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澄澈通透湘江水 绿意盎然长沙城
2022-08-05 14:51:13 字号:

  数说发展  制图/王斌

数说发展  制图/王斌

  生态修复、有机改造、产业培育,综合整治之后的后湖迎来了山青水绿的新发展。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生态修复、有机改造、产业培育,综合整治之后的后湖迎来了山青水绿的新发展。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清晨6时,岳麓山顶,游客和市民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记录红日初升的大美一刻:破云而出的一抹红,清澈流转的湘江水,和绿意盎然的城市一起,组成了这盛夏时节最美的城市生态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长沙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随手一拍皆是风景:这里,目之所及,“长沙蓝”“星城绿”“湘江绿”澄澈通透;这里,行至所至,“噪声静”“土壤净”“人居美”入耳入目。

近年来,长沙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整改、环境风险隐患有效管控、“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长沙蓝”常驻星城

7月的长沙,“蓝天保卫战”鏖战正酣——洒水车、精洗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挖掘机被责令离开工地;智能电表“紧盯”着排污设备的“一举一动”……截至7月8日,今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157天,优良率达到83.1%。

蓝天白云是市民对一个区域空气质量好坏的最直观感受。

十年前,PM2.5频频被提及,空气质量优良率、重污染天数不尽如人意;如今,蓝天早已变为“日常品”,PM2.5早已不再是热议话题。

十年空气质量之变,来自于长沙十年如一日的“蓝天保卫战”。

长沙率先在全省推行空气质量国、省控监测站“点长制”和环境空气质量奖惩机制,始终保持“六控十严禁”的高压态势,常态开展“三级执法、两级巡查”。

瞄准工地不放松。全市升级施工工地“6个100%”为“8个100%”,推广施工现场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出台渣土扬尘管控“三查新机制”,建成渣土消纳场和盾构土环保处置场6448万方。

严控排放出实战。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完成编码登记15541台,实现低排区编码任务和不达标排放双清零;建成8处铁塔高位视频监控点,对露天焚烧垃圾严管重罚;实行领导联片包干巡查监督制严控露天秸秆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5%;14637家规模以上餐饮门店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23万户老旧小区居民家庭完成餐厨油烟治理;严禁在禁燃区域时段燃放烟花爆竹,主城区237家烟花鞭炮销售门店全部停业退出。

整治改造两手抓。全市1070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全市禁燃区内燃煤锅炉清零、禁燃区外特别排放限值改烧全部完成;推进VOCs治理,推广低VOCs含量材料使用;在全省率先建成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平台,禁燃区内燃煤制售点、燃煤锅炉、炉具销售全部清零。

联防联控敢创新。长沙与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益阳等通道城市签订《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及时联动,协调作战;成立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团队,对重点难点污染问题专项研究探讨。

十年来,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3年的54.0%上升至2021年的83.3%,PM2.5浓度从2013年的8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43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从2013年的54天下降至2021年的7天,“长沙蓝”屡屡刷屏,为城市实力圈粉。

“星城绿”水清河畅

在开福区楚家湖畔,一汪碧水展示着环境治理带来的生态之美:由刺苦草和金鱼草组成茂密的“水下森林”若隐若现,栽满水芹、菖蒲的一个个生态绿岛漂浮在湖面,美人蕉、鸢尾、芦竹等植物滨水而立,白鹭栖息其间、飞舞翩跹。

从昔日的“黑臭湖”到如今的白鹭栖居地,楚家湖的变化背后,正是长沙多年坚持做好“水文章”的不竭思考和不懈探索。

近年来,长沙始终把湘江保护和治理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连续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

全域监管,规范整治。市环委办每年铺排并调度水污染防治年度重点任务。全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现对各类水域全覆盖监管。2016年以来,全市共划定市、县、乡等各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10处,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环境问题整治,有效保障了老百姓饮水安全。

污水处理,联网监控。长沙主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14个,污水处理率达98.4%;实现园区工业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并实现在线监控联网和达标排放;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1%;完成325座加油站共1197个地下油罐的改造。

河道水体,高效治理。率先建设主城区入河排口视频监控系统,对主城区93个入河排口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开展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建设圭塘河、龙王港等一批生态补水工程,提升河道水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成为全国第一批黑臭水体消除城市,其中圭塘河、后湖治理模式得到推广。

湘江长沙段水质优良率2012年为91.7%,2015年起实现“全优良”,且年均水质达到Ⅱ类。浏阳河水质优良率2012年仅为22.2%;2020年起,浏阳河水质优良率提升至100%,且2020年黑石渡断面年均水质达到Ⅱ类,水质状况优。2021年,沩水宁乡段、圭塘河、后湖、株树桥水库获评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2年,浏阳河、松雅湖获评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噪声静”“土壤净”扎实推进

“以后可以睡个舒心觉了。”看着一排排隔音屏竖立起来,天心区大托镇披塘村藕塘组居民洪女士由衷感慨。

2021年12月16日下午,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天心分局组织召开湖南力鼎工贸有限公司噪声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现场验收。通过现场勘查,湖南力鼎工贸有限公司噪声超标点位处隔音屏已建设完毕,已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标志着长沙首起涉噪声污染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办理成功。

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是长沙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的最好检验。

近年来,长沙持续开展“三考”静音执法,交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和工业噪声污染防治不断加强,居民噪声污染投诉有效处置,9个区县(市)噪声示范控制区建设基本完成,区域环境、道路交通噪声均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十年来,全市区域噪声和道路交通声环境整体平稳,声环境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强度等级均为“二级”。功能区噪声达标率稳步提升,其中,昼间达标率由2012年的64.3%提升至2021年的100%,夜间达标率由2012年的28.6%提升至2021年的73.8%。

“噪声静”稳步开展同时,“土壤净”也正扎实推进。

十年来,长沙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农用地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风险管控,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

十年来,全市土壤治理与修复项目稳步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人居美”美美与共

“‘黄土’变‘绿装’后,不仅环境更清爽了,空气也变清新了。”天心区暮云街道卢浮社区居民文阿姨最喜欢在港子河路旁两型环保公园进行晨练。

从黄土裸露到春意盎然,卢浮原著小区西侧近千平方米空坪华丽蜕变,生态复绿后的这里栽种了红叶石楠、四季青、红翅木、杜鹃花和吉祥草等植被,成为附近居民“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的风景线。

十年来,全市城乡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美”逐步形成,人居环境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加强监管,复绿复渔。长沙强力推进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完成湘江及主要支流水岸滩地绿化769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2万公顷,对浏阳河、捞刀河等主要支流源头封山育林,推进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开展清船、清网、清江、清河专项行动。长沙市湿地总面积39812.29公顷,湿地保护面积28617.91公顷,湿地保护率达71.88%;有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

废物处置,提能提效。长沙大力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实现全市医疗废物全收集和全处置,积极推动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扩建;全面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登记备案制度、经营许可制度,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清单管理,完成了10645家企业危险废物大调查大排查。

生活垃圾,无害处理。全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新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生活垃圾由填埋向综合焚烧发电的转变;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和餐厨垃圾收集利用,是全国第二批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城市中率先实现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的城市之一。

督察严管,生态为民。长沙全面发挥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的效能,信访处置能力不断提升,群众投诉量持续下降。“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4522起,各项办案数据均为全省领先,有力震慑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基本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以“四严四基”严执法试点为契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率先全省出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强化在线监控、用能监控、视频监控等非现场执法能力建设和运用;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推进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每年开展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共协调处理21起应急事故。

十年来,全市城乡垃圾分类减量全面推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前完成650个行政村的整治任务,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凸显。

见证者说

长沙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侯德君:

构建“大环保”格局 推动长沙绿色发展

提起长沙生态环境之变,环保战线老兵侯德君感触颇深,在他看来,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的生态环境面貌可以说是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性的变化。

10年前,雾霾天气成为了全国许多城市面临的头号难题。面对重污染天气,是不是只能束手无策呢?答案是否定的。长沙持续深入推动蓝天保卫战,如今,“长沙蓝”刷爆市民朋友圈。

10年前,后湖还是一片臭水塘。“违建遍地,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侯德君告诉记者,当时附近的生活污水直排后湖,水域面积一年年缩小,水质也越来越差。长沙强力推进“一江六湖”治理。后湖历经生态修复、有机改造、产业培育,综合整治之后的后湖重获新生,成为集休闲、文艺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艺术园区。

“如今,长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也压得更紧更实了,过去由环保一家‘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远去。”侯德君说,全市各相关部门、企业、社会公众都参与进来,协同发力,“大环保”格局已经形成,长沙绿色GDP的占比逐年增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筑得更牢了。

“非凡十年”大事记

2014年

长沙发布《长沙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长沙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长沙实施史上最严的环保行动,全力让长沙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2015年

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编制

市环委会工作制度正式出台

长沙市首届环保文化节开幕

2016年

长沙市在市区二环线合围区内所有道路(包含边界道路),对无绿色环保标志的机动车实施交通限制通行措施,全天24小时限制通行

2017年

配合中央环保督察

2018年

配合省级环保督察

开启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2019年

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正式挂牌成立,长沙市生态环境局9个区县(市)分局全部完成挂牌,标志着长沙市生态环境工作正式开启垂直管理后的新征程

2020年

配合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

2021年

市委、市政府印发《长沙市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2017年以来,长沙已先后接受5轮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匡春林 彭玮蔚

编辑:彭佩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