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杨屾 长沙报道
当我们谈论“湘江”,我们在谈论什么?
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是《湘江评论》发起救国图新、启发民智的新文化运动;
还是承载国家战略,蓬勃发展的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
抑或是致力形成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湘江实验室?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当时代的风呼啸而过,今天,让我们以科学之名,再度拥抱湘江。
当冬夜渐寒,发展热潮却“策马奔腾”。
12月22日下午,湘江科学城7个项目在长沙举行集中开工仪式,标志着湘江科学城正式跨入快速推进的新阶段,迈进高质高效的新征程。
省委书记沈晓明宣布湘江科学城项目开工,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致辞。
12月22日,湘江科学城7个项目在长沙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图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
本次共集中了七个重大项目,分别是湘江科学中心、湖南大学科创港、湖南钢铁集团技术研究院、长沙市一中(湘江校区)、湘江未来社区、双湖家园、蔡伦路项目。
总投资达227.9亿元,预计2026年基本完成建设。
其中,最受关注的湘江科学中心,承载着科学城核心展示功能,分为五大分区。
交易展示中心——致力于打造中部乃至全国闻名的科技成果交易、科技成果展示科学新地标。
科学交流中心——致力于打造湘江科学城面向国际的科技论坛、交流和会务的活动场所。
科技服务中心——致力于为湘江科学城提供人才服务、企业服务、政务服务及商业配套服务的场所。
湘江创新港——致力于以科技初创型、成长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湘江院士港——致力于以面向前沿领域进行重大攻关的院士先锋团队和主力团队为主要服务对象。
同时,湘江西岸,配套的湘江未来社区将打造科创人才聚合社区,满足从青年科创人才到高端科创人才的居住需求。长沙市一中(湘江校区)项目也将为研发人才解决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
在当今,科研人员究竟需要怎么样的科研环境?
记者咨询多位现役“科研同学”后,将其概括为:人力物力保障足,心无旁骛搞研究,闲暇时光身心悦。
湘江科学城的建设,既充分考虑了科研平台的专业性和集中度,亦寄托着以人为本的诗与远方,还兼具美感。
“把最好的地段留给科创机构,把最好的环境留给科创人员,把最好的服务留给科创企业”已成为长沙市发展决策中的共识。
美轮美奂的效果图,或许还不足以全面展现出科学城的壮美,我们只能从延伸想象中畅想落成时的美妙。
风和日暄时,当阳光倾洒而下,标志性建筑群层峦叠嶂、错落有致,开合有序、虚实相生,如山枕水、连洲为城……又如同挺拔高耸的白帆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满载着生命的张力,沿着北去的湘江,向海的方向,展开更为广阔的胸怀。
湘江科学城标志性建筑群效果图。
湘江科学城,于长沙抑或整个湖南而言,绝对算得上是一枚重磅棋子!
在解读其重要性时,记者认为,有必要讲明白“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三个核心问题。
湘江科学城标志性建筑群效果图。
为什么?把握时代大势,立足发展所需。
让我们把时间线回溯到今年6月19日,在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沈晓明宣布:正谋划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8月份,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滚动实施科技创新高地五大标志性工程,就包括建设湘江科学城、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这意味着,建设湘江科学城是两项标志性工程的强强联合、能量叠加。
新时代,城市发展面临着强烈的危机感,只有把城市最具优势的潜能挖掘出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勇立潮头。
实际上,中国众多城市,都已瞄准类似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目标,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武汉、合肥都在朝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力。
长沙位居《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第八名。
也许有人会问,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目标是否过于前瞻?长沙是否有足够的潜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努力实现宏大目标时,我们既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亦不能盲目自信、妄自菲薄。
回望过去,改革开放45年来,长沙GDP增长了827倍,从全国城市排名44到闯进15强。
聚焦当下,从创新能力来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显示,长沙位列第八。
长沙用迅速发布《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这样一份纲领性文件,很好地回答了定位“全球”的问题。
那就是,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
强相关“研发”这一关键词,高度契合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精神,既彰显出敢为人先的品质,也舒展开包容开放的城市形象。
半年来,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取得初步成效,包括“4+4科创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8%,顺利实施8个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预计年入库84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等等。
这些数据,凸显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是什么?积聚研发能量,引爆辐射全省。
远征已然开启,湘江科学城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战略层面,湘江科学城是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关键之举,承担着引领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使命,是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发展的务实行动,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具有引领性、支撑性、标杆性作用。
数据显示,湖南湘江新区以全省5‰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省超40%的创新平台。
长沙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湘江科学城为依托,培育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爆区”。
引爆,意味着集中、集成、集聚,具有极强的能量,呈现出澎湃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无论是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还是北京中关村,“科研新城”往往都不是散装的,而是高度集中。
此时此刻,长沙需要汇集更多的力量,也要找到最合适的引爆点。
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
记者注意到,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战略发布地、首开启动地均位于湖南湘江新区,湘江科学城选址也位于湖南湘江新区。
长沙具备丰富的“研发基因”。
数据显示,湖南湘江新区目前拥有国家级平台63家、省级平台713家,占长沙近九成,以全省5‰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省超40%的创新平台。
很明显,这份重任落在了湖南湘江新区的肩头。
做什么?打造科研新城,呈现最美风景。
湘江科学城,是湖南下一个世界级作品。
这既是应对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态势和国内外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把握时代大势,立足发展所需的主动作为。
在不远的未来,当我们登高南望,湘江科学城沿南北展开,跨越长沙、湘潭两市,环绕长株潭中央公园,北靠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南融湘潭九华经开区,在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结合部,建起坚实堡垒。
它规划范围153.65平方公里,其中长沙市95.5平方公里,湘潭市58.15平方公里,拥有“一轴、两带、六组团、八片区”空间结构,构建“三带三心多廊道”的生态格局,一座全新的“科研新城”呼之欲出。
湘江科学城规划范围153.65平方公里。
最美的风景,可以是自然山水间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亦可以是科技创新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从引爆点出发,长沙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达13%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6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领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五类研发企业(中心)200家以上;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等目标。
答好新时代之问,长沙再次拥抱湘江。
曾经,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之问。
今朝,长沙在作答“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再次拥抱湘江,展开无限可能。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卢杨屾
编辑:赵婧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