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李劲松 长沙报道
12月3日,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22年志愿服务交流会在济南举行,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分享交流会上,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周怡安以“留下这份乡愁——乡村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志愿服务项目”进行经验分享。
多年来,周怡安以BIM技术为基点,组建涵盖测绘、土木、旅游、中文等专业大类的“匠心专筑”志愿服务团队,致力于乡村历史建筑保护,并带领学生团队走到各个社区,给小朋友们进行建筑知识科普。
作为一名老师,她用优秀的师德师风感染人,做学生专业的榜样、道德的典范,人格的楷模。作为一名志愿者,她用志愿服务治学修身。这些年,周怡安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和优秀毕业生,他们毕业后又继续指导志愿服务团队,做学弟学妹的引路人,做到志愿者的“传帮带”。
正如她在志愿服务交流会上所说,“站在新时代,我们作为湖南志愿者,将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她也以实际行动新时代青年的志愿青春故事。
肯学习、善钻研,做教育教学的“小能手”
2022年是周怡安加入教师队伍的第十年,作为一名工程造价专业的老师,她在学校教书育人的同时致力于用专业所学回报社会,使用BIM技术等新技术推广中国建筑文化,力所能及的为社会服务。2022年,指导学生荣获湖南省第五届“雷锋杯”志愿服务大赛金奖,第十届“挑战杯”湖南大学城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22年11年,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作为《工程造价BIM软件应用》的课程负责人,她致力于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在课堂上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融入课程思政,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想品性、职业素养和学习态度的培养。该课程2020年被认定为湖南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周怡安老师参加湖南省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有互动,强沟通,做科普知识的“传播者”
作为一名土木大类的专业老师,周怡安认为教学不仅仅只停留在高职的校园里,应该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解土木行业。
近年来,周怡安充分利用假期,带领学生团队走到各个社区,给小朋友们进行建筑知识科普。设计制作了《房子生病了怎么办》《诗词中的建筑之美》等系列科普课,“哇!中国的建筑太神奇了”,这是在周老师的科普课堂上小朋友发出最多的声音。
她会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做实验,用一些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在小朋友心中种下一课科学的种子,让他们了解中国建筑,并且为中国建筑自豪。她不仅自己上科普课,也会指导自己的学生团队去上科普课,她认为这样才能夯实他们的专业知识,增强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来自于工程造价专业的梁先伟同学说:“第一次报名上讲台时,其实我非常紧张,但周老师一直鼓励我,并且在备课过程中一直对我精心指导,教了我许多专业知识和授课技巧,现在我能够流利地给小朋友上科普课,一点也不紧张,今后毕业后我也会继续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我们建筑行业。”
周怡安和她团队的科普多次被中国日报网、新湖南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多年的中小学生科普经验的基础上,周怡安成功立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守匠心、搭平台,做乡村历史建筑的“保护者”
周怡安一直在思考,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新技术,如何更好地做到服务社会呢?她发现,现在很多人将重点放在新建房屋上面,对于一些历史性的建筑尤其位于乡村的历史建筑的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所以她以BIM技术为基点,组建涵盖测绘、土木、旅游、中文等专业大类的“匠心专筑”志愿服务团队,致力于乡村历史建筑保护。
多年来,她和她的团队深入乡村、走村头、爬山坡,用“一档一端一课”的服务模式保护乡村历史建筑,为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做出重要贡献。一些历史建筑体量比较大,用人工测绘数据会不精准,她主动联系学校测绘学院的老师,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进行数字测绘;历史建筑的BIM模型也在她和团队老师的指导下一次一次更加精美和完善;需要技术支持,在她的号召下,已在企业担任技术骨干的毕业生也纷纷加入到队伍中。
周怡安也认识到,单一给历史建筑建立数字档案对于乡村的发展可能还不够,还要借助这些数字资源让更多人知晓和了解乡村历史建筑,才能带动乡村发展。于是她和她的团队建设了历史建筑VR全景等展示类的数字资源,采用直播“云游”、微课、微电影等方式开展历史建筑推广,传播历史建筑文化 ,提升乡村历史建筑的知名度。
在她的带领下,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匠心专筑”志愿服务团队荣获2021年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被遴选为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她主持的课题“融媒体时代互相历史建筑数字传播力提升路径研究”也成功立项为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的优秀青年项目。
来源:红网
作者:李劲松
编辑:胡红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