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准扶贫: 长沙黑麋峰村坐拥好水好山 顺势靠山吃山

黑麋峰是长沙近郊最大的国家4A级景区,然而,美景盛名之下,黑麋峰村却是一个省定贫困村。

主打高山水果产业的朝蓬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罗军(左)和扶贫干部李小明在察看葡萄长势。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李万寅 朱华

  高举一湾碧波,坐拥莽莽群山,这样一个“洞天福地”正是省会长沙近郊最大的国家4A级景区——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美景盛名之下,黑麋峰村却是一个省定贫困村,在当地村民眼里,这里是山大地贫的“穷山沟”。

  “过去,我们养一头猪,要4个人抬着走上20里山路才能到桥驿镇上,来回一趟就是一天,草鞋都要穿烂两双。”70多岁的村民罗正国回忆,“那真的是伢子都往外跑,妹子都不想嫁进来。”

  交通不便、没有支柱产业、基础设施跟不上……美丽大山下的贫困如此真实,在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4A级景区里的人们缘何贫困?他们又将怎样脱贫?带着重重疑问,长沙晚报“走长沙边界 看精准扶贫”大型系列报道小组来到这座美丽山峰,探究背后的故事。

  探究过去

  美丽大山掩盖贫穷底色

  黑麋峰位于望城区东北角,北接汨罗市,南连开福区,东与长沙县接壤,峰顶位于长沙县、望城区、汨罗市交界处。

  从长沙晚报驱车约一小时便到了黑麋峰脚下,沿着景区道路蜿蜒前行数公里,植被葱郁,让人忍不住摇下车窗,大口呼吸充沛的负氧离子。然而,这样的悠悠山路却是阻拦当地人与外界交流的第一道屏障。

  “这里山大地贫,九分山一分田,绝大多数田地都在山腰,有的田狭窄到只有三尺宽,莫说机械化,连牛都进不去,加上山高林密,收成并不好,很多人种田连糊口都难。”在黑麋峰村党总支书记李志国看来,交通、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缺失是导致贫穷的原因。“过去教育也不行,山上学校没几个老师肯来,一个老师身兼数职,后来干脆撤了,搬到了山下,这才有了个像样的学校。”

  因为项目建设,1800多人搬迁安置到了山下,但还有1000多名村民居住在大山深处。从山脚下景区牌楼出发,走上七八公里至二十多公里不等的山路,才能抵达他们的家。

  “那个地方真偏僻,我去过几次,每次想打电话还得爬到他家对面山顶上才有信号。”桥驿镇镇干部骆争峰谈起自己的扶贫对象,感慨万千。

  “他家没钱修路到户,每次去他家,我们的车都只能停在附近,然后越过田埂、山坡,爬到他们家去。”桥驿镇党委副书记周昕的扶贫对象也在黑麋峰深处,“当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触摸现在 “能人”回村种下“脱贫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变局应运而来:2000年黑麋峰获批省级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驶入快车道,2011年又“摇身一变”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

  黑麋峰村去年由联合村、洞阳村、峰北村合并而成。并村之前,联合村就是省定贫困村。

  5年前,由于村干部不齐心,村支“两委”几近“瘫痪”,为了帮助村民拔掉“穷根”,在外闯荡多年的罗军被请回联合村当村委会主任。这个看上去颇有点江湖气的汉子直言:“我就不信,守着青山绿水,迎不来金山银山!”

  “靠种田连解决温饱都难,更别说致富了,我们必须换种生产方式。”罗军深知黑麋峰村的优缺点,尽管山高路远、田地不集中,劣势很明显;但风景秀丽、靠近主城区,优势也很明显。“我们到处学习取经,看到大围山的梨子桃子不但卖得贵还卖得好,就琢磨,我们黑麋峰也可以发展高山水果产业。”

  2011年,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罗军自掏腰包投入数百万元,牵头成立了主打高山水果产业的朝蓬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总共流转了69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桃子、橙子、板栗、石榴、樱桃、冬枣、猕猴桃等树木。

  去年,桃子、橙子迎来了第一次挂果期,农户也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那时候,我们举办了水果采摘季活动,一周内9万公斤桃子一抢而空,今年还有许多熟客打听桃子什么时候熟。”

  “到合作社干活80元一天,旺季马上到了,我们就要忙起来了。”贫困户罗铁军家的鸡棚里土鸡乱窜,猪圈里一群小猪在母猪身下嗷嗷待哺,两条小狗热情地朝客人叫着,好不热闹。在政策支持下,他用5万元贫困户创业贷款入股了合作社,去年分红2000元,同时还收获了土地流转金1200元以及合作社打工费9000余元,家里的窘境大大缓解。

  “我们还送了530株果苗给他种植,挂果后,预计能卖十几万元。”罗军介绍,合作社成立之初,98户社员中有61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今不少社员因此脱贫,贫困户仅剩下8户。

  现在,各种合作社纷纷进驻黑麋峰村,带领农户一起开发高山资源,有玫瑰基地、黄金禅茶基地、烟笋基地,还有优质红米基地和莲藕基地等,流转土地数千亩,一条条致富金光大道已然呈现。

  扶贫故事

  冷门位置成了热门景点

  中午12时,袅袅炊烟升起,联合片贫困户欧阳果家的厨房噼里啪啦热闹起来,一阵阵菜香味引得等待中的游客馋虫拱动。蘑菇汤、水煮土豆片、土鸡炖汤……满桌美味一下子就被一扫而空。

  欧阳果和老公罗运红身体都不好,之前靠打零工维生,收入不稳定,日子过得紧巴巴。“扶贫干部让我搞农家乐,开始还不敢,结果不到一年就纯收入万把块了!”欧阳果说。

  “黑麋峰为什么会穷,还是商品经济意识不强。”长沙广播电视台扶贫干部李小明认为,提高村民意识最重要。

  2014年,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临近核心景区的村民家纷纷做起了游客的生意,收入渐丰。然而,联合片因为偏离主景区,村民也没什么经济意识,一直没能富起来。

  对此,罗军暗暗着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2015年下半年,几个后盾单位组成的扶贫工作队来到村里,为罗军打开了新的思路。李小明说:“黑麋峰风景虽美,但与游客互动的项目较少,而独处在主景区旁边的联合片正好可以抓住这点做文章,通过开展水果采摘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过来,带动村民增收。”

  “要引游客来,就要先拓宽路。”李志国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出村道路由4米拓宽到6米,路灯亮了,马路宽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打造水果休闲基地和配套设施。记者在山谷中间朝蓬合作社开展休闲采摘活动的水果基地看到,桃树、脐橙苗、葡萄藤等沿着石子路一字排开……俨然“水果乐园”。

  “春天赏桃花梨花,夏天品西瓜桃子,秋季摘冬枣板栗,冬季吃脐橙冰糖柑,加上各种好玩的活动,打造一个好吃好玩的黑麋峰!”罗军说。

  “黑麋峰村要做好‘旅游+’的文章,在进一步做强采摘观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特色民宿、户外运动、农事体验园等项目,这将有助于黑麋峰景区旅游项目的丰富,更是村集体脱贫、村民致富的一条有效路径。”桥驿镇党委书记、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姚杰说。

  观念一旦觉醒,前途必将无量。2017年黑麋峰村实现脱贫绝不是一句口号。

  记者手记

  原生态山水

  才是大山里的希望

  这个地方离长沙很近,离市场却很远;一个地方离市场很远,就离贫困很近。黑麋峰村,就是这样一个残酷的存在。

  祖祖辈辈生活这里的山里人家不知被大山困了多少年,出门不是上坡坡就是下坎坎,一条坑洼不平的小路别说开车了,就是走路都得小心摔跤。“一年养两头猪,一头自己吃,一头卖了补家用,种的水稻填不饱肚子。”这就是过去黑麋峰的真实写照。

  观念觉醒之际,就是脱贫致富之时。曾经让村民苦闷的大山如今种植上了高山水果等经济作物,驻扎了多个合作社,变成了一座金山。这片曾经沉寂又贫困的土地,已经走在宽阔的致富路上。

  “这里风景是好,但万一没人来,搞农家乐给谁吃?”这曾是欧阳果的担心,但现在,她的顾虑被一波波来客打消,村里不断改善着硬件条件,不断组织着特色活动,八方来客越来越多地涌进了黑麋峰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这里既有好山又有好水,就靠这山水脱贫了。”坐在前坪,几个老人望着大山,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情。

  增收路子对了,观念觉醒了。欧阳果笑了,罗铁军笑了……看着一张张笑脸,记者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山里的人们距离幸福生活越来越近了。

  扶贫档案

  村情简介

  黑麋峰村与长沙县、汨罗市交界,由桥驿镇原联合村、峰北村、洞阳村于2016年4月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8.7613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378人,2014年至2016年累计减贫72户236人。

  扶贫亮点

  因地制宜,种植高山水果等经济作物,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带动贫困户乃至全体村民增收。

  脱贫计划

  2017年黑麋峰村拟通过“引进一个项目,发展两大产业,夯实三个基础”等措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成未脱贫的48户142人全部脱贫、省定贫困村摘帽退出的目标任务。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质监
  • 食药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