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商护航为长沙经济添澎湃动力

  制图/王斌

制图/王斌

周辉霞 张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当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恢复工商机关建制的重要决定。长沙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精神,组建了一支工商行政管理队伍。自此,长沙工商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40年来,长沙市工商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培育市场、发展主体,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护航长沙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到2018年底,长沙市场主体总量达到92.42万户,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12月初发布《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长沙营商环境指数一路飙升到第9名,为中部第一。

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共进。40年来,长沙工商作为省会城市的市场行政管理部门,以昂扬的状态投身长沙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为长沙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A

开放发展有活力:

从“萌芽初现”到“遍地开花”, 市场主体跨越式发展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解禁农村工商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出的这一时代强音,长沙工商部门迅速响应,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培育发展和依法监管集贸市场、个体经济上来,放开对个体户的登记、经营范围、方式、场地等限制……

一个个心怀财富梦想的个体私营业主走上历史舞台。

1980年,以前靠担卖白沙井水、领补助过日子的王应龙,成为长沙第一批领到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一家人过得红红火火。

1983年1月26日,长沙先进个体经营者表彰大会召开,表彰了147名勤劳经营致富的个体户。

资料显示,1980年长沙的个体工商户是507户,到1991年这一数据已超6万户,从业人数近9万人,星城创业激情燃烧,个体经济发展如潮水奔涌。

水大,则鱼大。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为非公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长沙个体私营经济列车驶入发展的快车道,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分工合理、集群发展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市场主体的发展层次也在提升,由最初的从事饮食、服务、修理行业为主,向着规范化、国际化、集约化的现代化企业方向发展,一批全国知名的私营企业在长沙涌现。

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长沙共有市场主体92.42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59.3万户,从业人员91万余人。私营企业29.8万家,从业人员88.7万人。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浪潮中,长沙的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展现出澎湃的生命活力,推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财政收入,活跃了城乡市场,方便了群众生活,在缓解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B

机制变革挖潜力:

从兴建市场到品牌升级,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的40年,是长沙工商不断顺应制度变革的40年,是伴随中国法制日益健全而砥砺前行的40年。

40年来,长沙工商部门紧扣经济发展的重点,牢牢结合长沙区域市场的特点,从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到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从维护市场秩序到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从维护消费经营者合法权益到营造安心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孜孜以行,为长沙经济的发展注入活水。

——大力兴建市场,孕育商市高地。

为了让挑担卖货的个体私营户集中经营、有序管理,长沙工商部门从1979年开始有计划地建市场,着手“耕种”长沙民营经济发展的试验田。

长沙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指导中心党委专职副书记粟跃云还记得,1994年,湖南省出台《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在这一政策的带动下,长沙市工商部门积极引导、积极作为,市场呈井喷之势。这一年,长沙市建成开业市场40个,与工商部门联合建设的12个。下河街、中山路三角花园、东塘、树木岭、高桥大市场、南湖大市场、红星大市场……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背后,是勤恳的个体私营业主在寒冬酷暑的奔劳,是长沙工商人夜以继日的付出,是长沙个体私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

——服务企业发展,助推长沙民营经济升级发展。

1993年前后,《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继出台,长沙企业登记管理工作逐步恢复。长沙工商因势而动,制订《改进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七条意见》,放宽审批程序、经营条件,支持个体户开办公司,支持公司改制、改造、改组和企业联合、兼并、转轨,推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逐步转轨。

这一时期,长沙私营企业迎来发展高潮。至1995年,全市企业总数超5万户,其中有限责任公司1605家、企业集团15家,涌现出远大、三一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私营企业。

——引领品牌意识,擦亮湘品湘商“长沙名片”。

2000年左右,品牌意识引领星城市场主体创牌创标新风尚。2002年,“白沙”“梦洁”成为长沙最早一批驰名商标。至2012年,全市有“九芝堂”“华天”“火宫殿”“隆平高科”“三一”“中联”“山河智能”“浏阳花炮”等驰名商标25件、著名商标483件、有效注册商标5万余件,驰名商标拥有量居中西部省会城市之首,商标发展擦亮了“长沙名片”!

C

角色转换添魅力:

从“传统工商”向“现代工商”转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一个市场小细胞。近年来,长沙工商部门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为着力点,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推进制度重构和流程再造,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星城创业新活力。

今年11月初,湖南建工乡村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阳继承成为长沙市最新一项商事制度改革的“尝鲜者”。他拿到了湖南省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后颁发的首张营业执照,快速审批让他快速地切入到市场经营中去。

从“证照分离”改革前溯,长沙商改一系列措施高频推出,对于市场主体来说,改的是行政审批事项;对于工商干部来说,改的却是思想观念、是角色定位。

“工商40年,2008年全国停止征收‘两费’可谓是一件分水岭事件。对于基层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一次触及利益和灵魂的变革,也是工商角色定位的重新定位。”老工商李先生介绍说。

这一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实施后,长沙工商人员迅速找准新的方向,实现了从“传统工商”向“服务监管型”的“现代工商”的根本性转变,发展、服务、维权成为工商部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的新标签。

特别是2014年,长沙市走在全国前列实施商事制度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把这一重任交给了工商部门牵头。

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处处长雷满飞介绍,试点以来,长沙工商以改革工商登记为切入口,一次次地突破和创新,从推出“先照后证”等十条改革举措,到实施“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四十三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简政放权不断推进;从下放审批权限到基层,工商部门不断深化“制度重构”和“流程再造”;从推行企业简易注销、集群注册到“电子营业执照”、“全程无纸化”、90%工商事项“最多跑一次”、压缩企业开办时间,长沙工商便民举措持续升级……

长沙“商改”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营商环境显著优化,创新创业更加活跃,吸引了一大批创业者来长沙投资创业。

与此同时,长沙工商还着力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和手段,以电子地理为基础,建设商事主体电子地理监管系统,实现精准监管;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核心推动多领域联合抽查持续推进;以整治惩戒为手段,开展“十大亮剑”行动,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重拳打击传销,专项监管成绩突出;以社会共治为目标,全面推行商事主体年度报告、企业信息公示、联合惩戒,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信用监管不断深入。

长沙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6.85亿元攀升至2017年的10535.51亿元,长沙由此迈入GDP万亿俱乐部行列。作为省会城市工商部门,长沙工商肩负着92.42万户经济户口的市场经济秩序监管重任,成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沙工商人将矢志不渝,担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任;不负重托,肩负好规范市场秩序的使命;不畏艰难,履行好维护消费安全的职责;不忘初心,适应新常态,建功新时代!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辉霞 张蓉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