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国工匠|长沙地铁副总工程师钟可 匠心筑造“长沙地铁梦”

  从“湘江第一隧”营盘路隧道顺利贯通长沙一江两岸到2号线开启星城地铁新纪元,再到1号线引领长沙阔步迈入“换乘时代”、3、4、5、6号线建设如火如荼推进,这些通达四方的地下交通网络不断丰富着这座城市交通立体格局,也不断丰盈着星城人民对未来便捷生活的美好向往。星城人民的“长沙地铁梦”正在逐步走向现实……

  地铁通常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在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钟可看来,长沙地铁的符号意义远不止是城市经济实力的标志,它更凝聚着长沙轨道交通人寻求突破和敢为人先的一般人我匠心与勇气。“现在湖南省不仅拥有轨道交通产业2000亿元的产值规模,已成为产、学、研方面的行业领头羊。同时,长沙地铁“十”字骨架网络格局形成,中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列车---长沙磁浮快线试运营,助力长沙率先成为全国集高铁、磁浮、地铁、城轨等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城市。长沙轨道交通人用执着、求精的工匠精神造就了的今天的优势,这是我们所自豪和骄傲的。”

  24年前,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铁道工程专业的钟可还是项目的基层技术员;24年来,他主要负责过长沙地铁1号线、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武广高铁、南昆铁路、西康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水柏铁路、赣粤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等项目的施工技术及管理工作,而在他的牵头项目中内未发生任何重大技术质量安全事故。

  如今,他已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土木工程专家,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由他主持修建的建筑工程多次捧回国家及省部级优质工程奖和“年度中国优质投资项目”。由他带头研发的“水下超浅埋大断面立交隧道修建技术研究”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本人不仅是“长沙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最近还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授予全国“工匠精神模范”、“国家优质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攻克过湘江岩溶盾构推进、多次下穿既有运营线路和既有国铁、国内首次下穿武广高速铁路运营隧道、长距离与市政快速路高架桥近距离并行隔离保护等重难点土建技术问题,钟可用始终如一的精益求精,诠释着“大国工匠”的匠心与追求。

  超越自我淬炼“工匠精神”

  不惑之年的钟可已是轨道交通界小有名气的土木专家,由他主持建造的轨道交通土建工程业内有口皆碑。作为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土建方面的新闻发言人,他还是媒体记者一致认为值得信赖的伙伴。“突发事件发生时,只要钟可走进我们的镜头,大家就都安心了。因为他总能凭借专业又接地气、睿智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回应关切、解疑释惑”。

  回想24年前,钟可从上海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铁道工程专业毕业后,自此就开始了他与轨道交通行业的不解之缘。1994年7月,21岁初出茅庐的钟可来到中铁五局集团一公司。此后11年的时间里,他凭借着过硬的专业功底、务实的工作态度先后任技术主管、工程部长、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南昆铁路、西康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水柏铁路、赣粤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等项目隧道、桥梁、路基的施工技术及管理工作。

  至今,钟可仍清楚地记得那些年修铁路、通公路、架桥梁的日子,以及和工友们同吃同住、一起拉水泥管的美好时光。 “因为工作原因,我几乎踏遍过祖国各地。在大山里的施工工地,我们住的虽是简陋的仓库,七八月仍会因为夜晚的凉意难以入睡,但有时从被窝里突然钻出的两只蟋蟀会打破寂静如同在哼小曲陪同我们一起度过的难忘的夜。”

  钟可既能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将施工现场管理得井然有序,又能凭着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工友兄弟一起绑钢筋、拉水泥管、打桩,保障施工进度。很快,钟可承接的项目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钟可开始担任中铁五局武广高铁项目部任副总工程师,分管全管段近70公里线路,包括桥梁、隧道、路基、站场、无碴轨道的施工组织筹划安排,重点主管34座高铁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工作。

  钟可直言,能够一步步成长为大项目的副总工程师,是因为自己坚信,“一个人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就永远无法进步,必须要不断自我超越”。14年的坚韧与求精,使他的管段内未发生任何重大技术质量安全事故,这也为他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突破创新征服“湘江第一隧”

  2008年,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刚成立不久,钟可作为首批引进人才就被公司委以重任,作为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有“湘江第一隧”之称的营盘路湘江隧道各项工作。“刚到公司时还不足百人,2年时间要建成湘江第一条过江隧道,接任务时时间非常紧且工程难度无法预知,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我国首座城市中心区江底地下立交隧道---营盘路湘江隧道,因隧道埋深浅、开挖跨度大、地质条件差、在地下立体交叉,导致工程难度和施工风险在国内外过江隧道中都极为罕见。

  “隧道8次穿越湘江大堤,6次穿越断层破碎带。期间需攻克江底分岔大跨段、长距离过圆砾流沙层段、过湘江大堤段、江底断层破碎带段、上下交叉段、超浅埋段等复杂技术难题,需要对隧道全过程的风险进行分析控制,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钟可回忆,当时几乎每天都是泡在40多摄氏度度的闷热无比的地下隧道施工现场,经常两三天都不回家只为连夜解决施工过程的突发情况。

  即便再苦再难,也挡不住“大国工匠”一颗攻克技术难关的心。2年时间里,钟可带领他的团队贡献了一份解决世界级难题的创新成果单。他们创新性提出了水下互通立交隧道的设计理念,打造水下立体交叉隧道的整体布局,通过“两主线、四匝道”的思路,实现匝道隧道与主线隧道的合理衔接,解决了区域交通的瓶颈。他们还首次建立了基于工程控制措施的水下隧道最小埋深确定方法,确定营盘路湘江隧道的最浅埋深为11.5m,较国内外既有水下隧道埋深确定方法得到的埋深减少5m以上,满足了隧道东、西两岸地点的位置要求。他们创新了隧道施工组织方案,研发了城市江底分岔大洞室暗挖隧道施工工法,针对水下隧道超浅埋大跨、断层破碎带等地段的施工难点问题,研究发明了双层初支工字钢的连接方法等五种创新施工工艺,满足了水下隧道快挖快支的施工要求,显著提高了施工速度,成功解决了水下隧道超浅埋大跨段施工的世界级技术难题。“水下超浅埋大断面立交隧道修建技术研究”因此荣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年10月29日,“湘江第一隧”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正式通车,不仅有效缓解长沙一江两岸过江交通压力,推动沿江建设和跨江发展战略。也因发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被中国投资协会评为“2012年中国优质投资项目”、“2016-201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迎难而上攻克“三大拦路虎”

  2010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钟可担任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兼一号线建设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全面负责1号线的设计、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管理工作,这是他又一次面临“大考”。1号线一期工程作为长沙轨道交通线网“十”字构架的骨干线路,建设施工贯通南北,需要穿越长沙市较为复杂的富水园砾砂砾层、岩溶地层等地段,同时多次下穿京广铁路、城市中心区高架立交桥、地下公路隧道、重点文物、商业步行街等重要建(构)筑物,且主要车站均位于最为繁华的城市中心区,这对于才开始建设地铁并无经验的长沙轨道土建施工是一次巨大挑战。

  尽管如此,作为1号线总工程师的钟可迎难而上,用多年的经验与实践又一次圆满完成了任务。长沙地铁地下盾构也因此先后攻克了“三大拦路虎”:线路成功下穿 “大动脉”京广铁路和长沙新中路立交桥,攻克地铁隧道顶部距京广铁路钢轨仅8.7米的难关。顺利穿越覆土厚度不足6米的涂家冲站-黄土岭站-南湖路站区间全断面砂卵石地层,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状残积粉质粘土及溶洞区等复杂地层的南门口站-黄兴广场站-五一广场站区间,且未发生一例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这在全国地铁修建史都堪称典范。他也因此被同事们冠以美称“打虎人”。

  2016年6月28日,1号线一期工程顺利试运营,地铁“换乘时代”让星城的发展驶入了更快车道,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更进一步提升。“看着市民朋友高兴地乘坐地铁,有的还会跟我们反映因为1号线让他回家的时间减少了不少,家人团聚时刻也多了很多。我和我的同事们一样,感觉一切都很值得!我们确实是用实际行动在贯彻习主席所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精益求精锻造“大国工匠”

  2014年9月至今,钟可开始肩负长沙地铁土建及轨道专业的副总工程师,全面负责集团公司所有轨道交通项目从可研立项到建成运营的所有土建及轨道专业技术工作。作为全市轨道交通土建及轨道专业的“守护人”,钟可每天不是在施工现场实际解决问题,就是在会议室里“头脑风暴”商量如何解决问题。案桌常年积卷如山,台灯时常通宵明亮。

  那些他先后牵头组织攻克的湘江岩溶盾构推进、多次下穿既有运营线路及既有国铁、国内首次下穿武广高速铁路运营隧道、长距离与市政快速路高架桥近距离并行隔离保护等重难点土建技术问题,和牵头负责盾构管片预埋滑槽等新技术应用和研究里,藏着他10年来对长沙轨道交通事业的忠诚、勤勉和担当。

  其中,在复杂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区间关键技术研究的工程攻关中,地铁4号线需要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线路2号线,最近距离仅2.8m,这是一个新建线路在复杂地层中近距离下穿运营线路的安全风险极高的工程难题。钟可带领团队用精益求精的专注、敢于突破的创新和运筹帷幄的担当,完美解决了这一安全风险问题,并形成了砾、卵石地层全方位水平高压喷射工法(MJS工法)应用成套关键技术和新建线路复杂地层条件下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线路区间隧道成套保护技术的创新成果。

  钟可笑称自己是“地下工作者”,但在同行和同事们眼中,他是“钻山打洞”的英雄。“一条地铁的修建土建主体是最重要的根基。”为了保证土建主体坚如磐石,钟可总是一次次深入到地下勘探、专研、检测。“有一句老话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地下工程开工没有回头箭,容不得后悔。所以我认为‘工匠精神’,首先就要从基础做起,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和超越。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交通强国目标,这更要求我们轨道交通人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必须融入时代发展的进程之中,不可辜负这个时代,不可辜负自己的人生。”

  24年,专注做好一件事,是钟可对轨道交通行业始终如一的热爱与执着,也是他迎难而上挑战自我的坚持与勇气。“人的一生不长,能专注做一件事是非常幸福的。我想用我的余生,和我可爱的同事们一道,为我所热爱的长沙地铁事业奉献自己所有的光和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生只做一件事,执着于追求事业的责任和担当,以历久弥新的匠心为时代打造精品,也为时代打造一种情怀和信念,大概就是对像钟可这样的“大国工匠”的最好注解。

来源:长沙地铁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