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晨风丨在创新开放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在创新开放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二论推动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晨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表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制造业、重点在制造业,为湖南以创新开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1.png

(一带一路”沿线9国12家主流媒体来湘采访湖南智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经济繁荣的支撑。湖南制造业有基础、有地位、有优势。我们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全国制造业31个大类在我省均有布局;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主导产业,装备制造、材料等产业过万亿,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11个工业产业过千亿,拥有享誉全国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中小航空发动机和飞机起降系统研制基地。去年,全省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0%。过去人们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造业就是湖南兴省强省的“重器”、经济发展的硬实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湖南制造业尽管有优势、有长项,但总体上大而不强,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长期难以突破,超高强度钢板、高端轴承、高品质汽车底盘及发动机、高精度液压马达、液压泵等主要依赖进口,技术“卡脖子”问题亟待破解;产业链条不完整,零部件配套及后续服务、生产性服务业跟不上;品牌质量有待提高,存在低端过剩、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开放水平不高,国外先进制造企业在湘投资不多,省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技术交流合作不够等。这些短板和不足,其实质是创新不足、开放不够。推动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在创新开放上聚焦聚力、用心用劲。

2.jpg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第三代超级电容有轨电车——“电电混合五模块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

制造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战场,也是创新要素集聚的领域之一。对湖南制造来说,没有核心技术的“破茧”,就没有湖南智造、湖南创造的“成蝶”。“从0到1”的原始创新、关系生死存亡的“卡脖子”技术、抢占先机的前沿性颠覆性创新,是我们当前最紧缺、最急需的。这类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到,要靠我们自己拼搏,集成优势创新资源、精锐科研力量,加大攻关力度。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拆除阻碍技术转化的“篱笆墙”,加快创新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中车株机研制出120km/h速度等级米轨城际动车组,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近40亿元马来西亚动车组订单;衡阳特变电工研制出SFP-750000/750发电机变压器,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湖南中大创远研制的高性能机床装备使国内厂商采购同类设备的成本降低50%……我们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领域技术创新的每一小步,都会带来制造业发展的一大步。

3.jpg

(中联重科泉塘工业园)

当然,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能只盯着“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要发挥“铺天盖地”中小企业的作用。实际上,在产业分工细化、协作配套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大的制造业企业都有众多中小企业为其配套服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支持中小企业主动承接龙头骨干企业的质量管理输出、先进生产模式指导,围绕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强服务配套、产品研发、技术攻关,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当前,伴随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制造业正加速向以融合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转型。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精明增长,需要抓住数字化、智能化这个“风口”,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这方面,全省已有16家湘企成为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7个项目纳为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和新模式项目,博世工业4.0项目已建成中部地区智能制造示范线,“华菱云”“三一根云”“长沙工业云”等云平台形成了影响力。借力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将为我省制造业创新发展打开广阔天地。

4.png

(湖南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切机床)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抓制造业创新,不能“喜新厌旧”、抓了新的丢了旧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能让“老树发新芽”。几年前,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三一、中联面临很大困难,不少人对该行业发展前途充满困惑。省委鲜明提出,工程机械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抓好技术创新就能渡过难关。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去年净利润分别增长192.3%、51.6%,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省点多面广的制造业传统企业,是湖南几代人积攒起来的家底,是不能也不可完全舍弃的。高污染的、落后的传统产业当然要淘汰、要转型,但只要有市场需求、有技术进步空间,就要保持定力耐力,加快改造提质步伐,让传统制造业迎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嬗变。这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也是一种视野、能力的考验。只有能看清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领导,才会在企业发展好的时候为其鼓掌喝彩,在企业困难时热情支持、助其渡过难关。

5.png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一集团工程机械总装车间,工人在自动化生产线装配设备)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只会掉队。全球化时代,对制造业这样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行业来说,尤其如此。无论是抓创新还是闯市场,我省制造业都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循环、“孤芳自赏”。引进来、走出去,扩大开放合作,是推动我省制造业走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能形成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和行业影响,无一不得益于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与合作;我省制造业领域形成的先进成果,也离不开对全球创新资源、创新技术的借鉴和运用。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的合作,抓好区域产业对接,提升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紧密结合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和实施“五大开放行动”,突出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高标准开展精准产业招商,推动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落户湖南。以对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快实施“走出去”,支持制造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鼓励优势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在高质量“走出去”中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湖南制造业抓好了创新开放,必将加速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进而点燃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引爆点”,显著增强全省经济质量优势。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刘仲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