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服务“心”升级 让社会救助有“精度”更有“温度”
2025-03-03 11:22:22 字号:

服务“心”升级 让社会救助有“精度”更有“温度”

文源街道积极开展低保政策宣传活动,以优质服务让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有温度。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昂 长沙报道

“实在是太感谢了!谢谢你们帮我找到工作,让我们家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近日,在长沙市天心区文源街道和梅岭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帮助下,辖区困难群众程某成功申请到一个公益性岗位,切实缓解了这个家庭的现实难题。

年初,梅岭社区低保专干在上门走访时,程某向工作人员表达了强烈的就业意愿。为此,街道和社区积极对接区级人社部门链接资源,帮助程某成功申请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增加了家庭收入的同时,还帮助程某实现了自身价值。

“政府真是为咱老百姓办实事呀!”说起助业的过程,程某竖起了大拇指。这只是天心区文源街道提高救助帮扶效率的一个缩影。

“源圈”爱心零距离公益项目统筹各方力量和社会资源,打通“弱有众扶”的毛细血管。

集聚“众扶之力”

2024年7月,天心区被国家民政部、财政部确立为湖南省三个、长沙市唯一的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单位,肩负试点重托与民生期盼,天心区上下积极行动,大力探索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转变的新模式。

文源街道积极响应,依托“源圈”爱心零距离公益项目,把创新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积极探索“主要财政帮”变“全社会一起”“外源式输血帮扶”变“内生式造血帮扶”,有力守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其中,“源圈”爱心零距离公益项目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统筹各方力量和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三长”代表、爱心企业,形成资源汇集、协同联动的帮扶体系,持续打通“弱有众扶”的毛细血管。

张娭毑是文源社区的重点帮扶对象,自两个儿子罹患癌症去世后,张娭毑便成了独居老人,了解实际情况后,社区通过链接“源圈”爱心资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渴望连心社,让这场公益接力持续了多年。

帮助老人收拾零散物品、清扫卫生死角、代买生活物资……除了行动上的帮助和支持,大学生志愿者们和社区工作人员还格外关注精神关怀的传递。每次上门,他们都耐心倾听张娭毑的心声,陪老人唠家常,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通过面对面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老人的内心需求和生活状态,从而为其提供贴心暖心服务。

工作人员深入走访问需求,精准服务增实效。

聚焦“服务找人”

2024年11月,天心区下发《天心区推进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编印《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政策一本通》《试点工作指南》,按照相关部署要求,文源街道全面梳理了在册救助对象信息,精准认定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并进行分类建档,掌握服务重点,为精准服务打下基础。

不仅如此,文源街道还依托市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将辖区内非在册低收入家庭纳入常态化监测范围,让困难群众能够获得及时高效的救助。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作用,主动排查发现救助对象,通过入户走访、积极宣传、主动发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低保专干朱奎丹在状元坡社区工作了数年,这里很多居民是她的“老朋友”,辖区很多帮扶对象就是在走访时“聊”出来的,“尤其是一些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更是要多走多问,及时关心。”朱奎丹说,“走访也增强了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居民们在工作上支持我们,还会关心我的日常生活,我觉得暖暖的,更加坚定信念要服务好大家。”

迈开“大脚板”、走到群众中去是文源街道每一位基层工作人员的基本功。近年来,街道以“大数据+铁脚板”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通过全面发动小邻长、组织联动小门店、特别重视小群体、高度关注小意外、深入宣传小程序“五小摸排法”,加大对重点对象群体走访排摸和需求清单收集的实际效力,促进“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帮扶效果更加精准。

工作人员精准排摸帮扶对象的需求,整合资源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聚力“精准帮扶”

帮扶对象的困难和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在兜好底的基础上稳稳托起这群人的幸福呢?

文源街道低保站副站长黄琼介绍:“我们开展‘三阶段推进’的精准帮扶模式:救助前期,科学评估,精准排摸对象的需求;救助中期,按‘一户一策’原则设计帮扶计划;救助后期,整合资源解决急难愁盼,搭建长效机制。”

通过前期的走访排摸,街道会根据困难对象的需求,逐户建立服务档案,并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匹配“十助”服务(助医、助居、助餐、助洁、助行、助乐、助学、助业、助安、助家),让救助的方式从单一性转变为“物质+服务”多元化模式。

金汇社区低保专干在开展摸排走访中了解到低保对象胡嗲嗲因年老体迈无法辅导孙子学习的情况,于是积极组织协调对接,最终成功链接辖区托管机构资源,为孩子提供就餐、作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等服务,让孩子在寒假期间得到全面的照顾和良好的教育。

低保对象王阿姨因罹患乳腺癌,导致家庭生活困难。针对摸排中她提出的希望兼顾照料孩子和增加收入的需求,金汇社区充分对接辖区爱心企业湖南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为其寻找用工时间灵活的“妈妈岗”。如今,王阿姨在一家家政服务公司找到了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不加班、够灵活,也不耽误管孩子,我很满意。”

通过助餐、助医、助洁等服务救助,满足困难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在天鸿社区,困难群体的助医需求较高,为此,社区联合文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乃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联动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志愿力量,为困难老人提供义诊、体检等上门服务,从不定期开展到一月一次形成常态,一步一步走进群众心里。

这样的例子在文源还有很多。随着“物质+服务”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入开展,既通过物质救助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又通过助餐、助医、助洁等服务救助满足困难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民生厚度和政策温度,更能体现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文源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以项目化方式助推服务落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推动社会救助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周昂

编辑:彭佩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