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的年嘉湖,是长沙城区的一颗明珠。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读湖三人行
文史专家 陈先枢
湖南烈士公园管理处主任 沈文权
省社科院智库办主任 周湘智
读湖目的地
年嘉湖
年嘉湖位于湖南烈士公园内,在公园开园后多次疏浚扩面,目前占地699亩。年嘉湖湖面辽阔、水光潋滟,湖中有春夏秋冬四岛以及三拱桥、迎丰桥等景观,是长沙人最喜爱的滨水休闲地之一。
从地图上看,年嘉湖像极了一尾游弋的热带鱼。而翻开长沙人的相册,总有几张照片与这尾“热带鱼”关联。
那一泓碧波里,映照着孩子湖畔嬉戏的笑颜、小年轻浪漫牵手的身影、白发长者信步休闲的从容。从1953年烈士公园建成开放起,60余年的光阴让年嘉湖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湖名,而成为长沙人记忆中最有温度的符号。
岁月如风,将湖面的涟漪荡漾成年轮,而今的年嘉湖依然青春如往昔。
你听,游艺园里溢满孩子们嗨玩后的尖叫与笑声,小广场上飘荡着音乐发烧友拨动弹奏的旋律;从清晨到日暮,你总能看到翩翩起舞的人群;从湖畔到湖心,你常能遇见用调色板和相机,为年嘉湖留下倩影的“文青”。
年嘉湖畔,一直在上演着属于长沙人的快乐嘉年华。
肩挑背扛手提挖出的年嘉湖
承载长沙几代人的记忆
见有游船缓缓地驶向年嘉湖畔,谢军麻利地用铁钩钩住船头绳索,一牵一绕,船便稳稳当当停靠了。“在湖边当过上十年的钩船工,到现在手法还没生疏。”作为烈士公园老职工,谢军与这片丘环水抱的湖面相守多年,情谊不言而喻。
“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这首歌带给你快乐……”湖边有年轻人走过,手机里正播放着TFBOYS的歌曲,“年嘉湖也是如此,左手青春,右手回忆。”被歌曲所感染的谢军,为年嘉湖来了句感性的定义。
对年嘉湖的了解,可以追溯到烈士公园开园之初。上世纪50年代末期,长沙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参与义务劳动,为烈士公园内不到300亩的小湖挖土扩容,谢军的父亲谢松柏也参与了那场热火朝天的行动。“父亲那时是北区建筑队的一员,他和工友们专门负责挖土方,挖出来的土还用来堆垒成湖心岛。”谢军说,父亲曾经不只一次回忆,当时参与者超过10万人次,虽然没有报酬,但大伙干劲十足,还组成小分队你追我赶。公园周边的群众也很支持,送茶送水甚至送来自家烙的饼。
肩挑背扛手提,挖出了一个699亩的人工湖,湖面有了春夏秋冬四岛、三拱桥,后来还增添了245米长、具有湖湘文化风韵的迎丰桥。而在参与挖土扩湖劳动后,谢松柏进入烈士公园工作,开启了谢家父子两代人与湖的不解之缘。“湖名也几经更替,最早时叫做阎家湖,1973年改名为红雨湖,1982年按原名谐音,取‘年年嘉庆’之意,更名为年嘉湖。”谢军比划着说。
谢军眼中的年嘉湖,激荡着光荣梦想与青春激情。但对居住在东风路旁的市民曾谌历一家来说,年嘉湖所带来的,却是最暖心不过的记忆。“很长一段时间,长沙人家庭聚会、年轻人恋爱、小朋友游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烈士公园,外地的亲戚朋友来了长沙,也一定要带他们去湖边走走。”曾谌历笑道,“那时没到过年嘉湖就等于没来过长沙,你说,谁家还没几张湖畔拍摄的照片?”
“年嘉湖承包了长沙人整个童年。”光阴在潜移默化中前行,年嘉湖畔不仅有风景,一些大型游乐设施也随之亮相。曾谌历的“80后”女儿至今忘不了,5岁时第一次在湖边乘坐小飞象和游龙的欢快,“刚开始游艺项目有限,等了大半天也未必能玩到,在游乐场边哭鼻子的孩子,也成了当时一道风景。”
湖之于人,是最具温度的精神符号;湖之于城,是见证变迁的时代缩影。行走年嘉湖,你品读到的,其实正是长沙兼容并蓄的气质、自信包容的胸怀以及向外界绽放的独特魅力。
大自然在这里上演嘉年华
清清湖水背后故事多
“年嘉湖的嘉年华?”初听这样的说法,烈士公园管理处园林科副科长肖乐略有所思,但很快就笑了:“年嘉湖畔,一直在上演着大自然的嘉年华。”
如果,你经常在湖中的春夏秋冬四岛徜徉,就能发现岛上的茂盛绿植与缤纷花卉,与岛名精彩呼应:春岛上樱花、桃树摇曳成林;夏岛上紫薇、木槿如今开得正艳;秋岛在四岛中绿化覆盖率最高,木芙蓉、枫香、桂花等婀娜多姿;冬岛上黑松挺拔、楠竹青翠。四岛之间有行步中堤,夏秋时节这里就像大自然打翻的调色板:堤角处,9000平方米的荷花池里莲叶如碧、粉荷映日,是最清新的夏日图景;堤岸上水杉成林,被深秋初冬的风霜浸染后,褐色树干、金红色的树叶与满湖碧水映照,美不胜收。
“烈士公园内共有植物200种,列入长沙市古树名木目录的树木有10株,其中不少就位于年嘉湖畔。”作为烈士公园的园林大管家,肖乐如数家珍:湖畔的树王,当属位于红军渡旁那株170岁的老银杏,深秋时洒落一地金黄,是许多市民照片里的唯美背景;168岁的罗汉松同样年岁不小,亭亭如盖很有“姿势”;胸径1.2米的一株老樟树,是古树中最壮硕的一棵,165岁的它两个人都围抱不过来……
年嘉湖畔的自然嘉年华,同样也定格在76岁的摄影爱好者李家华的相机里。酷爱在湖畔拍鸟的他,这些年来,不仅白鹭、鸬鹚等纷纷“撞”进镜头,今年6月,他还拍摄到绶带鸟的身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绶带鸟,长尾摇曳、鸣声悦耳,它的出现,正是对年嘉湖生态最好的代言。”
位于城中心的年嘉湖,并不一直都是“清如许”,在城市化进程中,它也曾遭遇水质降低、蓝藻爆发的窘境。长沙人忘不了也离不开年嘉湖,如何让她一直拥有清丽容颜?近年来烈士公园管理处一直在行动:关停湖畔多处餐饮项目,只留下小吃等一些轻餐饮,并对其排污管道进行改进,添加净化设备,禁止污水直排;取消快艇等大型机动用油类游船,泛舟湖面,采用手动脚踏以及电瓶船;在湖内增植芦苇、睡莲等水生植物,投放各类水生鱼类,为年嘉湖构筑水体生态净化和平衡系统。
“就在两个月前,我们一次投放草鱼、鲫鱼等淡水鱼8吨。最近检验,年嘉湖水质已基本达到Ⅲ类。”顺着肖乐指的方向望去:湖畔浅滩上,绿色菖蒲、紫色鼠尾草、黄色美人蕉,具有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随风摇曳,为平静水面倍添风情,水中鱼儿摆动尾鳍,畅快游弋。在城水相融、人水和谐的探索中,年嘉湖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年嘉湖的十二时辰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开方式
“当我在键盘上敲出‘年嘉湖’,水波就在屏幕上荡漾。尚未远逝的年华亦不再堆积,它们结伴漫游,只带动轻风……”诗人梦天岚曾为年嘉湖写下长长的诗作,从晨到暮,湖边风情、湖畔人群,都鲜活在字里行间。
身处公园之内,没有产业化浸染的年嘉湖得以保留它的本色,其服务市民的功能因纯粹而厚重,湖畔也早成为一场永不落幕的欢乐嘉年华。
在它的十二时辰里,你既能寻找到诗和远方,也能获得最接地气的休闲体验。环湖而行、亲水而嬉、沐浴绿色,于是,每个人在年嘉湖都有了自己的打开方式——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年嘉湖旁的健身驿站里便有了动感身影。而环湖的一个个小广场上,草根乐团或吹弹起古典丝竹,或演奏起现代乐器,翩翩起舞的人群则迎着湖风舒展身姿,格外婀娜。自带歌本、义务教唱,10多年来风雨无阻每天来湖畔与一群老友晨唱,家住袁家岭的市民宋旭说,唱响的其实是自己与年嘉湖的不舍情缘。如今,活跃在年嘉湖畔的文艺团队超过百支,弹唱演俱佳的他们,将湖畔变成自己当主角的“星光大道”。
白天,是年嘉湖最热闹的时光。孩子们在湖畔游乐场,与过山车、翻滚海盗船等较劲,笑声与嗨喊不绝于耳;年轻的情侣们泛舟湖上,碧波映照出风景,也荡漾出浪漫;累了饿了,还可以去食膳包子铺小坐,有着年嘉湖标签的包子绵软香甜,备获长沙吃客追捧。而午后的安静时光,湖畔的柳树下、花木间,你总能遇上拿着画板、举着相机定格湖景的人,“7年了,每年暑假都来为年嘉湖绘一幅画,记录它的变化。”美术专业大四学生成辰说,这是对湖最美的表白。
傍晚的霞光在天边勾勒一抹火红,年嘉湖畔的亲水平台上,处处是小坐观景的人群、奔跑嬉闹的孩童。朝晖楼旁的平台,常有一群航模爱好者操作遥控器,飞机模型时而翱翔、时而俯冲,一起放飞的还有他们的青春梦想。
夜幕降临,湖畔可不是一片寂静,长沙最大的夜跑群在这里挥汗如雨。环湖快走或慢跑一圈大约需要45分钟,“扑通扑通”的脚步,宛若年嘉湖的心跳。“空气好、志同道合者多,最韵味的事,就是跑着跑着遇上熟人,大家一起结伴而行。”一名资深夜跑者笑道。
人与湖最好的对话方式是什么?美国作家梭罗在所作的《瓦尔登湖》中曾道出答案:人守护湖的均衡生态,湖赋予人满满正能量,靠近时欢乐相守,离开后记忆永存。
年嘉湖与长沙人,正是如此。
读湖问答
长沙人与年嘉湖为何有这么深的情感?
陈先枢: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年嘉湖就陪伴着一代代长沙人成长,承载着许多人最美好的回忆。年嘉湖的出现,是通过大规模的群众义务劳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成为展现长沙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原乡,而多年来年嘉湖带给市民的快乐,更让这里变为不能忘却的心灵家园。
我们应该感动,在长沙的城市中心,还有这样一个湖,让每个人想起时都能心中一暖、会心一笑。
今后的年嘉湖,还会给长沙带来什么?
沈文权: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充分挖掘年嘉湖的人文内涵,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代表景点,公园管理处将按照现代城市公园功能开发理念,持续做好环年嘉湖区域的基础设施维护改造,打造更舒适、更便捷、更智能以及更有特色的人行步道、健身跑道、设施设备和文化元素标识,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为了年嘉湖,我们应该怎么做?
周湘智:全球每600座城市里,才有一片城市湖区,城市内湖的少有程度可见一斑。我认为最理想的年嘉湖,应该是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的最佳结合,而这既需要持续抓好源头防控、水域治理、生态保护,也需要市民们的自觉呵护,拒绝野泳捕鱼、珍惜花木清流,人人都为美丽年嘉湖出力。(胡媛媛 曾惠玲)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媛媛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