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不断创新文明服务方式,诸多社区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维护小区治安、帮解邻里难题。
雨花区大力倡导“好人精神”,内涵丰富的好人主题活动一场接一场。为特殊群体举行的“饺子宴”上,“中国好人”刘国兴热心为大伙端饺子。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赋予市民更多的文明滋养。瞧,在“好家风好家训”传承活动中,雨花区的居民和孩子们将废弃物品制作成实用品,倡导勤俭务实之风。
在“全民志愿者”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雨花人正为环境美洁、城市文明出力,“小红帽”汇聚成暖心风景。 彭可佳 摄
雨花区积极开展排队礼让行动,让文明礼让蔚然成风,孩子们也变身文明小使者。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陈飞 摄
胡媛媛
清晨的雨花,格外清新灵秀。
精心修剪的花木绿植,缤纷了大街小巷;整洁路面上人流、车流井然有序,绘就了岁月静好的和美;一处处百姓家园里,老旧小区提质提档上演精彩蝶变,志愿者美洁城市、呵护文明,演绎最为精彩的“雨花奉献Style”。
城市发展的终极对象是人,没有精神家园的品质倍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就无法成就真正的品质幸福之城。今年的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长沙将实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打造国家文明城市“升级版”。在刚刚结束的市“两会”上,“文明行为养成”也由此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词。
“让文明成为最靓丽的城市风景!”以此为遵循,如今雨花区正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围绕提升市民幸福感这一核心内涵,加快实施和推进道德引领、创建提质、常态管理等为主题的文明建设体系,让人民群众获享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浓郁的文明风尚、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优美的公共环境。
凝聚城市的思想灵魂、实现文明的传承创新、引领个性文化的塑造弘扬。如今,回望雨花的精神家园,文明名片熠熠生辉,道德之林郁郁葱葱,千千万万市民正以开放自信的主人翁姿态,在财富品质幸福雨花建设的征程中共担责任、共享荣光,演绎一场恢宏的时代大合唱。
“七大工程”吹响文明集结号
《汉书》有言:“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在现代文明社会,文明素质对于每个人、每座城都至关重要,它是市民生活幸福的源泉,是城市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不竭力量。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群众需求日趋多元。雨花如何才能围绕社会和谐的目标,找到一个全民努力的支点?
“时代需要文明的力量推进,社会需要文明的能量积聚,城市需要文明的行为引领,民众需要文明的精神滋养。”雨花区委书记张敏多次提到,要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把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为建设财富品质幸福雨花提供丰厚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把文明创建置于科学发展的大局中来定位,置于雨花增强实力的视野中来思考,置于为民造福的要求中来推进。”雨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素月说,文明建设要坚持用核心价值来引领,用长效机制来保障,用人民满意度来检验,努力打造更高水准的文明之区。
如今,放眼城东南,崇德向善的沃土上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让雨花不仅具有以环境为形的外在美,更具有文明为本的内在美——
近年来,雨花区重点实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典型推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阵地品牌打造、志愿服务提升引领、文明行为倡导、不文明行为整治等“七大工程”,同时创新推出了“组建一个调度指挥部,强化一套督查交办机制,编织一张排查管理网,带好一本‘口袋’标准书,扣紧一只整改清零环,志愿认领一块‘责任精细田’,传唱一首文明主题歌”的“七个一”模式,实现文明风尚定向传播、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升华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气质。
始终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雨花创新迭出,让思想清泉润泽百姓心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永远要牢记……”如今,雨花原创的《歌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曲,已唱响大街小巷,主题鲜明、内涵深刻、旋律优美的歌曲传唱,坚定了群众的价值取向、行动坐标。
与此呼应,“歌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舞比赛举行,从城市广场到百姓家园,旋律悠扬、舞姿飞扬,唱响了文明凝心的主旋律;启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四进”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渗透和升华。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
文明诚信故事予人启迪、文明家风传递沁人心脾、文明礼仪自觉践行……去年以来,雨花区每月推出1个以上文明主题活动,由各街(镇)、部门牵头认领,群众广泛参与,丰富的表现形式、深厚的思想内涵,赋予市民更多的文明滋养。同时,积极开展排队礼让行动,每月1日、2日、11日、22日在人流量大的地点开展排队礼让劝导,去年以来已开展活动上千次;打造文明标兵校园、评选“新时代好少年”,美德之风吹拂校园、润泽童心,上演一场永远在路上的文明接力。
变化的是方式,不变的是传承;变化的是载体,不变的是精神。当文明雨花的打造,成为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当文明建设的成果,成为百姓幸福的理由,在雨花,推进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已化成一份执政为民、实干惠民的决心,一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行动,一种常态、一种大势!
“好人效应”引发善行连绵不绝
“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拓展生命的宽度。”坐在轮椅上的“中国好人”肖卓作,微笑讲述自己在平凡岁月中不平凡的奉献经历,让台下的听众湿润了眼眶。
25岁时肖卓作就因病高位截瘫,但她坚信有爱无障,用快乐与坚强重新定义生命的曲折。她创立“美人鱼公益演讲团”,打动心灵的励志演讲,如今已影响近10万人;她成立了公益服务中心,为重度残疾人士和家庭送去关爱。帮助截瘫28年未出门的英姐去上海康复;为失去四肢用嘴写书法的周大哥寻找老师;引导陪伴9岁的截瘫男孩小伟继续求学……在爱的海洋,坐在轮椅上的肖卓作游弋成“快乐美人鱼”,带领越来越多身残志坚的“出彩雨花人”在呼唤中自强、在勉励中奋起、在关爱中新生。
一句话、一个人、一段故事,看似简单平凡,却能在某个瞬间点亮力量与梦想。
“让好人精神滋养雨花情怀,让好人效应温润雨花品质!”近年来,雨花区培育推介中国好人23名、湖南好人14名、长沙好人70名,开展了大量以传承好人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吸引越来越多人践行好人精神。
什么是好人精神?或是一份接受心灵召唤的见义勇为,或是一种孝老爱亲的本能,又或是一份来自帮助他人时所收获的内心成就感。
“别人帮助了我,我也应该帮助别人,这是感恩。能帮多少是多少,做好事不在乎大小。”走进位于德馨园社区的“好人多粉店”,墙上这段话成为小店最温暖的装饰。7年前,小店老板刘国兴想在社区开一家米粉店时,街坊邻居共同帮他凑了启动资金。为了报答恩情,开店7年来,他坚持为“三无老人”、学龄前儿童提供免费米粉,迄今为止已经送出免费米粉数万碗。把平凡、简单的善事做成令人动容的壮举,刘国兴也因此荣登“中国好人榜”。
居民们有了急难事,第一个想到的是她;谁家有了喜事开心事,最先想告知的也是她。扎根社区10余年,“湖南好人”、牛角塘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王宏霞将居民家的小事当成大事。孤寡老人突患疾病,她及时送医并一直守候照顾;贫困大学生缺少学费,她四处奔波争取到爱心帮扶。这些年来她“一对一”帮扶困难群众36户,帮解居民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360余起,用点滴奉献温暖家园。
走入街巷,善德之风扑面而来;推开门窗,总有好人比邻而居。放眼雨花,“好人现象”缘何蔚然成风?
这里,有不曾熄灭的火种。几十年来,雷锋精神犹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一段难以割舍的血脉,流淌在雷锋家乡长沙。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直勇当长沙发展排头兵的雨花,更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助问题少年迷途知返的孟繁英、扎根基层的“小巷总理”游端霞、不但自我奉献更牵头创建公益联盟的傅强……在雨花区,一大批“时代雷锋”循着灯塔走来。
这里,有传承火种的脊梁。为弘扬好人精神,雨花区创新好人事迹的宣讲载体,好人文化墙、好人故事会走进社区和街巷;内涵丰富的好人主题活动一场接一场,让好人榜样群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激荡振奋人心的主旋律。
一个好人带动周边一群好人,好人效应更在雨花持续扩散,引发善行连绵不绝。
如今在刘国兴的感染下,其周边的商户店家纷纷将诚信经营、爱心服务当成金字招牌,汇聚成“好人好店一条街”。热心公益的傅强成立雨花区群英公益发展促进中心,不仅吸引更多人参与社会服务,更致力于孵化本土公益机构,成功培育了德行天下、孝为先等一批优秀公益组织。
每一个好人故事,都是一场爱的马拉松。身在雨花,身处道德高地,就需要有延续好人火种的责任与担当!
志愿服务助力雨花文明升级
城市如同巨大的容器,盛装着现代文明,更满载着民生与民心。
如何把文明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百姓福祉的有利契机和有效平台,怎样把创建的着力点放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雨花区不断创新文明服务方式,创造性提出“全民志愿者”概念:以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感染和带动居民群众投身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民生建设等各方面的文明志愿服务,一个个文明品牌和志愿服务团队百花齐放,成为最温情的“雨花名片”。
“真香!”从上午10时到下午6时,热锅里的水翻腾了一遍又一遍,1000只饺子刚出锅,就被送到居民的嘴边。不久前的东塘街道“邻亲驿站”前坪,一场“千人千饺”活动吸引家家户户前来包饺子、晒拿手菜,更有居民现场直播,邻里相亲的温情一幕由此在网上走红。
当高楼林立成为现代都市的标志,钢筋水泥“丛林”也挡住了人与人之间的心门。如何破解?在东塘街道,一场“邻亲行动”在全街推进。不仅通过发放街坊关怀卡、制定《邻里守望互助公约》、绘制邻里志愿服务网络示意图等方式,让居民们互知互敬互助,街道还在高层住宅小区内建起“邻亲驿站”。“驿站打造时,近千名居民主动出资出力;驿站建成后,大伙每天来这休闲交流、商议事务,其乐融融。”居民们乐呵呵地说,这里已成为“邻里好、赛金宝”最鲜活的注脚。
一场文明行动,构筑起都市新型邻里圈,探索了基层管理新模式。更多文明品牌和服务团队涌现,更让大街小巷流动暖暖的真情,洋溢浓浓的幸福感。
“家里只有奶奶在,我连说话的伴都没有,要是下午4时30分课堂永远不放学就好了!”8岁的兰兰在古樟树社区的“雨滴儿”成长乐园门口徘徊,看到张开双臂前来迎接的党员张哲俊,她开心地一头扎进他怀里。专门服务“空巢儿童”特别是特殊困难家庭子女的“雨滴儿”成长乐园里,不仅有下午4时30分课堂、周末一对一家教,还有心理疏导、才艺培训和一系列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孩子们心中有爱有快乐的成长天地。成立3年来,“雨滴儿”成长乐园集聚志愿者近百名,免费给1100余名特殊困难家庭子女提供了公益服务。
“夸夸跳马新课堂,移风易俗倡文明,生活礼仪时常教,创业技能样样授……”冬日的傍晚,跳马镇一处广场舞坪内,一群大妈唱起自编的顺口溜,鲜活方式传递着移风易俗新风尚。让文明新风拂动青山绿水!被称为长株潭“绿心”的跳马镇,去年以来推出“跳马新课堂”,从日常生活礼仪到待人接物技巧,从苗木种植到电子商务都是授课内容,让村民的视野和思维为之开拓。同时,跳马镇更在每村选出一批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村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等,让移风易俗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追求。
空巢老人日常吃饭太孤单?白发餐厅解难题。孩子们放学无人管?社工和志愿者担任课后小老师……社会飞速发展,居民需求日渐多元,仅靠社区居委会难以面面俱到,必须依赖社会力量、志愿力量的协调配合、纵横管理,共同织密社区服务局域网。以此为主旨,雨花区在所有社区中积极推动“三社联动”服务,社区搭建平台,社会组织作为载体,社工和志愿者担任专业服务力量,三者互动融合,将独唱变成合唱,破解了居民的诸多难题,把服务做到大伙心坎上。
“不用问我的名字,不用问我家住何方;真心奉献不需要赞美,你我双手撑起博爱的天空。”从机关到基层,从高楼到街巷,从城市到乡村,来自各行各业的雨花人加入关心邻里事、做好楼门事、参与社会事的行列,他们用平凡奉献创造全新的生活时尚,成为城东南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群体。
文明建设,就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只见起点、没有终点。雨花正以脚踏实地的久久为功,营造人人崇尚文明、人人关注文明、人人践行文明的浓厚氛围,让城市精彩、让生活出彩!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媛媛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