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肖鸣:让世界听到长沙的交响乐

  长沙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国家一级指挥肖鸣。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长沙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国家一级指挥肖鸣。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1995年11月17日,《长沙晚报》关于肖鸣的报道。资料图片

1995年11月17日,《长沙晚报》关于肖鸣的报道。资料图片

长沙晚报记者 尹玮

1995年,当时还是“青年指挥家”的肖鸣没能品味到岳麓山枫叶红了的盛况,因为年底时他正在美国演出。他并不是带着自己的乐团赴美,而是指挥美国当地的乐团演出。这次演出大获成功,当地报纸盛赞:“一个中国人如此精彩地指挥了一场由美国演奏家演奏的音乐会。”

交响乐之于中国,原本就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当时,赴美演出的中国大陆指挥家极少,在肖鸣之前只有北京的谭利华一人。现在,肖鸣几乎每年都要多次出国演出,还带着自己的乐团一起去。更可喜的是,外国交响乐团来长沙演出也成常态。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交响乐在长沙这片高雅艺术的沃土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重温记忆

“我们中国人,也是可以驾驭交响乐的”

1995年10月,经朋友牵线搭桥,在美国华盛顿·安德尼交响乐团等三四家乐团的邀约下,肖鸣启程赴美,开始了个人在美国的首次演出。彼时,美国的交响乐团也会和外来指挥家合作,但主要是欧洲指挥家,亚洲的很少。

到达美国后,肖鸣与当地乐团的排练时间只有一周。就一般交响乐演出而言,这个排练时间是足够的,但肖鸣这次遇到了点麻烦。

从首场演出的节目单来看,打头阵的是贝多芬的经典作品《A大调第七交响曲》,这是双方经常演出的作品,磨合的问题不大。但紧接着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却让对方犯了难。原来,《梁祝》有着浓厚的戏曲痕迹,运用了越剧“紧拉慢唱”的表现手法。所谓“紧拉慢唱”,是指演唱的节奏较为自由散漫,而胡琴演奏的节奏较为规整,且速度较快,由此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音乐形式被《梁祝》借鉴,其核心要诀是“在自由中找规律,在节奏中求自由”,但美国人对此闻所未闻,感到不知所措。肖鸣在这个问题上和他们纠结了很长时间。

所幸,最后的演出十分成功。肖鸣至今对两个细节记忆犹新,说来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一样。

一是首场演出结束后,美方所有演奏人员自发地排成长队,一一与肖鸣握手告别。在肖鸣多年的指挥生涯中,这种待遇是头一回。

二是肖鸣在美国某高校演出时,一群台湾来的留学生摸到了后台,向他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我们今天特别激动,特别高兴。您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听到同胞的这番话,肖鸣的骄傲之情油然而生。

首次赴美演出,肖鸣带着忐忑不安的心而去,最后收获的却是满满的自信。“我们中国人,也是可以驾驭交响乐的。”

时代感悟

我1988年回到长沙,一眨眼过去30年了,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交响乐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我们的演出能不能受到长沙市民的喜爱?能不能得到西方观众的认同?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改革开放给了我这个机会,我要让世界听到长沙的交响乐,让长沙听到世界的交响乐。

——肖鸣

回访见证

筚路蓝缕:在长沙普及推广高雅艺术

肖鸣是正经的科班出身。他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后来去中央音乐学院深造。上世纪80年代,交响乐这样的高雅艺术只是呈点状地分布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在长沙这样的内陆省会城市,市民鲜有机会聆听交响音乐会。这种局面是肖鸣的老师不愿见到的,他们鼓励学生回家乡发展,在当地传播高雅艺术。肖鸣遵从老师的意见,回到长沙。

彼时,长沙有条件接收肖鸣的单位不多,省歌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省歌还只是湖南省歌舞团,只有一个小型的乐队。即便是这样的小型乐队,用肖鸣的话说,也是“配置不齐、乐器陈旧、人心涣散”。

除了乐队力量弱小外,肖鸣还要面临排练演出场地有限、市民接受度不高等困难。不像现在的长沙有湖南大剧院、湖南音乐厅、长沙音乐厅、梅溪湖大剧院和众多高校等排练演出场地,当时的星城只有中山路上的红色剧院以及省展览馆旁的东风剧院能容纳肖鸣和他的小型乐队。

正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肖鸣和他的乐队一起,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一步步成长壮大。

1993年,省歌正式成立了交响乐团,肖鸣任团长。他主动找到湖南师范大学,希望在校园里举办一场交响音乐会。结果出奇的好,仅能容纳2200多人的体育馆,硬是塞进去了3500人,场外还有大量无票者急得团团转。湖南师范大学师生表示,以前听过不少流行音乐会,但没有这么好的艺术氛围,交响音乐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希望以后多举办。次年,肖鸣在湖南师范大学举办了两场交响音乐会。观众的鼓掌声犹如巨浪一般,裹挟着肖鸣前进。

交响乐进校园,是肖鸣普及高雅艺术的重要一步。如今,他不仅经常去长沙各大高校演出,还担任了中南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记者约他采访时,他正好在中南大学排练。肖鸣告诉记者:“感谢高校学子对我们的理解与厚爱,这使我们看到了交响乐的前途和希望。”

省市共建:将长沙交响乐团越办越好

“鼓捣”交响乐的肖鸣,很快在长沙闯出名声。1991年5月8日,他的名字就出现在《长沙晚报》上。27年来,《长沙晚报》对他的报道总数在千条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他在长沙演出的报道。仅肖鸣与长沙晚报合作举办的“湖南音乐季”“新年音乐会”等交响音乐会,就有十余年历史。

在《长沙晚报》对肖鸣的众多报道中,也有一些是关于他赴海外演出的活动。1995年名震太平洋彼岸的《梁祝》,是在肖鸣强烈要求下加在节目单上的。如今《梁祝》已成为他对外演出的保留曲目,不用他说起,对方就主动提出要演奏。

不仅肖鸣常常走出去,这些年来湘演出的外国交响乐团也不在少数。不久前结束的“2018媒体艺术之都——秋之颂·长沙第三届国际音乐艺术季”,哈萨克斯坦国家爱乐乐团就为星城观众带来了“冼星海音乐作品巡演”,演奏了《太行山上》《黄河》等中国人熟悉的经典旋律。

如今,长沙已成为高雅艺术的一方沃土。肖鸣的交响乐团不仅有大批毕业于国内知名艺术院校的才子才女,还有海归人士和外国人的身影。“我们团里的外国人有波兰的、乌克兰的、俄罗斯的,还有来自南美洲厄瓜多尔的。”肖鸣说。

在各方精英陆续加盟肖鸣团队的同时,乐团管理体制也经历了多次变动。最近的一次大变化发生在12月3日——湖南交响乐团改制为长沙交响乐团,实行“省市共建”运营模式。

“我常常开玩笑说,乐团越做越大,官却越当越小。”肖鸣风趣地说。从湖南交响乐团的团长到长沙交响乐团的团长,似乎是官越当越小了,但见多识广的肖鸣并不真的这么想。“国外的著名交响乐团如维也纳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国内的著名交响乐团如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肖鸣说,“这些最好的交响乐团都是以城市命名的。所以,我觉得长沙交响乐团的揭牌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省市共建”运营模式被肖鸣视作长沙交响乐团未来发展的一张王牌。“这在国内来说是一项创举。长沙交响乐团一定会越办越好。”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尹玮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