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2月14日讯(通讯员 张妙)“你看,那个是丽云的故事,剪得真是惟妙惟肖。”“这个剪纸展览馆真是太棒了,剪纸里都是我们身边的故事。”12月12日上午,长沙市雨花区麻塘桥社区居民李先生和王女士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内的MINI非遗剪纸展览馆参观时,他们发现展出的剪纸都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救助帮扶故事,不由发出了感慨。
党建联盟吹响救助“集结号”
近年来,雨花区创建“党建+社会救助”模式,夯实基本民生保障,逐步丰富和扩展救助保障内容,力争实现精准救助,做人民群众贴心人。
为将社会救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度融合,积极完善救助制度,切实提升救助成效,雨花区民政局联动长沙民政学院、社会组织等20家单位,形成“雨民党建联盟”,并号召各社区“大党委”发起,统筹驻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结盟,构建块状式的组织架构,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联盟品牌,比如,雨花亭街道麻塘桥社区“聚力·UP”党建联盟。
“你好,我是稀土院的欧阳(化名),我发烧了,家里没人,能帮帮我吗?”接到求助电话后,社区迅速安排工作人员来到欧阳家中,将她送往医院。在医院里,工作人员了解到欧阳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立即上报欧阳的情况给雨花区民政局、区医保局等相关部门,及时为欧阳申请办理了医疗救助。麻塘桥社区则发挥“聚力·UP”党建联盟的力量,开展爱心募捐活动,解决了她住院治疗的后顾之忧。在多方合力帮扶关心下,她手术后痊愈回家。她表示,在大家的帮助下,生活更加有盼头了。
非遗“传”恩 搭好救助“连心桥”
“我刚刚看到你们那个爱心长廊上关于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的内容,想要咨询下。”居民田先生在小区内散步时,看到爱心长廊两边摆放着关于救助政策宣传的二维码,就扫码查看了内容,这一看让他有了新的希望。因为田先生不幸身患癌症,家庭经济情况较为拮据,拿着手机,他找到了社区,询问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救助政策,并表示这种与时俱进的救助政策宣传,让各类救助政策与需要救助帮扶的群体“更近一步”。
在做好精准帮扶的同时,雨花区也积极在辖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提高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并进一步思考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创新宣传社会救助政策的模式。雨花亭街道以非遗剪纸为载体,打造“党建引领下的非物质文化传播社会救助新阵地”,调动社区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将“乘风破浪姐姐团队”等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感人故事采用惟妙惟肖的剪纸,利用街道、社区的公共空间呈现出来,让非遗文化承载社会救助传播,讲活一个个的社会救助故事,树立救助工作典型,鼓励和帮扶困难群众实现自救,形成良好的社会救助工作氛围。
双向认领送上救助“雪中炭”
雨花亭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站“姐姐团队”在一次走访中发现,家住雨新路社区的丽云(化名)是一名患有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的残障人士,6岁时被父亲送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艺术,后成功考入长春大学学习艺术设计,毕业后为广州、北京等出版单位做儿童插画设计,身体的残疾并没有阻挡丽云追梦的脚步,但家中年事已高的老父亲无法照顾正在上小学的儿子,丽云只得放弃工作,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得知这一情况后,雨花亭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站立即向雨花区民政局上报,进行量体裁衣梯级救助,及时将丽云一家人纳入了低保,并在社区举办的义拍义卖活动中将丽云的画作进行公开竞拍,“聚力·UP”党建联盟的爱心企业纷纷竞价,让丽云从生活上、精神上都能感受到大家给予的关心关爱,真正做到了帮困又暖心。雨花亭街道将服务与需求一一对应,推动党建联盟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雨花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党建+社会救助”模式,打造了党建引领下的非物质文化传播社会救助新阵地,让救助政策宣传更加多样,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各类救助需求,精准救助、应救尽救,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来源:红网
作者:张妙
编辑:胡红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