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长沙市天心区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动“走找想促”活动走深走实,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践行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心作出更大贡献。
中化湖南院棚改征收工作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有力促进了工作、赢得了民心。
红网时刻记者 周昂 长沙报道
一面是亏损1.5亿元的“经济账”,一面是极为迫切的“民生账”,该如何抉择?长沙市天心区委、区政府与中煤总局、中化总局共同作出了选择——安全为先!“民生账”优于“经济账”。
在此背景下,中化湖南院棚改征收工作顺利推进,60天内实现签约、腾房倒地“双清零”,并做到了“无一上访,无一纠纷”,为央地合作助力城市更新提供更多可操作、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加快中化湖南院272户居民群众从“出棚”到“进楼”、“忧居”到“优居”的步伐,只是天心区坚持“四下基层”,深入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的一个缩影。作为属地街道,文源街道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听民声,察民意,俯身为民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将调查研究的生动实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群众认可的活动成果。
走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中化湖南院宿舍区建造年代久远,共厕所、共过道、共厨房的情况非常普遍。加上建设标准较低、房屋布局凌乱、基础设施陈旧、功能配套缺失等“先天不足”,小区7栋楼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为扎实推进片区更新改造,切实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改善居民居住条件,2022年7月,中化湖南院全面启动棚改征收工作,文源街道切实履行属地职责,联动项目主体责任单位,中化湖南院的上级——中煤总局、中化总局,以“党建+征收”为抓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顺利推进项目开展。
于第一时间,文源街道成立棚改项目征收指挥部,抽调50余名“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并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有效整合街道党工委、状元坡社区第三党支部、中化湖南院党员力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进楼入户,形成攻坚合力。
同时,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组建党员先锋队和党群服务队,入户宣传政策、直陈利弊,和小区居民代表、群众建立起心连心的关系,逐个化解“腾房难、租房难、搬迁难、销户难”等系列问题。
党员志愿者帮助居民群众搬家腾房。
棚改征收的背后,还上演了一个个温情的故事。
70多岁的独居老人蔡士斌暂时拿不出钱在外租房过渡,文源街道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政协联络工作负责人张志云二话不说,自掏腰包拿出两万元借给老人,解了燃眉之急;住户廖石林已移居美国,为了让邻居放心,状元坡社区第三党支部书记、8栋栋长、小区居民代表张金云自愿无偿代管房屋十几年;居民李志刚,工作之余多次来回工地,不厌其烦帮其他住户搬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的学生临时组建起一支志愿服务队,大家分工明确,内外联动,一天3班倒,24小时服务不打烊……
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从棚改实践中看,做实群众工作,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这样才能促进工作、赢得民心。
数据则是有力的见证:项目于今年6月28日发布五公告,7月1日开始集中签约。签约首日完成271户,签约率99.63%;7日内腾房271户,腾房率99.63%。8月16日启动房屋拆除,8个工作日内完成7栋私房产权272户房屋拆除倒地。居住在此数十年的老居民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新生活。
状元坡社区党委书记深入小区召开“580”议事会。
找问题,既要“真找”更要“找准”
“夏天送清凉粥,冬天送爱心包子,真的辛苦你们了!”年过八旬的熊昌泰握着居民代表的手说。不论严寒酷暑,中铁四院小区的老人总能收获甜到心头的温暖。
梅岭社区是文源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之一,今年夏天,居民代表在开展联户工作时得知老龄群众对绿豆清凉粥的需求旺盛,便联合相关党组织,由湖南泰嘉电力有限公司党支部赠送爱心绿豆、白糖等清凉物资,小区8栋嘉逸悦和酒店赠送锅等餐具,小区支部书记杨文斌、长沙好人朱汉英等14名居民代表和热心群众自发熬粥,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粥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信赖和感激。
此外,针对小区老年群体健康医疗等需求,党群服务中心增设了健康义诊点和综合便民服务点,增设了爱心轮椅,联合德皓口腔、梅岭社区卫生服务站、韩人义剪等爱心资源,定期为群众提供健康义诊、听力检查、便民剪发、上门维修等服务,真正实现“家门口”的幸福养老。
党员志愿者向群众进行宣讲,鼓励退休同志积极发挥余热,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调查研究,“走基层、找问题”是关键。今年以来,文源街道大力践行“四下基层”,多次组织深入社区、小区、楼栋开展实地调研,深入群众问需求、找答案,以融合思维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奏响服务群众新乐章,创新实施“12580”居民代表联户机制。
截至目前,已实现居民代表联户宣传全覆盖,从基层党组织等多方力量中挖掘和推选居民代表近千名,培育优秀居民代表50余名。
“12580”实则具备两层含义,一是落实“融合党建1体化、内外资源2驱动、居民代表联户5项职责,配套8项服务干实事”,二是谐音“一按我帮您”,即居民有需要,代表服务零距离。
刚毕业不久的李韦江是一名预备党员,也是一名居民代表,“通过参加小区各类活动,让我快速融入了社区。”李韦江说,以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为契机,让年轻人在小区治理中有机会“唱主角”,也让青年人在这里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12580”居民代表联户机制实施后,居民代表们致力于用心用情为民服务,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地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回应诉求、宣传教育等典型事项80余件,受益群众3000余户,释放出共治善治大能量。
“源圈”爱心企业慰问外卖快递员小哥。
想办法,既要“诊断”更要“开方”
“他们每个月都来看我,陪我聊聊家常,帮我做家务,打扫卫生,有困难第一时间赶过来,逢年过节还给我送米和油,跟亲生孩子一样。”家住文源社区的90岁高龄刘娭毑是一名腿脚不便的独居老人,面对亲人的离去,时常情绪低落。
“源圈”爱心志愿者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到到刘娭毑的情况,便链接爱心企业为其提供爱心捐赠,对接大学生志愿者上门开展慰问陪伴,充分整合社区资源为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刘娭毑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
今年来,文源街道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升级“源圈”爱心零距离公益服务项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项目通过清单式管理、项目化运作、精准式服务,切实打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百米”,不断推动“源圈”助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源圈”爱心企业开展帮扶行动。
在调查研究中,既要把问题找准、摸透,更要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清、做实,切实防止调而不研、研而无果。
文源街道则依托“源圈”平台,着眼于“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对生活的需求期望和当前基层急难愁盼的热点焦点等,推出系列举措,努力办好实事“聚人气”。
“源餐厅”主要围绕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用餐难问题,积极搭建平台,除中秋、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开展集中式爱心送餐外,还积极对接校地企资源,探索在小区开展定点式服务。如以梅岭社区铁四院爱心送餐点为试点,每周送包点、夏季送清凉,再逐步主动发掘辖区需求较集中的网格或小区等,搭建平台,成立党员志愿者爱心送餐队伍,解决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等“吃饭难”问题。
“源帮扶”主要针对辖区内困难群体,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摸排生活困难群众300余户,高龄老人1000余人,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通过认定进行分类分档管理,并为其发放爱心帮扶兑物卡。同时链接有责任、有担当的爱心企业设置爱心专柜,为辖区困难群众提供物资认领和其它生活帮扶等服务。
“源课堂”主要从助力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和服务辖区“一老一小”综合实践两大群体发力。一方面,探索构建了“1+5+N”基层党校体系(1个街道基层党校,5个微党校集中教学点,N个现场教学点),目前已挖掘培育街道本土师资58名,累计办学近50余场,培训近10000人次,抓实辖区1300余名直管党员兜底培训;另一方面,创新打造湖南好人、非遗大师欧沛琼工作室、文源社区“童心源”、金汇社区“故事妈妈”等综合实践项目,截止目前,已开展非遗钩编公益课堂、家长公益课堂、青少年综合实践等300余次,服务群体达6000人次。
……
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如何用好调查研究这把“金钥匙”,破解基层发展疑难杂症,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文源街道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解答,而且,这份答卷仍在不断完善。
来源:红网
作者:周 昂
编辑:周昂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