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姚宇超 宁乡报道
“书记的党课针对性、实效性很强,很接地气,语重心长。通过学习,我感觉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重了,发展信心也更加坚定了。”今年4月,在宁乡市委党校,宁乡市委书记张作林以“如何当好新时期农村党组织书记”为主题,用朴实的语言讲党性、说责任,谈发展、道担当,生动而深刻的党课让在座党员干部受益匪浅。
千磨万击,百炼成钢。像这样的教育培训,早已成为宁乡市锤炼党员干部队伍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根植宁乡这方红色沃土,以红色基因滋养办学底蕴,近年来,宁乡市委党校坚持党校姓党、质量立校、从严治校,加快打造红色阵地、红色熔炉、红色智库、红色标杆“四个红色”品牌,奋力建设省内一流县级党校的步履愈发铿锵。
红色阵地,培根铸魂
专注地聆听、用心地思考、认真地记录,4月18日,在每月一学的“周五课堂”上,宁乡市委党校全体教研人员正通过线上专题研修班进行“补钙”“充电”。
“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我增进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对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解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能力和水平有很多帮助。”回味着此次学习收获,大家纷纷表示。
真理越学越明,理论越讲越清。作为党的“布道者”,党校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多悟一分。
——聚焦学好用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第一议题”“第一课程”制度,即党校教师会议、培训班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每次会议、每次开班之前,首先组织教师、学员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课程”。
——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经典读书活动,组织读书笔记交流互学和经典读书交流座谈会,着力增强党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市委积极行动,常委会会议每年专题研究党校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到党校调研,带头到党校讲课,各级领导干部到党校上讲台。
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作为全市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阵地、党性锻炼熔炉、知识更新高地、能力提升平台,宁乡市委党校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为重点,兼顾干部的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
翻看教学安排,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举措贯穿始终,主体班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占总课时70%以上,开设理论教育之经典解读、党性教育、“四史”教育、市域发展、乡村振兴等系列专题10个。
再看课程形式,紧跟时代需求,让特色党课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铭记百年历史 汲取十大经验”等短视频34个,推动学习从“指尖”入“心间”。
补足精神之“钙”、吸足理论之“氧”、夯实信念之基,在一次次党性锤炼、精神洗礼中,红色阵地的忠诚底色愈发鲜艳。
红色熔炉,固本强基
“瞻仰刘少奇主席故居,体验宁乡市红色教育精品路线,让我们从深厚的历史中汲取了精神力量。”说起今年4月的宁乡学习之旅,江西安源科干班学员易志军仍意犹未尽。“尤其是实地参观学习了宁乡乡村振兴示范点陈家桥村之后,他们的治理经验给我带来很大启发。我还加了村书记的微信,准备向他‘取经’!”
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从近年的数据看,宁乡市委党校不仅在“墙内开花”,还获得了不少“墙外”党员干部的青睐。2021年至今,宁乡市委党校举办各类主体班、部门班近100期,培训学员15135人次,承接了江西安源、湖南龙山、常德区县、邵阳隆回县、长沙移动等宁乡市外党员干部21期共3260多人培训。
“出圈”出彩背后,是党校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以开放的思维办学的生动实践。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宁乡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如何弘扬好传承好这笔财富,把党校打造成为培训干部的红色熔炉?
宁乡市委党校充分挖掘红色资源,高标准打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把韶山、花明楼和沙田(何叔衡、谢觉哉故居)以及毛主席宁乡游学线路等串点成线,推进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有机融合,聘请120名中央党校、省市党校专家教授和各界专业人士兼职党校教师,打造一条“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的征程”宁乡市红色教育精品路线,增强现场教学专业性、感染力。
让有意义的党课更有意思,让有深度的理论更有温度,宁乡市委党校结合实际,构建“党校+”多彩现场教学模式,推出“党校+红色”(刘少奇纪念馆、何叔衡故居等),“党校+绿色”(菁华铺陈家桥村等),“党校+金色”(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党校+彩色”(宁乡市民馆、社区党建教学点等)为主题的现场教学线路,打造一批具有宁乡特色、学起来“解渴”、干起来管用的精品课程。
市委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干部能力就提升到哪里,党课培训就跟进到哪里。聚焦中心任务,宁乡市委党校服务“建设省会副中心、挺进全国前十强”的发展目标,分领域设置现代管理、安全生产、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课程,因材施教,让党员教育培训按需“点单”、精准“上菜”。
红色智库,赋能兴业
党校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这是党校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为党献策”到底献什么样的策?就是献“思想引领”之策、献“研究阐释”之策、献“解决问题”之策。
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是宁乡的主导产业之一。去年10月,由宁乡市委党校牵头,12名青训营学员深入产业一线,走访中伟新能源、邦普循环、弗迪电池等重点企业,并与宁乡高新区、宁乡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
围绕宁乡先进储能产业存在的电池制造领域相对薄弱、创新研发能力不强、工业电价成本偏高、青年人才吸引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强化产业全链条建设、强化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强化生产要素保障等相应建议,调研成果获市领导肯定和批示。
这正是宁乡市委党校紧扣主责主业,全力建诤言、献良策的一个缩影。
聚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题主线,党校自觉在“工业强市、幸福宁乡”的战略目标中精准定位,以担当之为提升发展之效。
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依托党校论坛、楚沩大讲堂等平台,组建师生联合课题组,为市委撰写高质量专题调研报告;组织引导党校教师学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聚焦中心强咨政,服务大局做教研,在高质量发展一线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其中,调研形成的《移风易俗革陋习 厉行节约树新风——关于新时期宁乡市移风易俗治理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网格化管理工作行与思——关于宁乡市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关于宁乡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宁乡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提升研究》等呈阅件均得到市领导签批。
围绕宁乡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党校实行领导牵头、骨干带动、团队攻关,推动教师加强专项课题、市情市策和校本教材研究,为宁乡市委、市政府决策建良言、献善策、支实招。
红色标杆,为党增辉
办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在党校,课比天大”,已成为宁乡市委党校全体教研职工的共识。
“整体偏理论化,除了以理服人,还可以事实服人”“文字和图片匹配还需更加精准”……近日,在党校教室里,正在进行一场以评促教、教学相长的“头脑风暴”。数名青年老师围坐在一起,通过个人试讲、集体点评、修改升华等方式打磨课程。这种在备中思、讲中学、评中改,不断提升授课水平与技巧的试讲评课活动,是党校保持多年的一种“传统”。
只有在“问道”过程中深耕不辍,孜孜不倦,才能在教研咨过程中不断出精品。在宁乡市委党校,一堂好党课的“出炉”,至少要经历“审”课、“评”课、“磨”课三重“锻造”。
今年3月,宁乡市委党校打造的精品课程《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从审课定题到最终成稿定稿,经过15堂次的磨课,收集100多条意见,共计21版次修改。“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最终,该课程在长沙市党校系统的教学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感谢组织能够安排这样一次培训,以前主要在村部集中听党课,现在在镇党校里集中听,培训环境更好了,课程形式更丰富了。”近日,花明楼村党员王奋强在参加花明楼镇党校举办的主题培训班后感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充分发挥和提升基层党校在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今年5月,宁乡市委党校选派13名骨干教师担任29个乡镇(街道)党校校务委员,通过师资共享,为乡镇(街道)党校培育和遴选师资力量,指导完善教学实施和运行管理机制,分级分类高质量开展各类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党校办学质量。宁乡市委党校“主课堂”联动29个乡镇(街道)党校“分课堂”的方式,真正破解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基层党员教育的覆盖面和教育培训的质量效果。
党校是讲党性、讲政治、讲纪律的前沿阵地,必须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办学治校始终。宁乡市委党校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引导教师站稳政治立场、坚定信仰信念、恪守学术规范,让学员一进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修养,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在党校学习,触动了灵魂,洗涤了心灵。”有学员深有感触地表示。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号角已经吹响,今后,拥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宁乡市委党校,必将坚守初心、笃行不怠,为党育人才、献良策,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省会副中心、挺进全国前十强”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宇超
编辑:贺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