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余惠芳 长沙报道
在长沙装备制造业的版图中,湖南长重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熠熠光辉。作为湖南省最大的非标装备制造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重机器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在散料输送领域斩获诸多亮眼成绩,俨然成为散装输送领域的“绩优股”。
斗轮堆取料机,无疑是长重机器手中的一张“王牌”,在国内散料输送市场独占鳌头,并成功入选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自1978年携手权威机构研制出国内首台斗轮堆取料机以来,长重机器便开启了在散料装卸领域的深耕之路。历经多年沉淀与创新,如今已形成完备产品体系。其中,应用于华润海丰电厂的国内电力行业回转半径最大的斗轮堆取料机,采用单四连杆俯仰机型与液压比例控制技术,极大提升了设备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2019年与西安交大研制的全球首台大型铁路跨越防护装置更是惊艳业界,将安全防护工程导致行车中断的时长减少了83%,填补相关制造领域空白。
技术研发,是长重机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在非标装备制造这个定制化要求极高的领域,长重机器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了研发效率的“华丽转身”。“我们采用三维大装配设计技术,就如同精心搭建一座精密的‘数字积木城堡’,然后再结合参数化、模块化设计手段,充分运用离散仿真和有限元分析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的‘扫描’与深度剖析,最终实现了核心部件的通用化模块设计。”湖南长重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向前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这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动下,产品设计周期较以往缩短50%,交付周期缩短20%,生产效能提高10%,产品成本降低5%。
在料场,一台堆取料机正在扫描眼前的料场,通过激光扫描仪获取料场的三维点云数据后,系统自动生成料堆的三维轮廓,通过计算后给设备PLC系统一个完整准确的工作流程,同时通过数字孪生将设备的工作状态、料堆的实时形态都展示在屏幕上,这是长重机器研发的散料装卸机械智能化控制系统,工作人员只需点击启动按钮即可“指挥”堆取料机作业,实现设备运行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未来,企业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推进“无人化料场”等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推动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在东南亚这片湿热的土地上,我们会贴心地给设备穿上特制的耐湿热‘铠甲’,确保它们能在当地复杂的气候条件下稳定运行;而在对环保和智能化要求极高的欧洲,我们则会着重提升设备的环保性能和智能化水平,使其能够完美契合当地市场的严苛需求。”文向前告诉记者,为了实现本地化适配,长重机器构建了一套覆盖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流程管理体系,如今,长重机器的产品已远销80多个国家。未来3年,长重机器将重点拓展“一带一路”国家、东南亚及南亚的钢铁、电力和港口市场,同步捕捉发达国家产业转型机遇,通过直签、代理销售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模式,全力以赴地抢占市场份额,让“长重智造”在国际舞台上闪耀。
目前,长重机器拥有有效专利132项,其中包括126项中国专利、3项WIPO专利、3项PCT专利以及5项软件著作权。这些专利技术涵盖传动装置、控制调节系统等多个关键领域。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长重机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东北大学联合创建东长智能研究院,专注于连续搬运装备的智能化技术研发与应用。此外,还积极与多所高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申报专利,形成覆盖国内外的专利布局体系。2024年,技术成果在5个项目中实现转化,带来超过1亿元的增量收入。
“把企业做好、把产业做大、把品牌做强。”这不仅仅是长重机器始终坚守的初心,更是其矢志不渝追求的终极目标。文向前坚定地道,“我们将继续在工业领域深耕细作,将长重打造成百年企业,成为全球散料输送行业的引领者。”
来源:红网
作者:余惠芳
编辑:贺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