前就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已形成“公益性国际援助+市场化海外拓展”双线并举的国际战略。

作为首家被商务部授予“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外培训基地”的企业,隆平高科培训的学员几乎遍布非洲大地。“我们已为非洲多个国家培训超过3600名专业技术人员。截至2018年底,已完成各类技术合作项目18项,正在执行的国际技术合作项目12项。”陈志新说。

如今,“种业硅谷”企业阵营正在快速壮大。据统计,目前“种业硅谷”拥有种业上下游企业159家,其中核心规上育种企业14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家。

平台磁石 好平台引来59名高层次人才

种业企业的发展轨迹不似长沙其他几大千亿产业企业,产值从零到十亿元、百亿元,可能短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凭“一颗种子”去打破固有市场格局,力量微薄,过程漫长,不可能立竿见影。

此外,种业门类单一,也是园区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曾敏看来,抓好平台载体建设极为重要。目前,隆平高科技园拥有省级以上种业创新平台48个,其中国家级平台9个、省级平台39个。

这些技术平台同时也是人才“磁石”。曾敏介绍,今年以来,园区依赖于各类技术平台,引进高端人才5人,认定高层次人才2人,目前已有59名高层次人才。

“11月,园区将完成种业硅谷企业总部基地验收,第一批入驻企业20家以上,同时启动总部基地企业服务中心、种业企业孵化器和种业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曾敏说,在国家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的创建上,积极对接国家部委,力争中心2020年落地。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方面,用好第一批3000万元国家拨付资金,推动隆平高科、希望种业等15家企事业单位落实“一中枢、两平台、四基地”的建设任务。

对话

1080亩的隆平·中信生物科技产业园完成招商洽谈

长沙晚报:今年5月,“种业硅谷”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长沙出台21条政策支持隆平高科技园建设“种业硅谷”,园区种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今年以来,“种业硅谷”建设有哪些亮点?

曾敏(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隆平高科技园种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优势明显。今年以来,主要在完善顶层设计、搭建平台载体、推进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完善的顶层设计可以让“种业硅谷”建设工作事半功倍。今年我们在组织架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上,都有不少亮点。比如成立了种业硅谷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隆平高科技园成立种业硅谷协调工作办公室,明确了6名专职工作人员;出台了“种业硅谷”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制定了建设资金使用办法和项目申报指南;建立了“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汇报、一季一讲评”的工作制度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种业硅谷”招商平台、技术平台等平台载体持续扩员。占地面积1080亩的隆平·中信生物科技产业园完成招商洽谈,与中信集团、武汉东湖高新签署整体开发框架协议。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的“种业硅谷”企业总部基地一期工程竣工,进入整体装修阶段;隆平高科省级院士工作站已获批创建;隆平高科技园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引进企业和项目这一块,今年以来,园区共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9家,19家已入驻园区且形成产值。其中,种业基因技术装备及产品企业3家,农作物种业企业5家,畜禽水产种业企业2家,微生物企业2家,种业下游企业27家。国际种业前10强包括先正达、拜耳、科迪华等企业正在积极洽谈中。

侧重四个“度”助力种业硅谷建设

长沙晚报:“种业硅谷”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隆平高科技园接下来将在哪些方面着重发力?

曾敏:今年出台的种业硅谷发展规划指出,“种业硅谷”的空间总体布局以“一园”(隆平高科技园)为核心区,以“六镇”为拓展区,以“多基地”为辐射区。战略定位为“一地两区”,即种业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种业发展最佳生态示范区和种业文化交流展示区。我们的工作落脚点也就是围绕这一目标持续发力。

拓展宽度。目前,隆平高科技园水稻种子、辣椒、玉米等农作物国内市场份额较高,但种业行业布局发展不均衡。我们要树立“大种业”意识,从单一的农作物种业拓展到农作物、林果花草、禽畜水产、微生物4个方向。

提升高度。“种业硅谷”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到2025年,种业创新能力达到一流水平。未来,园区将育成一批优质新品种,突破一批种业核心关键技术,建成一批国家级种业科技创新平台,组建若干产学研金用一体的种业科技创新联盟,实现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抢占世界种业科技制高点,争取国家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

增加厚度。厚度是指人才和企业的厚度。这也是园区建设“种业硅谷”的底蕴和实力所在。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种业高端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聚集国际国内种业龙头企业。

提高温度。一个园区是否有温度,来自于园区营商环境是否优越。今年,园区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9条措施,我们将秉承“精品园区、精致服务”理念,逐项抓好优化落实,让企业安心创业、员工幸福栖居。(伍玲 王勇 刘伟)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