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乡村花开“印山红”
2023-06-09 11:47:28 字号:

乡村花开“印山红”

5855副本.png

印山村村集体文旅公司自主经营的“印山红”游船,受到游客热捧,在节假日更是一票难求。江背镇供图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宁霞 周顺利 宋彬彬 长沙报道

6月1日,周四,长沙县委宣传部调研组走进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节假日路上堵车,工作日门可罗雀,“冷热不均”的情形,是当下大部分乡村旅游的常态。但印山村不一样:道路两旁停满了车,湖边是熙熙攘攘的游人,周边的民宿也是十分热闹。

“平常游客没断过,节假日人更多。”说起村里的情况,印山村党总支书记刘罗仕一脸兴奋。随后,他打开村集体文旅公司收款二维码,上面的数据显示,4月28日—5月28日,一个月时间,收入超20万元。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熊瑾玎的故乡,印山村地处长沙、株洲、浏阳“金三角”,有着“三湘第一村”美誉。近年来,该村不仅让传统产业得以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还通过农文旅融合赋能,以绿水青山引来了“金山银山”,如今已是星沙的“印山红”。

它是怎么做到的?这引起了调研组的极大兴趣。

老树发新芽

其实,印山村集体经济的“红火”,并非一帆风顺。

在刘罗仕的讲述下,该村的转型发展之路逐渐清晰起来。

上世纪80年代的印山村,还是一个交通不便、产业不兴的小山村,农田产量不高,经济作物收成少,村民的日子也是紧巴巴。

穷则生变。上世纪90年代,印山人启动天玺湖的建设,开展水产养殖产业,虽成果甚微,却养出了一湖好水。同时,凭借自身良好的石灰石资源,村里的水泥产业蓬勃发展。

历经几十年奋斗,印山村成功迈入“亿元村”行列,“三湘第一村”的名声随之传遍四方。

然而,到21世纪初,产权关系不清,生产效率逐渐下降,环保措施不足,旧机制无法适应新发展……村集体企业发展弊端显露。

为此,村支两委多次召集全体村民开大会,激烈讨论了一轮又一轮,最终决定改制。改制后的水泥厂由村集体入股,保障村民利益,村民也有注资入股的权利。老百姓摇身一变,从打工人变为股东。

人心齐了,如何转型就成了摆在村支两委面前的头等大事。

“告别粗放式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印山村加快水泥产业的升级,积极开拓市场,强化技术革新,“散、小、差”的传统工业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其已向着综合性绿色建材企业成功转型。

印山村传统产业这棵“老树”发出“新芽”,稳住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基本盘。

新树长强枝

乡村振兴仅有“老树发新芽”还不够,还得靠“新树长强枝”。那么,印山人拿什么来培植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这棵“新树”?

说到这个,刘罗仕再一次打开了话匣子——

“最初,大伙的意见并不统一。”思想不统一,发展啥产业都必定受掣肘。深知这一道理的刘罗仕,带着村支两委的村干部,还有村民代表,东进长三角,南下珠三角,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所有的经济强村和产业特色村。

回到家,在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后,大伙一合计,最终敲定:走农文旅融合这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发展乡村游、工业游。

说干就干。资金不足,就说服村民,把水泥厂改制时存有的4000多万元集体资产拿出来,成立村集体文旅公司;业态单一,就说服企业,把辖区内的自成养殖、麻姑井等企业发动起来,将厂区变景区;品牌不响,就深入挖掘潜力,做好策划包装。

思路一变天地宽,金山银山,来了!

仅今年“五一”假期,印山村的游客接待量就突破4万人次,周边餐饮、民宿提前一周全部售罄,旅游收入及特产销售收入超50万元。

村集体文旅公司自主经营的“印山红”游船、游览车,在节假日一票难求,引入第三方运营的亲子乐园也是异常火爆。“3月10日公司开始正式运营,仅经营性收入已为村集体增收近40万元。”刘罗仕说。

他随后向调研组展示了一份高德地图“长沙县自然风光人气榜”,“印山天玺湖”搜索人数达3.3万人,位列第一。

此外,印山天玺湖民宿产业已发展至14家,可同时提供床位300余张,周边餐饮门店达16家,可同时接纳1000余人就餐。

抱团奔共富

“好叻!8个人,晚上到点用餐,已经安排。”临近午餐时间,“湖边人家”餐馆的大厅里已坐满了顾客。老板娘彭晓刚安排好一波客人,又接到了另一波客人打来的预订电话。

这段时间,尽管人累瘦了不少,但彭晓的笑容却一直挂在脸上。“环境美了,来旅游的人多了,生意做不赢。”

彭晓家住在江背镇印山天玺湖边上,丈夫以前在水泥厂跑货物运输。看到家门口的游客络绎不绝,两口子就试着在运输淡季时搞点饭菜,结果生意特别火爆。

尝到了甜头的两人一商量,干脆把家里运输车卖了,开了这家餐馆。平时生意就挺不错,一到节假日,更是家里、户外摆满了饭桌。

不满足于只做餐饮,两口子又开起了民宿,经常一床难求。去年,两口子拿着近两年赚到的钱,将家里修缮一新,新装修的“湖边人家”好似一幢乡野别墅,甚是气派。

家门口创业、坐屋里收钱……像湖边人家这样的餐馆民宿,在乡村游、工业游日益火爆的江背镇还有不少。

毗邻浏阳河,拥有“天赐之美”的江背镇,十里水杉路、印山天玺湖、金洲露营基地、五福油菜花海……都是响当当的网红景点,江背大片肉、发肉、静净龙虾等特色土菜,更是颇有名气。

“硬件上,怎么让民宿品质更高一些、旅游业态更多元一些;软件上,也存在文化内涵挖掘利用不足、服务水平跟不上的问题。”调研中,刘罗仕也说到了目前发展的一些不足和面临的瓶颈。

“科学规划,绝不‘单打独斗’,以党建引领村落景区一体化运营,推动抱团发展。”座谈会上,江背镇党委书记苏波向调研组简要讲述了“破题之法”:加大招商引资推介力度,引进高端民宿,提升品牌高度;全面整合资源,打造完整区域旅游生态链;深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IP品牌。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关键在人。让老树发新芽,种新树长强枝,印山村的转型发展之路,正是星沙乡村实践蹚出的致富路、振兴路。

这条路上,越来越多的“流量”会变成“留量”,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从“奔富”走向“共富”。

来源:红网

作者:宁霞 周顺利 宋彬彬

编辑:胡红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