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宁乡这对农村夫妻,带45万网友见证乡村振兴“进行时”
2022-10-09 14:56:10 字号:

宁乡这对农村夫妻,带45万网友见证乡村振兴“进行时”

编者按:非凡十年,“网”事如歌。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姓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了更多获得感。红网长沙站、宁乡市委网信办推出专题《幸福宁乡,美好“网”事》,以小视角呈现大主题,以小切口展示大时代,捕捉发生在楚沩儿女身边的幸福“网”事,感受以人民为中心,用信息技术持续赋能群众美好生活的宁乡“温度”。

微信截图_20221009183938.png

端阳大姐和桂闷子制作南瓜干。

微信截图_20221009181949.png

网友在视频下方评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姚宇超 李濯雪 长沙报道

灼热的暑气退去,秋日的阳光在树枝上跳跃,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一树真的讨喜嘞!”“挂满哒。”密林中突然传出浓浓的乡音,一对夫妻正乐悠悠地采着藤上密密麻麻的野猕猴桃,没一会儿就收获满满。

山上的风也温柔,天上的云也自由,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打趣着。一个不留神,身边的小白狗就调皮地咬起了主人的手套——这般岁月静好的场景,是抖音平台上“端阳大姐农乡人”最近发布的视频中的一幕。

“从去年摘猕猴桃看到了今年,时间过得真快”“连着看了几遍,家乡话真有味”“平平淡淡简简单单,越来越喜欢农村了”……粉丝们纷纷在在视频下面评论到。

以质朴的乡村风貌为背景,用最纯正的宁乡方言,展示着天然鲜活的田园生活,端阳大姐和“桂闷子”——这对地地道道的农村夫妻,已经在抖音收获了45.5万的粉丝,点赞数超过544.3万,单条视频最高点赞数30.8万。

在这个全民自媒体时代,在宁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诞生了最新潮也最草根的“网红”,用“家长里短”翻出了人们心里关于乡村烟火的回忆,用流量把最美的乡愁带给网友,也铺陈着乡村振兴版的“诗和远方”。

乡村烟火气,把平凡写成诗

在小说《边城》中,作家沈从文曾为读者描绘一幅美好淳朴的湘西农村景象;在端阳大姐所在的宁乡沩山祖塔村,她和家人也正以视频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的“边城”故事。

翻开端阳大姐的抖音账号,从2021年4月至今,已经有230多条视频。没有精致高雅的脚本和布景,秀美的田园风光是最天然的“舞台”;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拍摄技巧,甚至连背景音乐也很少用,但“一年四季,两人三餐”的日常却总能抚慰浮躁的心,让人不自觉平静下来。

和许多农民一样,勤劳能干在端阳大姐和桂闷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夫妻俩的菜园子里,种着花生、豆角、玉竹、南瓜、红薯等十余种蔬菜,还养着鸡和猪,每日悉心照料;闲暇时,两人上山挖春笋、摘野菜,捡酸枣,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看似普通的食材,在他们手里总能变出各种花样,南瓜干、红薯糍粑、酸辣椒……把日子也调和得有滋有味。

而最被网友们津津乐道的,是端阳大姐和桂闷子之间细水长流的温情生活。家里收的南瓜有长有扁,端阳大姐正疑惑是不是搞混了种子,桂闷子连忙“甩锅”:“种子可都是你保管的”。藤上的黄瓜结的比吃的还快,桂闷子犯愁地说只能拿去喂鸡,端阳大姐便假装生气道:“难道我做的黄瓜干就要不得”。每次做好饭,端阳大姐都会喊上一句:“桂闷呐,端菜恰饭”,如果哪次忘了喊,网友们就要在评论区直呼“不习惯”……平凡的话语里隐藏着爱,眉毛和眼角跳动着幸福。夫妻俩在一起相互调侃,笑声总是能感染到屏幕外的人。

“羡慕这种平平淡淡,真情的流露在细节之中”“最喜欢看阿姨一笑,叔叔也跟着附和”“在你们身上看到了我父亲的样子”“以前我外婆也是这样做南瓜干,她走了再也没吃过”……这些写在视频下方的留言,也许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这对农村夫妇能收获这么多粉丝。

平凡的日子里,写满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期待;喷香的食物,温馨的乡音,让每一个游子升起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端阳大姐和桂闷子的朴实亲切,乡村的宁静和谐,夫妻间的包容融洽,都成了最美的人间烟火。

微信图片_20221009123355.jpg

宁乡沩山乡村。

纯粹“农乡人”,见证山村蝶变

九月的乡野,层峦叠嶂,群山披彩。驾车一路向西,沿着宁乡沩山蜿蜒的山路,便到了祖塔村。再拐过几个弯,一栋白色二层小楼突然闯入眼帘。这便是端阳大姐的家。和视频中一样,门前的院子宽敞干净,一旁的菜园里,紫茄子、红辣椒、长豆角挂在枝头,耳边虫鸣鸟叫,满目青山环绕,凉爽和惬意扑面而来。

“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特别开心。”虽然在抖音上拥有40多万的粉丝,但端阳大姐和桂闷子却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网红”,不过是赶个“时髦”,用当下最流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生活。

而这份“闲情逸致”背后,印证的是乡村美好生活的不断升级。“现在生活很知足,我觉得家乡一点儿也不比城市差。”夫妻俩感慨道。数十年如一日,身边的点点滴滴都见证着大山里的变化。

年轻时,端阳大姐和桂闷子经营着从祖塔村到宁乡城区的唯一一班客车。乡亲们无论是进城赶集,还是走亲访友,全靠这对夫妻档。“那时候的桂闷子是桂‘猛’子,他开车,我售票。”端阳大姐回忆。每天早上5点发车,晚上5点才到家,即使是大年三十,他们也依然在路上。“多年前,乡里还是土路,一次只能过一辆车,遇到会车,就得退回去”

生活是奔波的,但也是有奔头的。眼看着村里的乡亲们收入越来越高,自家原本的陶土老房子,也变成了二层小楼房;闭塞的山村交通越来越好,土路早已升级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家家户户有了私家车,再也不用为出行发愁。

“这几年,乡里发展得特别快。尤其是暑假,好多游客来沩山乘凉、漂流,别提多热闹了。一到周末,我家门口还堵车呢!”端阳大姐说到:“我们的生活也更丰富了,想通过网络,把这种幸福快乐呈现给大家。”

互联网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也给予了农村、农民更多被看见的机会。在宁乡,像端阳大姐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宁乡建伢子在抖音分享宁乡乡村风俗人文和美食,为大家传递快乐;龙田镇的肖和君,用文字和视频把宁乡乡镇的美以诗意的方式唱成一首“拾月陌歌”;喻家坳的栀子姐姐,把家乡特产制作成坛子菜,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宁乡八哥以直播和拍摄短视频的方式,宣传和推介家乡美食……

在乡村振兴的大蓝图下,宁乡各路新兴的三农新媒体创作者,正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打开了一扇亲近农民、了解农村的窗口,也搭建了一座城乡互动、文化沟通的桥梁。而在网络与人气汇聚的背后,不仅表达着对家乡深沉的爱,更传递出农民新面貌、农村新希望、农业新未来的“心动讯号”。

当一个个缩影汇聚,一幅沃野千里的乡村振兴画卷缓缓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敢为人先的宁乡人肩负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职责与使命,用十年“披荆斩棘”奋力实现乡村蝶变。

十年来,宁乡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安全更有保障;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十年来,宁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村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逐步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格局正在形成。

十年来,宁乡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土地“鹊山模式”效果不断增益、四处开花……

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楚沩大地广袤的田野上,还有更多春天的故事正在发生。

微信图片_20221009142205.jpg


来源:红网

作者: 姚宇超 李濯雪

编辑:胡红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