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任凭 邬振 李平 吕志恒 长沙报道
5月初,长沙县路口镇蓝莓基地内,饱满的“蓝宝石”在智能化的滴灌下,缀满枝头,新鲜诱人。
镜头往西,安沙镇新华村的周亚民正用手机“种菜”:蔬菜大棚内的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水分等数据,他用一个APP全掌握。
一东一西,丰收在望的背后,是长沙县新农人对土地相同的逐梦与希冀。
农机手甘深根灵活操纵着螺旋式水田深施肥机作业。邬振 摄
在耀眼的工业映衬下,长沙县的农业似乎总是稍缺“话题感”。然而,通过用“机器换人”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用新技术提升农业品质和效益,用数字化助力产业发展……以工业问道“农业”,长沙县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科技赋能,引导集约发展
不同于以往的接地种植,在路口镇湖南省星城明月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蓝莓住的是“总统套房”:进口椰糠和泥炭组成的培养基质,搭配智能化的滴灌、喷灌系统和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确保每一株蓝莓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我们从2012年开始建立蓝莓种质资源圃,引进了全球一百多种蓝莓品种,经过筛选,资源圃保留了三十多种最适宜本地生长环境的蓝莓品种。”基地负责人易文芝介绍,从品种选育到工厂化育苗,蓝莓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除了选品,如何高效繁育蓝莓种苗,也是检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毕竟,在什么都“卷”的当下,哪怕是有着“浆果之王”美誉的蓝莓,不创新也出不了圈。
“通过和湖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我们真正做到了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了这一技术难关。”基地生产负责人张伟波介绍,基地通过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选取半木质化的新梢放在蓝莓组培育苗中心的无菌室内进行培育,将生长到一定阶段的蓝莓苗进行切割分苗,再接种到新的培养瓶中,让其继续生长,从而实现了蓝莓苗的几何倍数增长。
目前,基地一次性可培育75万株蓝莓苗,平均存活率在95%以上。不仅如此,通过精细化管控,这里的蓝莓还能够实现错季上市,等到六月份,每天1000公斤的鲜品蓝莓就能带来相当可观的市场。
蓝莓的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正是长沙县打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组合拳的一个缩影。5G、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决策……大项目带来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长沙县传统工业优势好似“金风玉露一相逢”,正深刻改变着全县农业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联网上“云”,构建智慧田间
用手机“种菜”,在长沙县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周亚民指尖飞舞的同时,黄兴镇种粮大户张阁也打开了手机上的“365益农公众号”,输入播种地区、种植方式、品种等信息后,系统马上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种植日历,包括秧田耕整、催芽播种、秧田管理等栏目,提前五天提醒农户下一步的重点耕种任务。
“一个人、一部手机,坐在家里,分分钟就能对未来五天的耕种任务熟稔于心,省事又放心。”张阁说。
在路口镇荆华村,农机手甘深根一边灵活操纵螺旋式水田深施肥机,一边点击机器上的触摸屏,随时注意屏幕上显示的耕作信息。通过这一小块屏幕,他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目前的施肥量、行驶速度、施肥速度等,并逐一进行调整……
置身于这些智慧田间,仿佛身处智能工厂一般。一个个全新的农业项目,融入工业发展的理念,着墨于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标准化,正加速促进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农业富民,让老百姓钱包鼓起来;工业强县,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这是长沙县的产业强县之路。
在金井镇,安装在田间地头的遥感传感器可以对农作物进行大数据分析,一块地里需要施多少肥、打多少药,都快速能得出最佳配比。“以前大家都是根据农业生产经验施肥、用药,用多了浪费,用少了效果不佳。”长沙县同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金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这双‘千里眼’,田间管理更科学,农作物品质也更稳定。”
嫁接了工业优势,长沙县把新质生产力种入田间阡陌间。通过扶持、引进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童年记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长沙县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至27家。在其带动下,全县农业链条长度不断延伸,产业科技化转型步伐加快,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全县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村(社区)占比达78.72%。
来源:红网
作者:任凭 邬振 李平 吕志恒
编辑:胡红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