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旗漫卷长沙

  游振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游振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1949年8月5日,人民解放军进入长沙,宣告湖南和平解放。    本版老照片均为游振鑫摄,邹麟翻拍

1949年8月5日,人民解放军进入长沙,宣告湖南和平解放。   本版老照片均为游振鑫摄,邹麟翻拍

1949年8月5日

人民解放军夜间从东屯渡出发,经五里牌,进入小吴门,举行入城仪式,宣告湖南和平解放,古城长沙由此翻开全新篇章。

1949年8月5日晚,人民解放军138师威武雄壮的队伍从东屯渡出发,经五里牌、二里牌,从小吴门进城,经中山路、黄兴路行进。两旁欢迎的人群欢欣鼓舞,挥舞欢迎旗帜,鞭炮齐鸣,掌声雷动,人民群众无不从内心释放解放的喜悦。两万面红旗飘扬在长沙上空,游行盛况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2时,解放军部队从城南路、南大路陆续出城。

早在当天下午5时左右,包括23个单位5万多人的队伍,就汇聚在协操坪(今湖南人民体育场),整队之后,以“迎解联”(长沙市各届迎接解放联合会)主席团为先导,浩浩荡荡地向东屯渡前进,迎接解放军。

“迎解联”的同志用湖南省电讯局的背包式报话机联络,互通沿途情况,大家情绪十分热烈又秩序井然。其他的群众队伍,不到晚7时,即争先恐后向市区道路两边集合,等候解放军。接近晚上8时,长沙市区街头沿人行道两旁,聚集的群众已有10万人以上。当时的一位记者写道:“歌声激荡在高空,半圆的月亮也为这人间空前的惊天动地的场面而大放光芒。”

晚上8时许,138师让该师文工团先行,18只军号先导,花木园艺业公会用松枝和石榴叶编织成一条彩龙,灯光映照,宛如万丈金光。此时,湖南大学、克强学院、邮汇局、妇联等单位的20多辆大卡车组成车队,挂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由小吴门,进中山路,转蔡锷路,折向解放路,直走黄兴路,轮番在市区宣传。

与此同时,在东屯渡,“迎解联”主席代表会见了138师解沛然司令员、任昌辉副司令员和政治部主任王波等,“迎解联”代表向解放军代表献鲜花后,相偕向长沙市区进发。队伍的前头是秧歌队,其次是“迎解联”主席团,再就是解放军行列。解放军部队有步兵、炮兵、骑兵等,他们威武雄壮,纪律严明。之后的队伍,是群众队伍。解放军的队伍于晚上10时后到达五里牌。五里牌、中心点、新军路、韭菜园等道路两侧,有文艺区的万余群众欢迎解放军入城。晚上11时左右,解放军队伍正式从小吴门进入老长沙城区,这里有省立一中、明德、周南等中学的留校同学及群众热烈欢迎解放军入城。解放军沿着中山路、黄兴路行进,沿途群众夹道欢迎。最后解放军经过南门口,沿着城南路、南大路行进,在南大十字路出城。人民解放军经过的地方,沿途鞭炮声、歌唱声,纵情的欢笑和响亮的口号,响彻云霄。据长沙各校校史记载,当时小吴门、八角亭、司门口是欢迎解放军最为热情的重要地段,长郡中学留校的全体同学排着队伍站在司门口,第一师范学生站在长郡学生对面,两校学生互相拉歌,热烈欢呼,不少人唱哑了喉咙。当晚,欢迎解放军入城的人群在次日凌晨2时才慢慢散去。但长沙城内有不少街区,狂欢的人群通宵达旦唱歌跳舞,表达他们对长沙和平解放的狂喜。

游行结束后,长沙城内一些同志又接受了另一项任务,分别带领进城的解放军住宿。138师的主要宿营地在韭菜园衡湘中学校园(今湘一芙蓉中学)。清水塘的省立一中(原校址在今市一中对面)的同学回校时已是次日凌晨3时,此时一个营的解放军部队露营在学校外面的坪里,省立一中学生马上让出宿舍安排解放军住宿。长沙市南区小教互助会安排了解放军的一个排住宿在南门口附近的鳌山、资远小学(后改名里仁坡小学)校园内。

追忆

那个八月五日 几多家国故事

顾庆丰

1949年8月5日,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清晨,一道电讯划破了长沙的黎明。它是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给湖南国民党军政要员向人民通电起义的复电:“毅然脱离伪府,参加人民解放事业,大义昭著,薄海同钦。南望湘云,谨致祝贺。”这道电讯,给长沙带来了和平,也令五十万长沙市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和自己的城市,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这个天地的前一天,8月4日,城里飘的还是青天白日旗,各岗位站的还是口嚼槟榔的国民党警察。仅一个晚上,全变了:两万面红旗飘扬在长沙上空,映红了古城长沙的每一个角落;十万条彩色标语,贴满了长沙的街头巷尾,鼓舞着每一个长沙市民。昨天的一切,无踪无影;今天的一切,焕然一新。

晚上八点,在小吴门扎起的彩色门楼下,长沙人民为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两辆红旗飘扬的大卡车,载着吹奏着雄壮的解放军军歌的军乐队,从小吴门先行入城。接着是解放军第46军第138师的全体号兵,为全师的先导队伍,走在最前面。军号齐鸣,军歌嘹亮,浩浩荡荡,在长沙市民的夹道欢迎下,进入市区。

这一天,在所有经历过的老长沙的心里,显得是那样的长,尤其是把它和这一天的过去和后来相连接后。

这一天,学宫街内的一户人家,年过七旬的杨老夫人向振熙,正守着一张相片,悲喜交加地垂泪。相片是她女儿与两个孩子的合影,即杨开慧和她与毛泽东的两个孩子——毛岸英和毛岸青。杨开慧作为毛泽东的妻子,牺牲于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烈士的哥哥杨开智先生守在杨老夫人身旁,这一天他也是百感交集。他提笔向毛泽东写信,告之家中情况,并打听外甥岸英、岸青和女儿杨展的下落。在北平正日理万机指挥解放军作战并筹备成立新中国的毛泽东,接信后当即回信:

杨开智先生:

来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儿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地为国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

毛泽东

八月十日

同样是这一天,受伯父彭德怀安排和嘱咐的中央警卫团军官彭启超,赶到了长沙,他要寻找十八年来一直牵动着毛泽东和彭德怀心事的黄公略烈士的妻子刘玉英和女儿黄岁新。彭启超几经周折,终于在长沙找到了她们母女。

还是在这一天,离长沙三十里外的长沙县东山镇浏阳河东岸的萝卜冲(今黄兴镇光达村),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农民,叫许子贵。他看到一支队伍沿浏阳河堤向长沙行进,有人告诉他,这是共产党指挥的军队。“共产党……”,这勾起了一个藏在他心底二十年的念头: 寻找儿子许德华。许德华是他的五伢子,是共产党员。1928年逃离长沙后,就一直没有下落。如今长沙都解放了,怎么还不回家,没有下落哩?这一天开始,他就天天到东山镇的一家茶馆听探消息。二十多天后,他终于从茶馆的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张相片,相片是附在兰州解放的一篇报道上。相片上的一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人们告诉他,这是解放军第二兵团司令许光达,在给兰州军民讲话。许子贵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这个人像是他的五伢子许德华。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报纸,就兴冲冲地走进了长沙城,找到长沙军管会,找他的五伢子。军管会主任是人称肖满伢子的长沙伢子肖劲光,他虽然认识许光达,但他不知道许光达是不是老农要找的五伢子许德华。于是他赶紧安顿好老农,并急电中央军委核实。不久,军委来电,许光达确系许德华,在家小名五伢子,是这位农民的儿子。

记录

解放军入城式唯一照片出自这位摄影师之手

1949年8月5日,人民解放军进入长沙,宣告湖南和平解放。对于我们城市这重要的一幕,不少亲历者留下了文字的记录,而游振鑫, 这位后来的《长沙晚报》记者,在1949年8月5日的夜晚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红旗遍地,激动人心”的重要时刻。

近日,记者在长沙市东二环高桥旁的一幢宿舍找到了用相机记录下长沙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游振鑫。游振鑫老人今年已满88岁,他的儿子游淦告诉我们,老人近年来记忆力退化得十分严重。我们向游振鑫询问了1949年8月5日人民解放军138师进驻长沙举行入城式当天的情形,游振鑫却记得很清楚。

游振鑫说,1949年8月5日,作为中山路影塘人像摄影社摄影师的他,在解放军入城式那个特别热闹的晚上,一直守在又一村中岳楼茶楼前等待进入长沙城的人民解放军队伍的到来。游振鑫记得当天夜晚,长沙城内灯火通明,天上的月亮也特别明亮,解放军从小吴门进城后,城内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轰鸣,长沙城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红旗招展,解放军队伍走到中岳楼前,游振鑫迅速按下相机的快门,拍下了这激动人心的一瞬。因为当时使用相机的人较少,而且解放军进城又在晚上,人们全身心欢喜地投入迎接解放军入城的热潮之中,游振鑫老人的这张照片成为长沙这座城市翻开历史新篇章的最重要记录之一,这也是目前发现的记录1949年8月5日解放军入城式的唯一一张珍贵照片。

游振鑫告诉我们,凡是记录新长沙历史的资料,几乎无一不用到这张照片。1989年,湖南、长沙和平解放40周年,在湖南省首届新闻摄影展中,游振鑫凭这张解放军入城式的照片荣获金奖。然而,这张赫赫有名的照片因为近年来有些编印书籍者不重视版权,虽被广泛使用,但很少有人署上摄影师游振鑫的名字。

除了这张长沙和平解放时解放军入城式的照片外,新长沙成立之初,不少重要的照片均为游振鑫拍摄。

游振鑫记得,长沙和平解放后,新的长沙市政府成立,第一任市长为阎子祥。当年阎子祥欣赏游振鑫的摄影水平,每次出门巡视新长沙的城市建设,总不会忘记唤上游振鑫坐上他的吉普车一起去拍照。阎市长对游振鑫说,请小游帮忙记录下长沙城是怎样从“四战一火”的摧残下重新建设起来的,新长沙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应当记录,请小游为以后的人们留下这座城市的最新的变化、最美好的记忆。游振鑫一直牢记着阎市长的话,上世纪50年代初,长沙从五一路的建设到1951年引入自来水等“五大建设”,游振鑫均有拍摄。1956年《长沙日报》(《长沙晚报》前身)创刊,游振鑫从长沙市政府调入长沙日报社,专门从事摄影工作。此后,在长沙湘江大桥(今橘子洲大桥)的建设、火车新站的建设等事件中,游振鑫均是重要拍摄者。上世纪80年代初,游振鑫调入《湖南画报》继续他的摄影生涯。

近日记者在游振鑫家中采访时,除了1949年8月5日的解放军入城式照片外,游振鑫又翻出了一大摞1949年和平解放前后他所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对于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游振鑫老先生有着最纯洁最美好的记忆,他向我们说,当年拍摄解放军进城照片时,他才刚满18岁,转眼间,他现在已满88岁了。

守护

长沙和平解放前夕 小分队三次入城摸探

老兵王甸彬讲述肃特清匪往事

1949年8月5日,一支浩浩荡荡的解放军队伍从东屯渡渡口进城,城中百姓欢欣鼓舞,盛况空前,长沙和平解放,自此翻开崭新历史篇章。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有一支神秘的队伍曾在背后默默守护,与敌特展开殊死较量,为长沙和平解放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沙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经多方寻访,找到了93岁高龄的湘江大队成员、市公安局原局长王甸彬,为我们还原了长沙和平解放背后这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从长城部队到湘江大队

“我1942年参加抗日游击战争,1945年入党。”戎马一生的王甸彬回忆,1948年秋,在冀东地区工作的他接到支援东北的通知,随部队参与接管锦州,随后又南下入关,进入北平和天津。两个多月后,上级命令再次传来,要求南下湖南,部队番号也由入关时的“长城部队”改为“湘江大队”。湘江大队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05部湘江大队”,这是接管长沙的省市领导机关和公安队的统一番号。

1949年5月,湘江大队到达河南开封整训。“当时已经确定接管长沙市,在开封定好了领导班子,所以第一届中共长沙市委和市政府是在开封成立的。”王甸彬回忆,侦察部长艾群领着他们4人先于大部队前往南京。原来,国民党军、警、宪、特的总部都在南京,南京解放后,华东局社会部掌握了一大批档案资料,其中就包括湖南省会长沙敌特组织概况,尤其是军统湖南工作站(简称“湘站”)、中统湖南工作室(简称“湘室”)的情况。7月,王甸彬所属的第四野战军105部湘江大队四大队三中队(南下公安队)到达长沙东郊,驻扎在圣和中学(现长沙县一中)。

4人侦察队三入长沙城

虽然已经查阅了档案资料,但长沙城内社会秩序怎样,敌特情况究竟如何,仍有待查清。于是,艾群、丁维克、王甸彬和田振东组成的4人侦察小分队在长沙解放前夕三次入城摸探情况。

“我们有一位重要情报关系人叫做刘彦勋,他当时以医生的公开身份作掩护,在中正路也就是现在的解放路开诊所,为我军提供情报。”经过伪装,王甸彬和队友们进入长沙城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制定了《省会警察局等情况及接收方案》。

“我们进入长沙城除了侦察敌情,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与当时的湖南省会警察局局长刘人爵谈判,要求他配合行动。”王甸彬回忆,当时刘人爵已经率领省会警察局警察起义。经过沟通,刘人爵答应接受南下公安队提出的省会公安局移交方案。

长沙解放不久,市公安局侦察到国民党将派出特务暗杀刘人爵,为了保护他,特派公安大队一位排长住在浏正街128号刘公馆予以武装警卫。“但可惜的是,刘人爵误以为这是对他的监视和不信任,向军管会领导反映,我们不得不撤除了武装警卫。”不久,特务寻机暗杀了刘人爵。时隔70载,王甸彬仍然为此感到遗憾。

10天152名敌特分子自首

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但大量潜伏的敌特组织和反革命地下武装破坏活动十分嚣张。湖南省公安厅、长沙市公安局和解放军138师保卫科联手承担肃特清匪的艰巨任务。当年9月20日,长沙市军管会及市公安局先后发布《关于收缴枪支、电台的布告》和《关于国民党特务分子必须自首登记的布告》。强调“主动自首从宽、立功者奖励、抗拒者严惩”,敌特分子不得不作出抉择。王甸彬回忆,受到布告震慑,短短10天,就有152名特务分子前来自首登记,同时交出电台、手枪、密码等特务活动工具。

与主动自首的相比,围歼负隅顽抗敌特分子的行动更显惊心动魄。其中最令王甸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两次与反革命地下武装的正面较量。一次是一伙敌特分子盘踞在河西望城坡一带,获知情报后,王甸彬与于光茂等队友带着解放军的一个加强排战士一同前往围歼。王甸彬还记得:“我们几个公安干部虽然每人都带着一把手枪,但有两人还不会打枪,临上阵前由我教他们使用。当时那个反革命地下武装规模很大,要不是警卫排战士一色的冲锋枪震慑住了敌人,我们几个人还很难制服敌人。”第二次是他和藏族侦察员哈达两人闯进设在南门口某酱园内的敌特分子地下指挥部,“匪徒还没反应过来时,我们已缴了他们的枪,生擒4人。”(任波)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任波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