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长沙市人工增雨莲花作业点,有的工作人员在调试设备,有的工作人员在观测天气情况。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钱娟 通讯员 王向
“云来了,准备装弹,发炮作业!”伴随着轰隆巨响,火箭弹腾空而起,在千米高空划出一道道弧线,盼望了许久的及时雨,终于来了。这是记者日前在长沙市人工增雨莲花作业点见到的一幕。
吃住都在作业点,连续蹲守54天
在地势开阔的高地上,冒着37℃的高温酷暑,开启“等云”模式,常常一等就是数天甚至一周,打炮前汗水浸湿一身衣,打炮后又浇一身雨,这是长沙市人工增雨莲花作业点负责人黄宇霆工作中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有着13年经验的“老炮手”,黄宇霆参加过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指挥过高炮人工增雨作业、精通于火箭弹发射。今年6月22日长沙启动人工增雨作业以来,黄宇霆和团队开启24小时在岗模式,吃住都在作业点,已连续蹲守54天。一旦时机成熟,他们第一时间发炮作业,送喜雨、送清凉。
昨日,长沙最高气温直逼36℃,延续多日的晴热高温,记者站在长沙市人工增雨莲花作业点附近的树阴下,即使纹丝不动,依然是汗流浃背。该作业点位于长沙气象科普馆一处海拔105米的空旷地,这里是黄宇霆和工作人员黄钰杰、崔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根据地,放眼远眺,长邵娄高速穿长沙城而过,一栋栋民居鳞次栉比。黄宇霆告诉记者,人工增雨最首要的因素是要确保作业安全,作业点的选择以空旷的高地为最佳,作业时要避开障碍物和集镇。
汗水伴着雨水,等待夜以继日
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等待焦急而漫长,记者用肉眼观察,发现头顶的云团没有丝毫变化,着急得“坐不住”了,一旁的黄宇霆却满脸淡定。“积雨云什么时候来,时机快了吗?”记者摸不着门道,黄宇霆忙接过话匣子,向记者传授知识:“刚过去的半个小时,积雨云从望城区往岳麓区方向移动,受风向影响,已拐道往宁乡方向了。”说话间,黄宇霆打开手机,向记者晒出了一张多普勒雷达图,从东北往西南方向的积雨云带纵贯长沙西,与作业炮点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意味着,黄宇霆和工作人员将继续等待时机。
这样夜以继日地等待,是黄宇霆工作的常态,深夜或次日凌晨接到作业指令早已是家常便饭。“酷暑期间,夜间容易形成积雨云,所以我们经常在夜间作业。”黄宇霆说,火箭弹发射后,在碘化银催化作用下,云层水汽加速凝结,电闪雷鸣、瓢泼大雨接踵而来,因此开展增雨作业时,他们经常来不及避雨,浑身被浇透。
据了解,按照市防指统一部署,市气象局抢抓午后对流云团的有利时机,全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配备车载火箭21套、高炮2门,布局作业炮点38个。6月22日至8月14日,全市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08次,发射增雨火箭弹913发、高炮弹437发,长沙地区平均累计降雨量234.2毫米,增加雨量约27.7亿立方米,其中人工增雨贡献约8.3亿立方米雨水,局部地区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相关新闻
对空放炮六百余枚“借来”两个黄材水库
宁乡全力开展人工增雨,有效缓解旱情
长沙晚报讯(记者 张禹 通讯员 林佳妮 肖湘)昨日,记者从宁乡市气象局了解到,针对今年以来少雨干旱的情况,该局组建了5支人工增雨队伍,对空发射炮弹600余枚,全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
按照宁乡市防指的统一部署,今年宁乡共配备了3套车载火箭和2门37毫米高炮,确定了10个作业点。6月下旬起至昨日,宁乡市气象局在该市范围内开展人工增雨作业7轮次,共发射增雨火箭弹220发、高炮弹389发,该市累计平均降雨量263.1毫米。经测算,人工增雨贡献约3亿立方米雨水,相当于向老天“借来”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黄材水库两倍的蓄水量。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钱娟 王向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