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卫星、无人机展拳脚 长沙水土保持插上“互联网+”翅膀

  近年来,长沙创新利用遥感影像、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率先全省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全覆盖,全力督促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责任,助力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均为 邹麟 摄

近年来,长沙创新利用遥感影像、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率先全省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全覆盖,全力督促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责任,助力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均为 邹麟 摄

  圭塘河风光带已成为长沙的一道风景线。

圭塘河风光带已成为长沙的一道风景线。

卫星、RS航空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无人机、移动通信、智能终端……这些高大上的“神器”,在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中展露十八般武艺。

日前,长沙市水利局透露,近年来,长沙创新利用遥感影像、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率先全省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全覆盖,全力督促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责任,助力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多种技术,实现“天地一体化”监管全覆盖

什么是“天地一体化”监管?“利用‘天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破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图斑,与‘地面’实际水土流失情况录入比对,及时上传和交换信息。”市水土保持预防监测站站长谢卫宁介绍,“天地一体化”监管综合应用了卫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无人机、移动通信、快速测绘、互联网、智能终端等多种技术,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

“通过叠加对比分析,判读疑似违法地块,为未批先建、超范围扰动等违法行为提供线索来源。”谢卫宁介绍,利用生产建设项目本底数据库、以遥感为基础的“天地一体化”监测手段,辅以标准化的监督检查流程与行为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清晰透明,杜绝了人情监管、选择性监督带来的弊端,让生产建设单位不再心存侥幸,为防治人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机制保障。

多管齐下,敏感区域重点核查多频次监测

“‘天地一体化’监测,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装上了‘千里眼’。”谢卫宁打了个形象的比喻。2018年10月,长沙市水土保持预防监测站(原长沙市水土保持防治监督站)利用“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进行现场核查时发现,某道路工程疑似超出水土保持方案批复的项目用地红线范围,且弃土场位置与方案不一致。经证实,该项目属于“超出防治责任范围”。

在“天地一体化”区域监测的基础上,长沙市水利局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面向全市开展重点项目核查和监督性监测工作,全面掌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状况及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情况。

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对“一江六河”两岸及水土流失敏感区域部分生产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核查、加密监测频次,对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变化开展定量监测,精准捕捉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遥感监测调查、网络调查和现场检查等方式多管齐下,长沙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工作,实现了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跟踪、设施自主验收备案及施工过程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措施布设情况全过程监管。

多级协同,跨部门数据横向共享互通互用

“从传统人力,到全面信息化,‘天地一体化’监管开创了多级协同监管的新模式。”谢卫宁介绍,通过生产建设项目信息化监管系统,长沙建立了上下联动、信息共享、各级协同的监管工作格局,有利于多部门数据横向共享互通互用,极大提高了信息化监管水平。

监督、监管零死角,长沙市水土保持预防监测站联合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完成了项目数据库建设,市级批复在建生产建设项目实现了建设过程全监管,实现了重点项目多频次高精度监管。

截至目前,长沙先后完成20个疑似超范围项目、40个未批先建项目、37个绿心区项目、167项临河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2018年,长沙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方案补报项目100余项、已完工项目验收备案20余项,全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率和验收备案率均得到提升。(钱娟)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钱娟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