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千年窑火,古风诗韵,悠悠乡愁,山川灵气……大美铜官,气象万千。红网长沙站、望城区委宣传部共同策划《陶醉铜官窑》系列专题报道,以磅礴的气势、细致的踏寻、走心的互动,翻阅千年历史卷轴,探寻湖湘文化瑰宝,共赏今日盛世繁华,聚焦正在刚毅发轫、蓄势蝶变的铜官窑文化旅游度假区,邀你一同赴千年之约,赏盛唐风华。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蒋雨岑 长沙报道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这首广为传颂的《君生我未生》诗歌首见于长沙窑瓷器。“瓷有书画而雅,书画以瓷而载。”瓷,是国人审美追求一种意境的表达。长沙窑将诗书画艺术植入瓷器,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浪漫。
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眼中,东方瓷器是极致幻想的产物。作为中国重要外销商品,千百年来,世界通过瓷器认识中国,中国也凭借瓷器向海外传递友好、包容的文化信号。
这不是信口开河。
1998年,一艘古老沉船“黑石号”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被打捞出水,打捞出的67000多件瓷器中,长沙窑瓷器多达56000多件。“国家宝藏”节目里展示的中国九大博物馆中的27件藏品,其中仅有2件瓷器,从“黑石号”打捞上来的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便是这两件“国家宝藏”之一。
春水、春池、春时、春草、春日、春酒、春鸟、春声,让一幅春日美景图,留在了这一方小小的执壶上。长沙文博专家萧湘称其为“春天的进行曲”,一字一春,韵律有声。
“我要守护的国宝,可以说是诗情画意,国色天香。”“国家宝藏”国宝守护人何炅介绍起这方执壶,言语中尽是赞美感叹之词。“甚至有人说它可以和《唐诗三百首》来媲美。”
如今,“Made in China”正在掀起一阵新的世界浪潮,人们可还记得,长沙彩瓷凭借它原始的风貌、日常化的设计和国际化的定位,让自己成为了1200年前的爆款。在当时,一个窑场一次能出口数万件瓷器,国际贸易能力令人叹为观止,由此,长沙彩瓷沿着 “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走向世界,风靡全球。
千年前,“网红”长沙的浪漫跟随彩瓷沿着丝绸之路播撒到世界各地。千年后,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作为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热门景点,采用1:1的比例还原的“黑石号”沉船,再现长沙铜官窑瓷器穿越惊涛骇浪外销远航的历史情景,极为震撼。
“古瓷以单色釉为贵,单色釉中铜红为最。”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馆长瞿伟与长沙窑打了20多年的交道,最喜爱的是馆内一只长沙窑褐红彩云纹碗,他骄傲地介绍道:“长沙窑首创釉下多彩,打破了当时只有青瓷和白瓷的单一格局,堪称‘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位于长沙望城的铜官窑,一直是陶瓷艺术家和爱好者的“造梦空间”,透过这些器物,也许我们能在古街小巷中梦回大唐,与千年前的工匠通过艺术作品来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口说无凭,只有实物能说明一切。谭家坡遗址作为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最重要的展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脉络最清晰的唐代龙窑遗址,保存并复原了制坯与烧造的完整工序,是最会“讲故事”的“发言人”。
那些断壁残垣的老窑遗址,映射着窑、瓷、人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从堆积如山的残瓷碎片里,可以想象到千年前,谭家坡遗址长达40多米的龙窑同时运作,青烟入云火光冲天的场景,看到“十里陶城,百座龙窑,万名窑工”的盛况。
回到现实中,铜官窑也从不缺乏“推荐官”。“从广州出发——‘南海Ⅰ号’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充分阐释了长沙窑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彩瓷帆影》品读会,让文学、考古、文物领域相关学者得以深入交流铜官窑的发展;著名作家阎真老师走进长沙铜官窑采风,他撰写的《岁月深处的长沙铜官窑》,既有文学的意蕴与松弛,又有为之惊叹的大胆论点,读之娓娓道来、气韵悠长。
千年前,诗文与瓷器相映成趣,珠联璧合,千年后,铜官窑在传承与创新中重放异彩。文物从来都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未来的“甘泉”,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讲述铜官窑釉下彩的前世今生,追溯历史源头,体会唐朝盛世,千年铜官已在新的航海之路上冲刺“国字号”新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蒋雨岑
编辑:胡红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