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力量更澎湃——长沙市以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湖南日报记者 张颐佳

12月19日至20日,长沙市举行2018年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流动观摩会,从岳麓区到宁乡市,从开福区到长沙县,一天半行程300多公里,15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好的重大项目,看得人心潮澎湃。

今年1至11月,长沙累计完成投资额342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4%;实际新开工项目573个,一大批如伟创力、杉杉能源、蓝思智能机器人等高精尖重大产业项目,助推长沙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中跑出了“加速度”。

速度的力量

今年1月29日,世界500强企业伟创力联合华为打造的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在省市领导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成功落户望城经开区,一期从建设到投产仅用了86天。

在长沙高新区,杉杉能源年产10万吨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如火如荼,项目一期今年3月开工,于11月底已完成设备安装,短短8个多月时间完成了平时2年的工作量。

今年以来,长沙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委书记、市长任总召集人,在办事程序上赶速度、在项目工地上挖速度、在干部作风上抓速度,通过“一窗进出”“一号关联”“一表审批”“并联会签”等机制,长沙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实效大幅提升。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长沙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占先机,“争”来了美国伟创力、德国大陆集团、山东天岳等优质项目,为长沙产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引擎”。

链条的力量

项目是发展的“牛鼻子”,尤其是产业项目是新经济发展的支撑。长沙围绕“智能”“创新”“动能转换”“应用场景”抓项目,聚焦产业链条的建立。

新投产的蓝思智能机器人项目,就是典型的“机器换人”为特点的“智慧工厂”,原来需要200名工人的流水线,如今只需要8个人,不仅节约了企业成本,也为其他项目释放了劳动力。

食品行业是最典型的人流密集型传统行业,但走进位于浏阳经开区盐津铺子烘培产品智能生产基地,却看不到几个人影,在新装10条智能化生产线后,面包、吐司、薯片等一批食品告别手工,生产效率提高10倍,人力成本下降70%。

长沙聚焦22条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截至今年10月,长沙新能源装备产业链企业已超过1200家,航空航天产业链企业超过150家,增材制造业体量占到全国六分之一……20位市领导联点成为既挂帅又出征的“链长”,汽车产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工程机械、增材制造、移动互联网……长沙正以产业链为抓手,引领着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生态”的力量

在刚刚由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长沙的营商“软环境”位列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2位。新增人口、新增市场主体速度,房价洼地,投资成本低等考核指标显示了长沙优越的营商环境。

长沙相继出台了“自主创新33条”、科技创新“1+4”、人才政策22条、长沙移动互联网高层次人才认定等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吸引人才落户的新举措,依托首批“双创”基地城市示范机遇,大力推进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活力全面激发。

1至11月,长沙41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完成投资38.7亿元,完成研发投入10.74亿元,获授权专利94个;已引进到岗科技创新人才76人,其中包括柔性引进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院士。

10月24日,长沙掀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千人帮千企大行动”,截至12月10日,长沙220个帮扶小分队走访企业4373家,收集问题4919个,3283个问题已解决办结,兑现政策奖补近7.99亿元,促成意向融资107.68亿元,实际发放贷款52.65亿元。

优质的产业生态形成一种“不引自来”的蝴蝶效应。今年新落户雨花经开区的湖南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总经理陈焱感慨说:“长沙真正对企业实现了‘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贴心服务”。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颐佳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