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记者走进宁乡市灰汤镇洞庭村,一条3公里长、6米宽的黑化亮化产业路格外引人注目。这条新路的修建就得益于“洞庭种粮模式”所带来的效益。近两年来,洞庭村修缮了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实施了10公里长的“家家通”水泥路硬化,通过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目前,300万元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开工……
“道路通,产业兴,人心齐,既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需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保障”,这是洞庭村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张文初任职近两年来的感想。2021年1月,36岁的张文初回家参加洞庭村换届选举,当上了洞庭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张文初介绍到,当年,镇里给村里下达了硬指标,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所有农田必须种植双季稻。
“突然要求种了一二十年单季稻的农民种双季稻,困难可想而知。”刚上任的张文初为完成双季稻的种植任务,想出了“由村上统一流转不愿种双季稻农户的农田,分片承包给村上8个种粮大户耕种”的办法。这一办法后来被称为“洞庭种粮模式”。
在“洞庭种粮模式”下,种粮大户不需要生产成本,生产过程无后顾之忧。耕作机械、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由村里统一垫资购买;育秧、耕田、插秧、田间管理等由村里请技术人员指导;早晚稻收割时,承包大户将稻谷送到村里指定的地点,村里核定质量和重量后统一售卖;粮款打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账户上,村里按约定的分成比例再把钱打入承包大户和流转农田户的账上。
2021年,洞庭村有1400亩流转农田。村里除去垫付的生产资料成本、拨付给承包户每亩500元的管理费用以及总量近80万元的用工工资后,历年来为空白的村集体经济历史性地因种粮创收了50万元。“这一种粮模式既解决了农田抛荒,承包大户和农田流转户都受益。今年,村上流转的农田达到了1700亩,村集体经济翻了一番,两年共进账115万元。”张文初自信地说。
洞庭村的“洞庭种粮模式”的硕果,村民看得见、摸得着。如今,“洞庭种粮模式”在宁乡推广,名声越来越大。“村支两委将抢抓机遇创产业特色、抓集体经济、改村容村貌,用三五年时间,将洞庭村建设成为产业振兴、生态家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张文初坚定地说。
来源:新湖南
作者:王茜
编辑:胡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