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实力就是魅力

在雨花非遗馆,越来越多的传统手艺走向市场,焕发新生。(雨花区委宣传部供图)

坐落于开福区的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聚集了视频文创企业2000余家。(开福区委宣传部供图)

■ 欧阳倩

气象万千的长沙,不断衍生产业传奇。

文化实力,是文化长沙的魅力!

从“好看”到值钱,长沙文化产业吸吮着文化名城的天然淳朴,浸润着文献名邦的灵气神采,融汇着四海八方的广博气概,构筑了城市精神品质与文化神韵互相交融的体系。

更耀眼的数据 ——

增速快,“爆款”多,长沙文化现象受关注

长沙,琴岛演艺中心。

几十个座位,几十平方米的小舞台,几个本土歌手,几个相声小品演员,简单的小乐队,加上一个主持人,就成了一台演出。

观众一边品茶,一边点歌听歌或观看小品相声。上世纪80年代末,“长沙歌厅现象”享誉全国。

2000年以后,“长沙歌厅”这一现象级文化产业的光环,逐渐消退。

如何续写荣光?2015年,琴岛与陌陌直播平台合作,试水文化演艺直播。

探索并非一帆风顺。很快,琴岛就发现陌陌音乐现场的效果不如预期。“成本太高,看得人不够多,打赏得也少。不仅是我们,陌陌自己也发现了。”琴岛一负责人说。

既然输送艺人演出这条道路行不通,琴岛索性直接将旗下的艺人变成主播。2016年年初,琴岛成立了网络直播部门,舞台上经验丰富的演员转型玩起“直播”。

事实证明市场前景:如今,琴岛演艺主播超过2000人,覆盖观众超1000万,线上年度消费流水超2.4亿元,线下上座率2018年较2017年提升20%。

原有的“文化现象”在转型升级,一些新的长沙文化现象正在形成,涌现了不少“爆款”:

“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天舟文化连续三年入选“世界媒体500强”,且是全国第一批对外专项出版试点企业之一(全国仅2家);

炭河古城推出的《炭河千古情》,创造了我省大型演出“场次第一、游客数量第一、门票收入第一、游客评价第一”四个第一的辉煌成绩。

草花互动的奥特曼系列战斗卡牌策略手游《奥特曼英雄归来》,首发当天用户突破100万,成为我省第一款现象级手游作品;

山猫传媒创作的“山猫吉咪”系列动画节目,版权及衍生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地区,从一个地区性的动漫工坊逐渐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动漫强企。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长沙音乐厅,让长沙市民在家门口感受雅致高端国际艺术。音乐剧、歌剧、交响乐精彩呈现。今年12月3日,成立长沙交响乐团,“交响湘军”品牌雏形初现。

……

2017年长沙市文化产业总产值为28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84%。

更深沉的思考 ——

不靠土地拉动,靠产业集群发力

3年前,岳麓山下,一片水域的命运发生了转折。长沙市着手改造城中村,后湖,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水体治理,拆除违章,区域提质,产业培育……12月9日,后湖艺术园开园,崛起崭新文化园区。

这个占地不足2平方公里的区域,大师云集,艺术氛围浓厚:湖湘百年历史题材的创作,有70%的作品是由后湖国际艺术园的画家完成。

文化产业的活力我们也可初步预估:最早一批入驻的湖南集建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对建筑文化的研究运用,从5月入驻到11月,产值已超过4000万元。

后湖艺术园,面积不大,但潜力巨大。

实际上,后湖的建设,基本沿袭着近年来长沙市文化园区建设思路。

在长沙,文化园区的打造,早已摆脱大扩建、大手笔的铺排。取而代之的,是更重产业集聚,重文化产业链的健全。

以后湖为例,长沙的路径是:引大项目,建活力文化园区;龙头项目接连上马,文化集群形成。

实践早已开始,文化的创造力、生产力在园区焕发新的光彩。

雨花区汇艺文化中心,被誉为“垂直的文创产业街”,吸引加拿大环球传媒,湖南演绎集团等20家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入驻,一栋楼年产值逾10亿元;

天心区文化(广告产业园)中心园区15平方公里,到2017年末文化产业产值180亿元,也就是说,平均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出12亿元的财富;

占地约122亩的芙蓉区婚庆文化园,吸引高端婚庆、娱乐公司入驻,年营业额逾3亿元……

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产业园),作为开福区今年纳入全省“五个100”的重点工程,截至12月4日,已有133家视频文创企业注册,将打造成以湖南广电为依托的全国重要数字视频产业聚集区、高科技展示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文化园区的虹吸效应也逐步显现:随着人才、人气的集中,住宿、度假、消费等,百业兴旺的局面在园区形成。

更系统的变革 ——

要想“创新驱动”,先得“驱动创新”

文化园区、文化产业的定位不再“围着行政转”,将往哪里去?

长沙对此感触尤深。

发展需要资本,但政府不能唱“独角戏”。单纯靠政府投资,既不现实,也不利于长远发展。

政府与民间资本的“二人转”能收获掌声,凭借的是政府与民间资本清晰有效的定位:政府搭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配套;企业唱“主角”,负责运营和管理。

雨花非遗馆建设是其中一神来之笔。

创始人郭存勇,原本经营着红火的家具市场。打造非遗馆,在当时的湖南尚属首创,而退出家具市场,每年损失的收入就达上千万元。

政府与郭存勇“分头行事”:由雨花区委、区政府引导家具企业退出,并将雨花非遗项目确立为“文化引领”品牌工程,参照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标准给予扶植。郭存勇则“脚耕”不辍,千方百计邀请非遗艺人。

2015年,雨花非遗馆正式挂牌。

产业到底该怎么走?郭存勇思路清晰:“既要保持非遗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也要提升市场属性、实用价值。”如今在雨花非遗馆里,产业展翅高飞。湘西精湛的竹编工艺运用到了时尚箱包的制作中,浏阳夏布、土家织锦、邵阳蓝印花布等则被制成床上用品,还被巧妙地运用到了室内装潢中。

政府“松手”,并不意味着“放手”。

资本逐浪新高,政府潮头引领。

长沙频频亮相世界舞台。沙市获评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获得第一张文化标识的国际名片。借力该舞台,长沙动漫、演艺、出版等传统文化项目源源不断输出。2017年,长沙8家本土动漫企业参展日本东京动漫节,山猫、金鹰卡通、华视左边等企业的动漫产品节目版权出口美国、乌克兰、沙特阿拉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借助“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汉语桥、第15届东亚论坛等文化节会,长沙湘绣、菊花石、铜官陶艺、剪纸等特色文化产业市场,不断被延伸、被拓展。

长沙屡屡强调“大文化”产业。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体育、文化与农业等,一大批文化企业转型并实现腾飞。由“出版湘军”中南传媒和华为公司共同组建的天闻数媒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电子书包”,抢占数字文化领域发展先机;今年试开园的华谊小镇,以其独特的意大利建筑风貌与电影艺术文化为主题,为市民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旅游体验;宁乡沩山在禅茶文化的带动下,做好农业与文化结合文章,年综合产值达8000万元……

如此,文化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地融入文化传播、餐饮旅游、产品创意中。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倩

编辑:唐甬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