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小区古樟下,基层党校常常开讲。
文源街道党深入实施“一线党旗红”工程。
“夏晚微风送清凉,斜阳树下话家常,欢迎大家来到‘大树下的党课’……”9月底的一个夏夜,天心区中信文化广场小区广场大树下,一场由先锋街道党员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大树下的党课”情景剧激情上演,数百位居民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舞台,欢呼声和鼓掌声不断响起。
让全区3万余名党员在家门口就可实现精神上的“补钙壮骨”,从而更好地服务基层发展,天心区通过一年时间探索,率先全省建设了基层党校三级阵地系统。如今,通过“街道中心课堂+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基地+小区(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现场教学点”,天心区不仅实现了基层党员在广场、屋场、禾场、庭院、大树下就近就便参与学习,党员教育“随处可开展、随时不打烊”,基层党校更成为天心深入推进“走找想促”活动的重要抓手,推进了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党员群众,助推基层“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无限天心 “处处是课堂、时时是课堂”
一直以来,基层党员鲜有机会进党校学习,优质学习教育资源下沉一线的通道不多不畅,特别是流动党员、高龄党员、行动不便党员学习难,影响了党员教育培训的质效。
“大家既要做实干家、又要做宣传员,既要自己学、又要带动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学,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深入地为广大干部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在基层党校“第一课”领学党的二十大报告时,天心区委书记吴新伟对全区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号召。
如何攻克这一难题,打通党建“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天心区完善以党支部为主导,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体系,建设完成小区党群服务中心180个、成立小区党支部426个,基本实现了党的工作在小区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天心区以基层党校为突破口,整合场地、师资、课程等资源,通过阵地、运行、师资、培训“四化”建设,实现了全区14个街道基层党校全覆盖,确保每月为超3000人次提供集中培训。
——阵地标准化。宽敞明亮的教室、一应俱全的硬件设备、“实事求是”的红色大字……走进青园街道、先锋街道、文源街道等多个“街道中心课堂”,门口的校牌、讲台上的党徽、墙上的校训和制度,赫然在目。在规范、便民的基础上,不少基层党校的阵地为“一室多用”,有些还是区域化党建共建单位提供的场地支持,通过“共建共享”,各街道充分整合、共享辖区单位培训阵地30余处。
——运行规范化。为了落实从严治校这一党校办学的基本方针,天心区建章立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校建设的实施方案》《天心区基层党校工作手册》《天心区基层党校2023年工作要点》等一系列规范文件,实施“机关党员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骨干队伍培优工程”“普通党员集中轮训工程”等专项行动,把办学参训情况纳入考核考评重要内容。
——师资多元化。天心区创新共享市委党校师资,区委组织部与市委党校签订《共建合作协议》,率先全省选派14位优秀教师到全区14个基层党校担任“兼职副校长”,负责指导基层党校教学科研工作,每月均需完成至少两个小时的工作量,如指导制定培训计划、衔接优秀师资、开展课题调研、指导活动开展等,一年来,全区“兼职副校长”共参加街道党工委党员教育培训专题会议11次,参加校委会19次,上党课31节,撰写调研报告14篇,参加座谈、点评、调研等活动80余次。此外,天心还从党务工作者、辖区单位专家学者、实用技术人才、先进模范人物、离退休党员干部中共发掘本土红色讲师193名,让“身边的典型”讲好“身边的故事”。
——培训精细化。不同党员群体有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不同街道、社区有不同发展实际。天心区因人因地精准施策,为机关党员和党员骨干、普通党员、新发展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等量身定制不同课程,从“小切口”入手,让党课在广场、屋场、禾场、庭院、大树下“随时学、随处学”。
一年来,天心区14个基层党校开班82个,授课387堂,培训党员近4万人次,初步达到了“组织十场专题辅导、组建百人讲师团、讲授千场微党课、组织万名党员进党校轮训”的“十百千万”工作目标。
精准施策 精彩党课让党员群众愿意上、喜欢上、还想上
顶层设计做好,各基层党校的教学又是如何开展的?
天心区为基层党校充分预留“发挥空间”:各街道精心设计“菜单”,丰富教学形式,多方引育师资,制作“本土”教材……一个“全方位覆盖、全要素供给、全天候开放”的党员教育阵地在基层构建,一堂堂有趣、有料、有效的党课在南城大地上接连开课,让党员群众愿意上、喜欢上、还想上——
青园街道2220余名党员中有至少一半为企业移交的退休党员,许多党员年龄在65岁甚至80岁以上,年老体弱党员多。
“基层党校成立后,街道第一时间对接国家电网等企业党建部,明确培训课程,共同组织培训,针对行动不便的党员,街道与企业共同建立了‘四个一’学习机制。”青园街道党工委委员、组宣委员冯小珊介绍,通过建一支帮学队伍、送一套学习资料、开展一次微宣讲、谈一次学习体会,开展“送学上门”活动,架好街道、企业与移交老党员之间的沟通桥梁,确保党员教育培训“谁都不缺席、谁也不掉队”。
因市委党校在青园辖区,街道与党校结对共建,充分利用党校优秀师资力量,让基层党员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党课。
今年夏天,市委党校副教授、青园街道党校兼职副校长全建业来到满庭芳小区的古樟下,结合基层治理实际,为小区党员、联户居民代表等60余人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许光达的让与争》。课毕,大家意犹未尽,马上行动,又组成10个入户小队挨家挨户进行小区治理需求调研。一次党课,一场调研,党员教育不仅入脑入心,成果更是体现在了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中。
在先锋街道,基层党校的课程实践又是另一番味道。
“开门迎才,走向成功”“引进人才,强我南城”……10月19日下午3时,一场以“来先锋 ‘才’安心”的人才主题直播活动在南城在线党建直播间开播,主播详细介绍了长沙人才政策的干货、“天心红”各类人才的申请和补贴政策,并为次日上午当地的人才活动进行报名预热。互动、留言、抽奖……约4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近4000人次关注。
直播“带”课是先锋街道的一大特色。南城在线党建直播间邀请长沙市金牌讲师团副团长、长沙市五老宣讲员李子玲,长沙远征驾校党支部书记、“中国好人”张建明,小区普通党员黄刚等,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直播间带“红色”硬货。通过留言提问、答题抽奖等方式,增强了党员教育互动性和趣味性,仅李子玲理论宣讲直播单场全程在线人数达7301人。
“除了红色党课外,党员群众想听的、实用的课程,我们也会进行直播。”南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凌静举例,比如如何进行退休认证、防溺水安全教育、参保异地联网结算等,很受大家欢迎。
为何直播间“带”课受到如此认可?这缘于先锋街道的党员实际。该街道仅成立10年有余,商品房小区多,共计800余名的党员中,年轻党员就占90%以上。
“年轻人喜欢线上视频方式,而且内容上更爱‘点菜’。”先锋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邓玉冰介绍,为此,街道突出办好三种课堂,让党员教育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从“室内”拓展到“室外”,从“填鸭”变换到“点菜”,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式、全覆盖的党员学习教育体系。
学用相长 打通从学到干“梗阻” 赋能发展惠及百姓
一线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11月6日晚,天心区大托铺街道,大托铺街道基层党校“农民夜校”(第三期)法律法规专题培训班开班。课堂的热烈气氛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之前在夜校里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有政策方面的、农技方面的,让我开启了不一样的认知,很有收获。”小张是夜校的“熟面孔”,在微信群里得知“农民夜校”再度开讲,吃过饭便赶了过来。
大托铺街道是天心区唯一的纯农村街道,农村人口基数大。为期5天的“农民夜校”,不仅为农民群众送来了政策、法律、技术、服务,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满满能量。
在文源街道,基层党校的最大特色在于把课堂搬到项目攻坚、为民办事的现场,以所干推进所学,以所学推进所干,打通从学到干的“梗阻”。
中化湖南院棚改项目是文源街道建街以来的首个征拆项目,因此,街道党工委深入实施“一线党旗红”工程,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把棚改一线作为锤炼干部作风的“主战场”,检验各级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
街道依托“源课堂”基层党校平台,邀请专业讲师对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集中授课,年轻干部很快熟悉了政策。此外,建立“传帮带”制度,由基层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并参与过征地拆迁的老同志搭配年轻干部,在征地拆迁实战中,对年轻干部言传身教,提升工作水平。
自征拆指挥部成立以来,年轻干部肖磊一直活跃在棚改一线,和同事们泡在片区,上门做思想工作,宣讲政策,一来二去,他们成了征拆群众的朋友。“以前跟群众打交道的经验几乎为零,现在不论是沟通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升,懂得了耐心倾听群众诉求和意见的重要性,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基础。”他还考取了房屋征收工作人员上岗证,成为街道首批“持证上岗”的工作人员之一。
“着力打通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最后一公里’、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后一公里’,在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夯实基层基础、服务基层发展,确保党中央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方面发挥作用。”天心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建表示,基层党校的高质量建设和运作为天心基层组织建设补上关键一环,随着“源头活水”的进一步畅通,全区广大基层党员享受到最贴心、最温暖、最实用的教育、指导和服务,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洪虹
编辑:黄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