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走出老库区,他们“移”来新生活
2024-01-05 15:54:17 字号:

走出老库区,他们“移”来新生活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彭超 长沙报道

正值隆冬时节,天还未亮,浏阳市达浒镇椒花新村村民陈红梅就起床了。清晨六点半,42岁的她骑车赶到约3公里外的达兴工艺品厂,7点左右就来到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制作油纸伞骨架。

陈红梅在椒花水库库区生活了20年,和丈夫一直以务农为生,从未想过会走进工厂干活。随着国家出台新的移民后扶政策,像陈红梅一样,长沙市6.5万名大中型水库移民在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帮扶下,迎来幸福新生活。

微信图片_20240104193955 (1).jpg

陈红梅在制作油纸伞骨架。

从库区走进车间的产业工人

陈红梅的丈夫在外打工,她每天来到达兴工艺品厂干活,一待就是一天。达兴工艺品厂是一家手工制作油纸伞的小企业,因为蕴含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产品在国内外畅销,今年销售额可达800万元。“每天能做300个油纸伞骨架,按件计价,一天可拿到约105元的工资。”在陈红梅看来,有这样的收入已经满足了。

2022年底,因为支持椒花水库建设,陈红梅和丈夫、婆婆从库区搬迁到了达浒镇的集中安置区居住。新房有三层楼、六间房,不再是原来的两层泥砖房。不仅收入提高了,一家人的生活也更方便。“我们不要再去河里挑水,用上了自来水。买肉原来要花10块钱坐摩托车去达浒镇上买,现在走几步路就能买到,去卫生院也只有五分钟。”说起现在的生活,陈红梅感受颇多。

达兴工艺品厂有六七十名工人来自椒花水库移民,一天报酬最多超过200元,最少也能拿七八十元。

有稳定的收入,得益于有安稳的住所。兴修大型水库工程,移民安置是首要任务。椒花水库总库容为1.7亿立方米,总投资近60亿元,2020年9月28日正式开工,目前工程建设进度已过半。椒花水库库区移民主要涉及达浒镇和大围山镇,需要移民安置664户2852人,其中达浒镇要安置移民516户2216人。

微信图片_20240104194118 (1).jpg

椒花水库移民达浒镇集中安置区。

冬日暖阳照耀下,达浒镇中心鳞次栉比的小洋楼格外显眼,这是椒花水库移民集中安置点之一。所有房屋均按院落式、庭院式两到三层的别墅布局,错落有致,别具一格;院落与院落之间、庭院之内,到处绿草茵茵、绿树成荫既有城镇小区的品质品位,又有乡村建筑的乡愁乡韵。

据悉,这一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2300多万元,包括道路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强弱电照明工程、绿化及园林工程等市政配套项目。规划中建设有移民公共服务中心(党支部、村委会阵地)、移民广场、移民文体中心、移民文化展览馆、村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目前,共有192户椒花水库移民搬进了该集中安置点的新家,开启新的生活。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移民后,如何满足今后的物质生产生活需求?达浒镇在安置区周围发展可持续产业,计划建设有移民工场(包括竹制品加工厂、纸筒加工车间等)、移民农场(包括蔬菜种植基地、小水果种植基地等),让移民有条件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微信图片_20240104194009 (1).jpg

李任秋为旅游踩踏观光车轮胎打气。

“移民经济”中活跃的民宿老板

搬离曾经的库区,对土地依然有着特殊的感情,一批移民在广袤的乡村干得风生水起。

浏阳市古港镇梅田湖村村民李任秋是梅田水库最早的一批移民。2017年开始,他做起了民宿。积攒了些钱后,2019年,李任秋把老房子拆掉,建起3层楼新房,每天可以同时容纳16个人住宿。每年3月到10月,研学进入旺季。每逢假期,所有房间爆满,就餐的人一波又一波。看到商机,勤劳的李任秋和妻子又在家加工销售农产品,出租旅游观光车,腰包越来越鼓。“一年有15万元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强。”李任秋笑着说。

梅田村共有4896人,移民603人。近年来,梅田湖村移民们坚持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路径,充分借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旅融合示范村。

2017年,长沙市将梅田湖村纳入重点移民村整村推进试点村,充分利用移民后扶政策,陆续投入移民资金近500万元,规划建设了移民文化展览馆和移民文化宣教馆、紫阳湾亲子研学基地等。其中98万元移民资金作为移民配股分红的产业起步资金,带动其他村民众筹102万,整合各方资金200多万元,探索出村级引领、公司化运营、全体移民参与的创新发展模式。

移民可通过直接参与、间接务工等途径,发展游乐设施、休闲观光、果蔬采摘、亲子研学、餐饮服务、农产品经营等增收产业,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将移民美丽屋场变为移民美丽经济。

结合移民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重点移民村整村推进项目撬动多方力量,近两年,共整合资金1700余万元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按照“一屋场一产业、一屋场一景点”标准,高质量打造梅田湖宜居村庄连片示范区。其中,打造的紫阳湾移民合作景区游吸引了多方游客,赏花游、避暑游、研学游等多条农旅融合线路深受市场欢迎。

2023年,梅田湖村接待游客50万人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6万元。暑假期间,每日接待游客3000—6000人,每日带动消费4万—6万元,由此形成的“移民经济”可圈可点。

微信图片_20240104194255 (1).jpg

浏阳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梅田湖村紫阳湾研学基地。

创造水库移民的“长沙经验”

水库移民工作能否有序开展关系一个地方的长治久安,也是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证。

2020年以来,长沙市水利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统筹做好“补短板、强监管、抓安置、保稳定、打基础”等工作,三年来,全市共投入移民资金近2亿元,实施移民项目1300多个,包括农田水利配套、道路交通、安全饮水、搬迁安置、环境整治、移民培训、生产开发等项目,有力促进了库区、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和移民民生改善。

结合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和本地资源条件,按照因村制宜的原则,指导重点移民村选择、培育和发展有市场、效益好、能让移民尽快受益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扶持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

比如,长沙县金井镇金井村集中流转耕地3000余亩,发展规模种植,村集体经济收入由5万元增至约20万元;望城区铜官街道书堂山村投资入股4个产业项目,村集体每年享受16.8万元保底分红收益;浏阳市普迹镇新街村新建钢架棚仓库用于出租,预计年出租收入约15万元;宁乡市巷子口镇联花村利用移民扶持资金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实现产值150多万元,在预留2023年移民产业发展基金后向全村移民发放分红款8万元……

增强移民“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是解决移民就业、促进移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长沙市水利局积极做好库区移民培训工作,把移民培训工作当作一件大事、实事、好事来抓,让移民群众充分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掌握一技之长,进一步提高移民就业创业能力。近三年来共计培训移民4000余人。

三年来,经过“输血”扶持和“造血”扶持相结合,长沙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确保了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绝大多数移民达到或超过当地农村平均收入水平。

来源:红网

作者:彭超

编辑:胡红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