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长沙地区生产总值跨越7个千亿台阶
2022-09-21 16:37:47 字号:

制图/王斌

制图/王斌

20日,“长沙·非凡十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经济总量过万亿,常住人口过千万,超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强企业在长沙投资兴业,连续1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组组亮眼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长沙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抢抓“强省会”战略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赛道,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长沙的全球影响力、全国竞争力、区域引领力、全省辐射力明显提升。

实力更强

城市GDP跻身“万亿俱乐部”,长沙是如何做到的?始终聚焦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以经济建设带动全局,走出一条带有长沙印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长沙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长沙市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主任(兼)熊景业介绍,十年来,长沙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抢占“三智一芯”产业发展制高点,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1+2+N”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强化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工程机械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汽车保持领跑态势,先进计算、先进储能材料等产业加快崛起。

经济总量过万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常住人口过千万,从跻身新一线城市到成为网红城市中的“顶流”……过去十年,长沙绝对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中的“黑马”。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长沙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399.9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270.70亿元,跨越7个千亿台阶,冲到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分别跃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3位、第8位和第15位,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全部进入全国城区经济百强行列。

科技创新成为新引擎。长沙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长沙创造转变。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总量近4000亿元,居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第12位。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相继落子,创新平台从十年前的300多家增长到1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从十年前的825家增长到5218家,长沙创新能力跃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8位。

城乡融合呈现新气象。机场迈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高铁迎来“双核驱动时代”,地铁驶入“网络化时代”,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特大型城市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展。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接续奋斗乡村振兴,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图景在长沙大地徐徐展开。

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轨道上的长株潭”加快建设,“半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今年初,长株潭都市圈成为国家正式批复的第4个都市圈,其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深度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构建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开创跨区域合作共赢新局面;全面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探索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路径,湘赣边区域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魅力更大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期,朝气蓬勃的长沙城不出所料地成为“顶流”。不沿边、不靠海,长沙的魅力从何而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无疑是最大的“招牌”之一。

市优化营商环境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莉霞介绍,长沙始终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感受为出发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五链融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价值链全面提升,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动力。2021年长沙营商环境居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第9位,连续三年居中部地区首位;在上一轮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7项指标进入全国标杆,是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在湖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实现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应龙介绍,长沙通过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不断固化“放管服”改革成果,持续释放营商环境优化红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权力做到“能放全放”,向区县(市)、园区下放市本级行政权力628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让“一枚印章管审批”走进现实,赋予园区全链条闭环管理权限,为发展注入更强动能;流程做到“能简则简”,400多项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已惠及1850余万人次,跨域通办、极简快办、就近好办已成为长沙政务服务新常态、新名片;服务做到“能优尽优”,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精心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12345热线整合升级成为全市政务服务“总客服”,更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成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千人帮千企”暖企行动、惠企政策“进千企惠万家”等活动直达基层,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志辉介绍,长沙始终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出台务实“硬措施”,营造最优“软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呈现量质齐升良好态势。截至今年8月,市场主体总量达150.3万户,比2012年底的46.5万户增长2.2倍,年均增长13.9%;其中企业达55.9万户,比2012年底的11.6万户增长3.8倍,年均增长19.1%。全市日均新设企业由2012年的63户持续增长到目前的496户,增长6.9倍。特别是今年前8个月新设市场主体23万户,其中新设企业8.3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9.3%、20.4%,增量增速均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二。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着长沙魅力,让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投资者“近悦远来”,选择投资长沙、落地长沙。

质量更高

上市公司数量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

长沙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为企业挂牌上市、做大做强增强“底气”,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新动能。

市政府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邱兵东介绍,近年来长沙企业上市成绩斐然,上市公司实现了“质”“量”双升。截至9月15日,长沙共有A股上市公司(含过会待发3家)83家,数量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全国省会城市第五;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04万亿元,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爱尔眼科、中联重科等一批上市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龙头”效应显著增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长沙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始终烙印着鲜明的发展成色、民生本色和幸福底色。

数据显示,长沙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民之所盼作为施政所为,连续1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30288元、15057元提升至62145元和38195元,实现倍增。

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不仅表现为气派的高楼大厦、宽阔的主干道,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年来,长沙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以年均3.0%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7.8%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0%以上。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率从2013年的53.7%上升至2021年的83.3%,“一江六河”水质优良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55%,居全国省会城市前三。

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长沙,吸引着全国的目光,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与远方”。

正因如此,长沙近几年成为全国人口净流入最大、人才吸引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吸引了280余万各类创新人才集聚于此。人才的大规模流入,是长沙发展的最大支撑,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劲。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吴鑫矾

编辑:彭佩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