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1日讯(通讯员 李庆华)俗话说:“湘潭的木屐,益阳的伞。”这伞,讲的就是益阳的明油纸伞。如今,这把“伞”已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5月1日,湖南明油纸伞第十三代传承人曹军带着他的制伞“绝活”,来到长沙向青少年普及宣传非遗知识、传授制伞技能。
油纸伞沙龙活动由湖南省文旅厅非遗处副处长刘彬提议和指导、湖南华宇星空影视传媒与益阳早禾工艺美术伞业联合主办。当日下午,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到西湖楼,一起参加油纸伞制作沙龙活动。还有古典建筑大木匠手艺传人李仁术一起参加活动,分享经验心得。
活动以“净手礼”开始,一把直径2.48米大伞撑起,引来游客仰慕,移步换景,引领游客第一步的是56个民族旗吸引人们目光,接着活动场地柜台上摆满了各式油纸伞,姑娘们换上美丽的服装以伞为道具背景,不停地拍照;长桌上摆放着制伞材料和工具,好学的年轻人早已跃跃欲试。
非遗技艺推广达人桦姐宣布“大美非遗 且慢生活”手工油纸伞沙龙活动开始,讲解油纸伞起源于春秋末年鲁班妻子云氏的发明创造,古代油纸伞寓意着“多子多福”、节节高升、美满团圆、消灾辟邪、恩爱浪漫等。
曹军详细介绍了明油纸伞的起源和发展,认真传授油纸伞制作过程。场面气氛顿时热闹起来,老师教得细致,学生学得认真。现场好些小同学完成了制作小小伞的环节,年轻人更是在指导下完成了72道工序的制作,收获了自己动手制作的满意的第一把油纸伞,特别是一位美丽姑娘用心制了一把青花瓷的伞送给她的母亲,其孝心可为年轻人借鉴。
益阳明油纸伞,俗称油纸伞、桐油伞、花伞,因制作工艺精湛,外观典雅而名扬三湘,蜚声海外。活动现场,曹军分享油纸伞的制作过程、经验,讲述油纸伞的寓意、前景。据了解,现如今益阳明油纸伞不仅走俏国内,还远销韩日、东南亚等地区。
据介绍,益阳明油纸伞被誉为“湖南民间伞艺活化石”,始于唐宋,盛于明清。2016年,益阳明油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清康熙年以来,早禾为湖南传统纸伞产地,曹军从小在祖父,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制业技艺,从业15年,创造3纸伞上面烙画,研发明油纸伞大小品种几十种,受到市场青睐,曹军更是现任益阳早禾工艺美术伞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油纸伞不再作为雨具,没有了实用性,还能做什么?曹军的父亲曹正新将目光转向旅游礼品市场,做观赏性油纸伞。他选择熬桐油、切纸、青丝入伞等古老的技法,做伞面的材料也由皮纸改为更具有观赏性的丝绸、丝绢。这样,油纸伞由专业雨具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工艺品,很快在韶山、岳阳楼、张家界等省内旅游景区打开了市场,还远销日韩、东南亚等地,去年光是在韩国就销了30万把油纸伞。
目前,“早禾伞业”生产的产品已有200多个品种,年产明油纸伞和各种艺术伞100万把,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带动了附近村民近200人在家门口就业。
活动中,曹军亲手指导现场参与的青少年学习制作油纸伞,非遗推广者桦姐不断给现场学生们互动鼓劲:“我,一个对非遗文化情有独钟的‘老迷妹’,前段时间跑去益阳,就是为了体验一把非遗油纸伞的制作。你们知道吗?那可真不是一般的过瘾!在益阳,我跟曹老师和那些80多岁老师傅学做油纸伞,从选材开始,到最后的成品,每一个步骤都让我感到非常神奇!感觉自己瞬间穿越到了古代,成了个手工匠人。现在我想把这种感觉带给大家!”。
“我和桦姐一起正在关注‘让非遗走进校园’,带领孩子们了解油纸伞,动手制作油纸伞,在学习中寻找快乐。”曹军说道。
钻孔、涂胶水、组装……活动交流结束后,现场的小学、初中学生也参与到了制作油纸伞的活动中。曹军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孩子们也听得十分认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非遗之美。体验制作的兴奋之余,现场的家长、孩子们纷纷带着自己制作完成油纸伞游湖拍照、与非遗传承人合影留念。
大家还一起品尝了非遗美食,有怀化非遗侗古老泡菜、南县旌派锅盔、张家塞阿连甜酒、瑶山油茶、良面斋小吃、驴打滚、祈福粑粑、篱蒿粑粑、沅江糍粑、洞庭湖朱砂咸鸭蛋等特色非遗美食,将带你穿越味蕾的历史长河,体验湖南美食的深厚底蕴。
一把油纸伞,一段历史,一种传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诠释着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非遗文化因为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以及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支持,才让我们看到现如今非遗文化的“星星之火”。未来,曹军和桦姐将带着非遗油纸伞走进校园,参与进学校的文化课程和创新设计中,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 李庆华
编辑:贺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