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豫刚逐一为战友献花
思念,在每一朵鲜花上绽放
在烈士纪念碑前向战友敬军礼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刘琉 罗朴之 长沙报道
“七一”前夕,老兵朱豫刚再次驱车1100余公里,来到魂牵梦绕的广西凭祥,祭扫长眠在南疆边陲的烈士。信守承诺的他,已是连续38年来到第二故乡,拥抱这片为之倾洒热血的土地。
生死之诺:亲密战友不孤单
“碧血尽,忠魂泣。头颅悬,国门立。莫道他无名,青山作证。”
1979年,年仅16岁的朱豫刚,满怀报国志向,与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好儿女们一道奔赴西南前线。
在生死磨砺中,朱豫刚和王幼连、周幸福、小高,成为最亲密的战友。1981年5月的法卡山主攻战前夕,四名壮士郑重相约——若谁能活着回家,要为牺牲的战友扫墓并照顾家人。
这场战斗异常惨烈——身为侦察兵的朱豫刚,身负重伤。与之并肩作战的另外三名亲密战友均壮烈牺牲,其中,王幼连和小高年仅18岁。
来时风华正茂,别时化作绵绵青山。朱豫刚,成为唯一能兑现承诺的人。信守这份生死之诺,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归心似箭:千里回家路
“受年初的疫情影响,一年一度的清明祭英烈活动,被迫推迟。”朱豫刚说,“想起又可以回家去看望牺牲的战友们,我激动得几个晚上都没睡好。”那里有他无数的热血兄弟,长眠在祖国的南疆。他的情感也随之留在了那块边防热土,难以割舍。
这次自驾车从长沙出发,走高速公路到达凭祥市,耗时11个小时。这38年来,朱豫刚往返湘桂两省,总里程超8万公里。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年年祭扫,也让朱豫刚见证了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他回忆:“1984年,我第一次去扫墓,经过三次换乘,又步行20公里才到达法卡山,路上就要耗几天时间。”如今,飞机、高铁、高速,出行方式多样又便捷。
缅怀英烈: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鲜花敬英烈,你们不孤单。4028束鲜花,两万盏长明灯,将四座烈士陵园布置得庄严肃穆又暖心备至。
夏季的凭祥,闷热难耐。年近六旬的朱豫刚,带着一众老兵,以及凭祥市“兵妈妈拥军志愿者”团队,冒着高温、顶着烈日,花了四天时间,才完成这四座烈士陵园的祭扫和布置。
一位志愿者,还把自己的年幼的儿子带过来帮忙,“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青山作证,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来得及享受甜蜜爱情、浪漫青春。”朱豫刚哽咽着说,不会忘记,也没有理由忘记。
榜样力量;心中竖起又一面红旗
烈士的血性需要传承,他们的英名理应铭记。在朱豫刚的感召和带动下,从最初的孤身千里,到如今的数十人团队;从当时的为三名战友祭扫,到现在的四座陵园……朱豫刚的诚信和情义,感召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广东人余瑞熙,自1993年起,每年都随朱豫刚去凭祥祭扫;湖南人符飞龙,至今已连续祭扫20年;侯志国、陆会荣、皮志坚等老兵,也风雨无阻、年年必到。
“战友们的坚强和牺牲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前行的动力。”如今的朱豫刚,被人亲切地称为“长沙虎哥”,其创办的长沙三珍虎园,早已成为乡村游的热门打卡地,还解决了不少退伍老兵以及当地村民就业。
此外,朱豫刚还在衡山启动了“中国虎山 衡山福地”项目,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国家级的“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有望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集观光、休闲、康养、科普为一体的超大型文旅项目。
怀揣梦想,逐浪前行——这是一位退伍老兵脱去军装后,心中竖起的又一面红旗。
来源:红网
作者:刘琉 罗朴之
编辑:贺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