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产业“建圈强链”,雨花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2023-09-07 14:36:26 字号:

产业“建圈强链”,雨花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红网时刻新闻9月7日讯(记者 胡芳 通讯员 张艳)今年上半年,长沙市雨花区交出亮眼答卷,多项指标走在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87.7亿元,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一;新登记经营主体4.4万户,净增3.1万户,经营主体实有数量27.1万户,均居全市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9.9%,居全市第一;新增四上企业86家,居全市第一。

当前,站在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风口上,雨花区将抢抓机遇,释放优势,强力推进,锻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那么,雨花区有哪些基础和优势呢?该话题与雨花区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答案毋庸置疑,最明显的便是产业优势。雨花区是一个经济大区,有27万多市场主体,10万多家企业,制造业、建筑设计业、现代商贸业有一定的规模和体量,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来势很好,各产业链上集聚了一批行业领军的龙头企业,成为雨花研发创新的最大优势,也说明了雨花区的营商沃土足以肥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企业到此发展。

雨花新引擎——三个谷

说到雨花产业,不得不说雨花区新引擎——“三个谷”。

2021年,雨花区提出奋斗目标——立足中部领先,迈向全国十强。尤其是进入十强之后,每前行一步都意味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朝着下一个增长目标,雨花要靠什么继续攻坚破题、闯关夺隘?

世界众多高新技术和人才聚集地,都叫“谷”。如今,雨花前瞻性打造“三个谷”——浏阳河数谷、工程智谷、油茶科创谷,这“三个谷”将成为雨花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jpg

在浏阳河数谷,雨花区牵手中国联通中南研究院、爱数、华傲数据等头部企业耕“云”种“数”。在这里,数字企业四面汇聚,数字动能强劲。

雨花区云集了工程建筑和设计企业1370余家。采用“政府主导、央企担当”模式,雨花区构筑“1+3+9+N”产业发展体系,未来,工程智谷将带动万亿产业链集群发展。

位于雨花区的林大林科院片区是岳麓山实验室四大片区之一。油茶科创谷聚力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战略性新品种培育,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林业种业创新高地。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有产业聚力赋能,未来产业布局深耕……雨花区紧扣“高质量发展”和“新动能集聚”两条主线,不仅有具体的战术战法,更有清晰的战略方向。

产业立区,构建智能制造新生态

强化智能制造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是雨花区产业立区的又一经验之举。

作为工业主阵地——雨花经开区以在全市省级园区中占比7.7%的规划用地面积,完成了近30%的工业总产值。

雨花经开区在思索、跋涉的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主一特”产业链是支撑。这些年,雨花经开区始终聚焦主业,锚定“一主一特”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产业蓄力、腾飞。近年,产值均实现飞速增长,亩均产值、亩均投资额、亩均税收等更是年年增加。

产业对产业,在合作中强化“链式思维”。比如,对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雨花经开区借助省会长沙优势,打造产业生态圈,从上游的电池,到中游的汽车整车,到下游的出行服务,构建完整生态体系。

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产业链更是对接长沙本土的工程机械、汽车等产业,不断拓宽应用领域,与供应链共建、联合研发、对口供销、项目合作、人才资源共享等产学研销方面的合作金额过亿元。

3.jpg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是引擎。目前,雨花经开区工业地产项目超20个,规划用地面积达2229亩,总建筑面积达319万平方米,培育和引进了各类企业2000余家,可孚医疗、长步道、申亿精密、普斯赛特等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这里腾飞。这些企业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补国内国际空白、解决“卡脖子”难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比如,晓光模具攻克“超高强度钢梯级热成型”技术,打破德国垄断,成为世界第二家、国内唯一掌握该技术的公司;长泰机器人基于物联网的民爆装备智能生产线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公司每年在全国市场所占份额达20%至30%;湘能楚天全国首创集成式智能变电站,建变电站就像搭积木等,这些“小巨人”日渐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此外,还有科技持续创新、发展智能制造、把脉未来产业等举措,都是雨花区实施“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抓手,坚定不移走产业立区、产业强区、产业兴区之路”的具体体现。

1.jpg

产业立区的理念、作为和担当,汇聚耀眼光芒,再次照亮雨花人征途。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产业的欣欣向荣,折射出雨花营商环境工作的纵深推进,放眼城东南,市场主体迸发新活力,产业升级抢占制高点,百姓收获更多幸福感。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张艳

编辑:胡红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