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柏连阳院士稻渔综合种养创新团队工作室揭牌暨湖南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宁乡市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启动仪式在宁乡田园牧歌生态园举行。
田园牧歌生态园稻渔综合种养基地。
红网时刻新闻7月19日讯(记者 姚宇超)水清白鹭飞,稻香鲫鱼肥。7月19日,一场“稻田喜事”在宁乡市回龙铺镇田园牧歌生态园上演: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柏连阳院士稻渔综合种养创新团队工作室揭牌,湖南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宁乡市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启动,乡村振兴再添科技力量。
宁乡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宁乡立足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着力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水平。
通过科学规划、布局优化和模式创新,目前,宁乡已在大成桥、回龙铺、双江口、坝塘、花明楼、喻家坳等20个乡镇发展了“稻+虾”“稻+鳅”“稻+鱼”等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模式,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万亩,亩均增收达千元以上,初步构建形成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鱼、粮鱼双赢”的良好格局。
走进田园牧歌生态园,一望无垠的稻田翻滚着波浪,游曳的鱼儿荡起阵阵涟漪,而这灵动的画面背后蕴含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之“道”。
田园牧歌生态园负责人喻超介绍,以前单纯种水稻,平均每亩田产量在1000斤左右,实施稻鱼共生种养后,不仅水稻不会减产,每亩田还能产120斤稻花鱼,综合收益达6000元左右。
而这种模式也是一种“双赢”:水稻为鱼提供丰富的饵料,鱼的排泄物成了水稻天然的肥料。鱼在田间活动能够疏松土壤,让水稻根系更好吸收养分,还能起到除虫除草等生物防控的作用。
“目前,我们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长沙地区稻渔产业发展面积达15000亩,在全省发展合作基地25个。”喻超表示,发展稻渔产业以来,公司效益平均增加了30%以上,稻田里的生物多样性增加25%以上,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减少在60%以上,真正实现“两增一减”。
据了解,刘少军院士、柏连阳院士稻渔综合种养创新团队工作室成立后,将以田园牧歌稻渔工程实验基地为载体,通过引进刘少军院士科研团队研发的优质鱼品种——合方鲫,结合柏连阳院士科研团队稻田杂草治理技术和湖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发的优质稻品种——农香42,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品种组合、技术要点以及生态养殖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打造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长沙样板”。
以院士稻渔综合种养创新团队工作室和湖南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宁乡市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为契机,宁乡将着力推进优质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和养殖资源多元开发利用,大力实施渔业绿色发展行动,进一步推动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标准化生产,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为宁乡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唐卫强)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宇超
编辑:彭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