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园社区居民通过扫码上传“市民云报事”小程序,系统会自动派发给工作人员处理。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芳 谢芹 长沙报道
“物业公司包下了这一带的几个小区后,各个小区的路灯坏了有人修、化粪池漫了有人疏通,居民家水电坏了有人上门……这些变化,让梓园社区党委书记王芬对“共享物业”发展更有信心了。
无“话事人”、无维修基金、无门禁、无物业公司、无“看相”……雨花区共有老旧小区267个。老旧小区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着现实的尴尬:社区代管,专业服务“跟不上”;楼栋零散、规模较小、物业费低,市场化物业企业“不愿管”。
为此,雨花区探索出台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八条措施,鼓励支持街镇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在相近相邻的老旧小区“连片打包”引入物业公司,合理统筹有关资金政策,利用惠民资金、“三供一业”移交专项资金等提供经费补充保障,逐步过渡到物业公司自主运营。
“共享物业”来了,这些老旧小区有了哪些变化?记者走进了侯家塘街道梓园社区、东塘街道枫树山社区、砂子塘街道桔园社区这些试点社区一探究竟。
如何让物业公司引得进、留得住?
“我们主动腾出30平米的物业办公用房,对物业企业办公用水用电全免费,确保物业公司能顺利开展各项服务。”梓园社区党委书记王芬说。
去年11月,梓园社区率先探索“共享物业”模式,将地域邻近、情况类似的老旧小区连片整合,利用惠民资金“打包”给同一家物业公司管理。
“连片打包,既能让居民获享服务,也可降低运营成本,吸引物业公司入驻。”
目前,梓园社区街域内19个小区58栋居民楼已经物业公司接管,老旧小区由“失管”逐渐变为“专管”。
无独有偶,桔园社区是典型的纯开放式老旧社区,辖区内共有居民楼185栋,其中154栋为全开放式无物业管理楼栋,多为90年代拆迁安置房。经历了一年的前期走访调研、征求意见、民主协商,桔园社区引进社会资本万科物业开展全域服务。
“以前,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在承担本职工作之余,还要兼职去给小区保洁、修水电,即便忙得家都回不了,也只是疲于奔命,很难让居民满意。”王芬表示,共享物业来了以后,老旧小区逐步实现由“社区兜底”向“企业接管”。
王芬说:“物业公司进驻了,硬件设施逐步改善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居民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如何让居民接受,愿意买单?
“我们先试行后买单,先让居民体验物业服务、再收取物业费。”枫树山社区党委书记吴婷说。
前期,枫树山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组织党员干部进门入户,采取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发放意见征集表等形式,挨家挨户向居民讲解引入规范化物业管理政策,逐步打消居民群众疑虑。
接着,枫树山社区推行物业服务“两改”,即改善小区环境卫生、改善物业服务方式,定时、定点、定人专业维护小区环境卫生、设施设备,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变化。
物业公司进来以后,枫树山社区规范管理,着力将其打造成“红色物业”。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社区打造了“物业+”亲民化服务中心,建成了红色驿站、红色议事厅、红色楼栋、红色文化广场等一批“红色阵地”。
“社区引进的物业公司服务热情,办事效率高,还很暖心,水管漏水、楼道灯损坏、电路故障、邻里纠纷,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我们住在这里很舒心。”马家冲小区的王大爷说起小区物业时,竖起了大拇指。
物业公司进驻了,硬件设施逐步改善了,如何让软件服务也跟上趟?
桔园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全域“智”理新模式,开发了二维码管理系统和“市民云报事”小程序,实现了社区小区问题随时上报、及时处理,极大提高了问题处理的效率,补齐了老旧小区的管理短板,还省下了不少人力巡查的成本。
枫树山社区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协同处置机制、协同监督机制,社区党组织牵头,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共商共议,切实解决小区痛点、难点问题。
比如,位于枫树山社区的马家冲小区,属于开放式无物业小区,基础设施陈旧,紧临学校,小区租户多、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
改造后的马家冲小区。
“小区75%的陪读妈妈,为此,我们成立了红枫妈妈加油站,经常开展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的培训。同时,我们成立了红枫妈妈志愿队。协助社区进行治安巡查、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等综合服务,为社区减轻负担,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吴婷说。
近年来,雨花区在探索物管小区“四位一体”治理模式基础上,聚焦老旧小区环境差、设施旧、资金少、无人管的困境,积极探索物业公司连片承包和居民自治管理“双模式”,逐步实现由“社区兜底”向“企业接管”“单一治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变。辖区内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拥有了“贴心管家”,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企业参与、社会协同、居民自治的新路子。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编辑:胡红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