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力保障民生!长沙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22.92万套

  ↑1995年到199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长沙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建筑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图为当时长沙新建的新天安居示范小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翻拍

↑1995年到199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长沙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建筑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图为当时长沙新建的新天安居示范小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翻拍

  1998年6月19日的《长沙晚报》头版报道了长沙被评为全国安居工程先进城市的新闻。 资料图片

1998年6月19日的《长沙晚报》头版报道了长沙被评为全国安居工程先进城市的新闻。 资料图片

  ↓安居(广厦)工程是长沙房改工作的重点,房改之后,大家陆续告别筒子楼,搬进电梯房。图为当时的经适房政策宣传现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翻拍

安居(广厦)工程是长沙房改工作的重点,房改之后,大家陆续告别筒子楼,搬进电梯房。图为当时的经适房政策宣传现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翻拍

  ↑本世纪初的长沙市安居经济适用住房展示服务中心。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翻拍

本世纪初的长沙市安居经济适用住房展示服务中心。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翻拍

  ↓在长沙市人居环境局,胡建宁拿出这些年的工作笔记本,里面记录着长沙房改的点点滴滴。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在长沙市人居环境局,胡建宁拿出这些年的工作笔记本,里面记录着长沙房改的点点滴滴。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时光长廊

1997年

长沙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先进城市”

1998年

长沙被国家四部委联合评为“国家安居工程实施先进城市”

1999年

长沙全面停止实物分房

2000年、2003年

长沙被建设部评为“全国房改先进单位”

2016年

长沙在全国棚改工作会议上被点名表扬

2018年

长沙安居棚改工作在国务院大督查中均获得表扬和推介

2019年

长沙被确定为2018年棚改激励支持城市

荣誉档案

1998年6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住宅建设工作会议传来消息,长沙被评为“国家安居工程实施先进城市”,获全国通报表彰。“国家安居工程实施先进城市”由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联合授予,1998年全国共36个城市获此殊荣。

数据显示,长沙截至目前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22.92万套,出售公有住房13.86万套,发放经适房货币补贴和公租房补贴4.73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群众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现安居梦。

荣誉故事

1998年,长沙市被国家四部委评为“国家安居工程实施先进城市”,为了了解这段历史,记者近日采访了现任长沙市人居环境局副调研员胡建宁。在胡建宁的办公室,她拿出自己在房改工作中的笔记本,几十个厚厚的本子堆满了她的办公桌。这些本子记录着她数十年来在长沙房地部门工作的点点滴滴,也记载着长沙广厦安居工作的全过程。“安居才能乐业,老百姓住得舒心,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胡建宁说,长沙连续11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与长沙市民安居乐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忧居到安居

经适房逐渐取代“福利分房”

翻开胡建宁的笔记本,我们回到了31年前的1988年,那正是全国房改正式启动的时候。为了解决改革开放以来住房制度一直积累的弊病,全国多地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与试点,长沙自然也在其列。

工作后由单位按照职务职称高低分配房子,称作“福利分房”。但是在这样的住房分配制度下,“僧多粥少”的状况一直无法破局,人们只能住在筒子楼里,住处只能叫做宿舍,并不能称为真正的家。

胡建宁回忆说,从1988年4月开始,长沙市的住房制改革主要经历了公房提租、公房出售、集资合作建房、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住房货币化补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等几个方面,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

安居(广厦)工程是长沙房改的重点,房改之后,大家陆续告别筒子楼,搬进电梯房,房子越住越敞亮,生活越来越惬意,这是不少长沙老口子的切身体会。自1993年房改启动之后,长沙在5年时间内累计新建住宅646.9万平方米,解决人均居住面积6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难户(含无房户)5.1万户。

胡建宁介绍,当时长沙市安居(广厦)工程主要采取了3条新的措施:一是集中开发建设芙蓉苑小康住宅区、杨家山德政园安居小区等5个居住小区和一批教师、卫生新村;二是市广厦(安居)工程的30项税费由市政府发文以“一表制”方式明确予以减免;三是采取“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检查”的方式抓好工程质量和进度。

1995年到199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长沙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建筑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合格率100%,完成投资超22亿元,有5万余户居民迁入新居,全市人均居住面积由1990年的6.84平方米提高到1998年的8.2平方米。仅在1998年开工的市重点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就有德政园小区、芙蓉苑小区、四方坪小区等,当年竣工近30万平方米。

1997年,长沙被国务院授予住房制度改革先进城市称号,1998年被国家四部委联合评为“国家安居工程实施先进城市”,2000年、2003年被建设部评为“全国房改先进单位”,并连续多次被评为“全省房改先进单位”。这些荣誉与长沙人的安居密切相关,见证着长沙人从筒子楼走进楼梯房、从单位的福利房走进经适房的过程。

从安居到优居

坚持“四增两减”,提高建筑品质

随着全国房改的进行,1998年8月13日,长沙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长沙将施行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措施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

翻开当年安居工程的文件,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那段加快建设步伐的激情岁月。在“福利分房”被叫停的同时,经适房的大力建设也终于得以全面展开。

在房改的浪潮中,长沙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分别于1998年和19999年出台文件,规定经适房的土地使用和水费收取等收费标准;对于经适房的住房建设、价格、购房审批、售后管理等也做出了明确要求。

在建设过程中,由市住房办、市国土局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1994年以来的50个经适房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胡建宁告诉记者,在长沙住房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划定当年中低收入家庭的标准,并每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普查;另一方面,严格实行中低收入申请审批制度,即对每一个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对象严格按照政策审批。此外,还将经适房建设、销售、管理的规定、政策等全部上网公开,接受全市人民监督。

2000年是长沙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一年,经适房建设便是重中之重。当年,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的金帆小区开工12万平方米,竣工7万平方米;全年经适房总计开工21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169万平方米,全市平均销售率95%以上,实现了销售与建设同步,确保了经适房不空置、不积压。

经适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沙市民的住房问题,但这一成就的达成远不是百姓真正安居的标志。在2008年,长沙又建立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率先全国成立第一个住房保障工作局,逐步建立了两大类(实物保障、货币补贴)8种形式的住房保障体制,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定向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定向限价商品住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棚改拆迁安置货币补贴等政策并驾齐驱。

就在住房保障制度建立的同年,在具体工作中,长沙坚持“四增两减”的公共政策,即增加公共绿地、公共空间、配套设施、支路网密度,减少居住人口密度、开发强度,实行城市立体化改造,实现空间布局再优化、公共配套再完善、建筑品位再提升。

据统计,长沙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22.92万套,出售公有住房13.86万套,发放经适房货币补贴和公租房补贴4.73万户。长沙市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从2011年的19.51%提高至2018年的23.21%,高出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提前3年实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的“十三五”末保障性安居工程受益覆盖率达23%的目标,20多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数十万居民从“忧居”走向“优居”。

荣誉新篇

安居工程列入长沙十大民生实事工程

去年10月30日,《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专刊》第152期刊发了“湖南省长沙市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文章,从“惠民生,改建城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稳房价,因时施策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防风险,建章立制确保棚改资金风险可控;严标准,精准实施长沙棚改”等4个方面,全面推介了长沙安居工作的经验做法。

从2016年起,长沙棚改工作已连续3年在国家层面受到表扬和推介。去年,长沙完成棚户区改造22909户;今年将继续落实“四增两减”,持续推进棚改新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城区有机更新13500户。

记者了解到,长沙始终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城市更新提质、推进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2014年以来,长沙打响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创造性地探索形成了“四增两减”“市级统筹”“有机棚改”“安置优先”等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获得各级高度肯定。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列入长沙市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和绩效考核范畴,强力推进。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负责调度督查。形成“市级统筹监管、区县主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住房保障工作网络。

围绕经适房、公租房、人才公寓、定向限价商品住房等,长沙先后出台40多个规范性政策文件,构建了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经适房)和各类征收安置房“三位一体”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格局,保障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同时通过不断扩大保障范围,动态调整保障标准,促进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增长。

2014年,提高了收入和住房面积认定标准,城镇居民最低住房保障标准由人均12平方米调整到了15平方米。

2017年,放宽了公租房申请条件,本市城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及中等偏下收入城市户籍家庭和单身人员取得长沙市常住户口、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缴交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限均减少两年,逐步实现保障对象全域覆盖。

2019年,全面实施公租房货币补贴,将货币补贴对象扩大到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进一步丰富了住房保障的内涵。

另一方面,将“建设为主”转变为“建管并重”,不断提升保障房小区后续管理水平,聚力打造“四个公租”,让市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严格“三审两公示”制度,打造“阳光公租”。每月定期公示保障对象资格审批等信息,确保资格准入公平、审核规范、阳光透明;公开摇号选房,保证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人情分房”。

实行提质提档,打造“品质公租”。完善基础配套,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保障房小区周边学校、医院、水、电、气等公共设施,将市本级政府产权公租房小区的设施完善提质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优化审批流程,打造“高效公租”。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模式由过去的“群众跑”“部门等”变成“申报不出社区”,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出行不便者还能享受上门服务。

优化服务质量,打造“幸福公租”。率先开展公租房示范小区建设,全面铺开政府购买公租房后续服务模式,实行网格化属地管理,创建小区特色文化,增强保障对象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按照新一轮机构改革要求,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城市人居环境局,统筹全市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其中棚户区改造是部门主要职责之一。”市城市人居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继续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计划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城区有机更新13500户;同时继续加大项目扫尾清零力度,把续建项目扫尾清零作为重中之重,已清零项目尽快实现腾房。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集中到一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保障性住房建设,让百姓住上安居房、宜居房,既是一项惠民实事,也是长沙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现实所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陈焕明 张佳林)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焕明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