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了2018-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数最高的1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榜单,长沙上榜。图为夜色中的芙蓉广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2018年,中国哪些城市生活最美好?长沙人用响亮的声音为城市“站台”。
前晚,在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8-2019)美好生活数据发布之夜》现场,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舒行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沙的老百姓对以住房和养老为代表的民生改善领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大力气、真功夫,交上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不止于此,在“中国美好生活指数”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三个维度的坐标系上,“尖子生”长沙的作答都很吸睛。
三个维度 量化长沙百姓的真知实感
据悉,2018-2019年度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采用的“中国美好生活指数”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3个一级指标是: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单单“幸福感”这个指标,长沙就甩出了“王炸”——连续11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长沙既有马王堆汉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铜官窑等文化遗存闪耀着璀璨光芒,也有当下享誉世界的“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文化名片。三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再度捧回“长安杯”……长沙人的安全感、获得感,无一不“爆棚”。
尤其在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时间节点,这个调查更是明证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真谛。
40年来,长沙经济总量从不足20亿元先后跨越百亿元、千亿元台阶,再跨越万亿元大关,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40年来,长沙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8倍,由“五一路时代”迈入“湘江时代”,开拓了“一江两岸、比翼齐飞”的城市新格局,跻身国内新一线城市;40年来,长沙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分别增长20.1倍和25.7倍,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3.97平方米增加到40.4平方米,老百姓获得感越来越强,幸福成为长沙的鲜明标识。
每个片段 共同构建星城美好生活
长沙的美好生活,有着怎样的轮廓、声音、温度?包括住房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质量、政府服务意识、食品安全、文化自信、养老质量等在内的二级指标,成为描摹它的一杆尺子。
它是透彻的天空、清澈的河水——
出门前打开手机刷一刷空气质量指数,曾是不少市民的习惯,但随着去年“长沙蓝”成为常态,它被不少市民淡忘。2018年,长沙蓝天保卫战初战告捷,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8天,较上年增加16天。与此同时,湘江长沙段水质达到Ⅲ类以上,城市供水水质合格率100%,新增20万农村居民用上自来水。老百姓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明显提质。
它是房价带来的“稳稳幸福”——
长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持续保持“房价洼地”优势,这是去年长沙“反炒房”攻坚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了持续保障。
它是老街巷的新模样——
2018年,长沙划定城市有机更新单元24个,改造老旧社区50个。不久前,白果园化龙池有机更新及历史步道项目化龙池段一期正式开街,古色古香的青砖黛瓦与整饬一新的居民生活设施,在这里完美融合。
它是表盘里的嘀嗒声——
15分钟能做些什么?在长沙,步行15分钟内就能抵达社区医疗、公共健身、文化活动等14类公共服务的现场。去年起,长沙全力推进“一圈两场三道”建设,建成“15分钟生活圈”241个。
它是机器不歇的轰鸣——
去年市委、市政府开展“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截至今年2月1日共解决企业各类问题4435个,兑现政策奖补34.7亿元,促成意向融资352.7亿元,实际发放贷款120.5亿元。同时,长沙大力实施“630攻坚”,净增电力容量接近前5年总和,在历史用电负荷峰值下,实现了企业不拉闸、居民不限电。机器轰鸣中,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了、预期更稳了。
……
城市品质的“升级版”,是民生福祉的“新改善”,是动能转换的“加速度”,是营商环境的“强磁场”……是长沙市民身边的每一个片段,它们共同构成一座城市的“美好生活指数”。
实际上,美好生活,是一个时代,是一座城市,是你的当下与未来。(记者 凌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凌晴
编辑:陈佳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