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擦亮国医瑰宝 共享健康长沙
2022-06-15 11:57:15 字号:

  长沙县果园镇卫生院将中医药服务纳入“5G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家庭医生为患者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上门服务。

长沙县果园镇卫生院将中医药服务纳入“5G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家庭医生为患者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上门服务。

  长沙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领略中医药的魅力。图为宁乡市中医医院专家走进金洲镇关山小学,教孩子们制作艾草香囊。

长沙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领略中医药的魅力。图为宁乡市中医医院专家走进金洲镇关山小学,教孩子们制作艾草香囊。

  越来越多的长沙人信中医、爱中医,图为市民在膏方节活动中免费体验雷火灸治疗。

越来越多的长沙人信中医、爱中医,图为市民在膏方节活动中免费体验雷火灸治疗。

  制图/王斌

制图/王斌

一城人文古韵,千年山水洲城。从马王堆最早的中国医学著作,到医圣张仲景坐堂问诊,长沙,始终厚植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沃土,持续蕴养国医精粹的勃发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促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方向、描绘蓝图、明确任务。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

从发掘中医药时代价值到指明中医药发展路径,再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长沙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特别是近年,明确提出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建立完善了中医药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医药服务“基层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频频发力。

如今,在长沙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针灸、推拿、火罐、敷贴等中医药服务项目“遍地开花”;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全程介入、深度参与防控救治,创造了中医药抗疫的“长沙经验”;九芝堂、九典制药、方盛制药等一批中药上市企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一批中药大单品的市场份额跻身全国前列,品牌价值日益显现。

久久为功强基层

长沙实践

“如今屋门口的卫生院就能提供‘简便廉验’中医药服务,看病就医很方便!”81岁的黎奶奶因肱骨大结节骨折,在长沙县中医医院做了手术,出院后康复期间如果仍到县级医院治疗,往返需要坐一个小时的车,耗时耗力。得知长沙县中医医院骨外科主任王顺志定期在家门口的北山镇中心卫生院坐诊,黎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在该卫生院做了4次中药敷贴,口服中草药治疗,现已痊愈。

北山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介绍,长沙县中医院不仅定期派专家来卫生院坐诊,还安排副主任护师熊再花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深入卫生院住院部,指导带教中医护理工作,真正实现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目前,该卫生院的护理人员均掌握了铜砭刮痧、放血疗法等10余项中医技术。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强了,服务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果园镇卫生院将中医药服务纳入“5G智慧健康养老”模式,结合家庭医生个性化服务,在智慧医养服务平台上线了6组“互联网+中医康复个性化服务”,推出中风康复治疗、孕产妇中医药保健、产后中医康复治疗等共11个服务包,为患者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上门服务。

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在全市各个区县持续推进。芙蓉区卫生健康局与长沙市中医医院签订《中医药联盟框架协议》,共建中医药发展联盟,逐步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一中心一特色”。“现在孩子稍有不舒服,我会先带她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做中医药治疗,尽量不输液。”家住开福区东风路的戴女士表示。

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基层中医药底气越来越足。宁乡市72岁的刘奶奶患双侧股动脉栓塞,不得不终日卧床。病人的家属找到宁乡市中医医院,该院采用“温阳通络法”对病人予以针灸治疗,同时辅以中草药同治,不出三周,病人康复,下床行走自如,双侧股动脉栓塞消失。近年来,宁乡市在各医院积极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灵活运用10类30余项中医非药物诊疗手段。宁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研发的“四海之腧取穴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技术”在全省推广,针灸理疗康复科成为全国农村医疗机构特色重点专科和市级医学重点专科,中医眼科、中医肛肠科、中医中风科成为湖南省重点中医专科。

“在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基层既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是群众需求旺盛的地方。”长沙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负责人介绍,长沙一直把“强基层”作为中医药强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持续10年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让中医药服务的触角深入阡陌乡村,走进街巷里弄,造福基层群众。目前,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标准化中医馆。其中6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15种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40%以上的能够开展20种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8个区县(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长沙市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长沙新政

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质量直接关乎老百姓的获得感。自2021年起,长沙市启动中医药服务“基层惠民”工程,继续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提质改造,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规范开展6类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0%的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25%。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的医师,或者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100%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西会中的乡村医生。

推行家庭医生中医药个性化服务包,针对0至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推广3项以上中医治未病技术,让中医药在保障群众“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薪火相传育人才

长沙实践

“早期调神止痛、行气活血;中期接骨续筋、舒筋活络;后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每一期选取穴位和刺灸方法都有不同……”近日,在长沙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学科大主任杜革术手把手向弟子翟伟、张衡才传授自己的原创核心技术——针灸分期治疗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应用。这项技术主要针对骨折患者采用针灸三期进行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前不久,杜革术获评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翟伟、张衡才成为他的学术继承人。未来3年,杜革术将把中医针灸治疗的精华内涵以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传承发展下去。

在该院内分泌科,“80后”副主任医师杨金颖拥有了一大批“中医粉”,在她坐门诊的日子,总有不少人经亲朋好友介绍过来问诊。杨金颖和该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刘振学,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蔡进的学术继承人。经过3年的师承学习,两人已经顺利完成结业考核,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同意出师。

“3年零距离的师承学习,让我更加明白精湛的医技并非一朝一夕可以习得,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必须肯下苦功。”杨金颖说,导师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望闻问切、针灸推拿、临证问诊,潜移默化中,博大精深的中医技术,在手指拿捏之间、在百味甘苦之中流淌,导师的一言一行让她明白了治病必求于本、 “医心”和“医身”同样重要。

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院校教育系统化,打基础,批量大;师承教育易得真传,尤其在中医临床经验方面优势明显。近年,长沙把师承教育作为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提高中医药人才质量。

2016年,长沙市启动名中医工程,评选出首批10名长沙市名中医;2019年评选出第二批长沙市名中医和首批名中药师共12名,成立了19个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重点培养学术继承人。长沙市中医医院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成立各级各类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0余个,8位长沙市名中医为市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刘定安、蔡进、卿照前分别成为全国和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通过以老带新,帮助年轻医师修炼内功,积累临床经验、技巧、方法。

长沙新政

从2021年起,长沙启动实施中医药“神农人才”工程。5年内,遴选不少于100人师承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学术流派名老中医药专家等,实施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培养本土优秀中医药骨干人才;选送不少于100人到全国领先的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培育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带头人。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如何传承发展?除了手把手地传授,还将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

藏在民间的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如何传承?通过收集筛选,要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

如何加快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加紧开展“西学中”培训和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乡村医生和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通过院校教育、师承培养等方式学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凡通过考试取得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或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并在协议确定的村卫生室从业的乡村医生和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按1万元/人标准给予补助;加强符合条件的农村订单定向中医专业医学生免费培养。

如何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将完善以品德、能力、实绩为导向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推动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使用与职称晋升制度。

……

通过大力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由中医药领军人才、学科(专科)带头人、骨干人才、实用型人才和中西医结合人才组成的长沙中医药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中医药国粹惠及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

传承发展谱新篇

长沙实践

陈爷爷是一名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经常尿频、尿刺痛、夜尿多,加上腰腿疼痛等老毛病,每年要辗转多家医院多个科室治疗。最近,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这次在朋友的推荐下,住进了长沙市中医医院的老年病科·中医经典科。医护团队给老人开展了火针、电针、刺络拔罐、耳尖放血等中医特色治疗,配合中药治疗,老人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顺利康复。

202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长沙市中医医院积极响应,中医经典科于2021年11月开科。科室主任李文龙介绍,中医经典科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结合名老中医的经验,运用中医主导的方法和技术开展诊疗,打破传统临床病房的专科病种限制,解决患者多病共存、病情复杂的难题,针对内、外、皮肤、五官等各科的疑病、难病、杂病均可治疗。运用中医经典指导临床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也有利于年轻中医师打下扎实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临床。

针对中医优势病种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建立中西医协同病房、中医馆,让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也成为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2021年,在长沙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感染病中心联合建立中西医协同病房,实施中西医联合查房、无缝融合的管理模式,加强中医药在感染病诊治中的应用。

家住郴州的刘奶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在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肝功能异常,转至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住院。刘奶奶病情复杂,合并肺部感染、心包积液、低蛋白血症等10余种疾病,入院时精神萎靡、发热、食欲差、反复呕吐。针对刘奶奶的情况,医护人员及时采取了中西医联合查房的诊治模式,在护肝、护心、抗感染、输注白蛋白、营养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考虑为肺痨病、气阴两伤,给予了中医经典方白虎汤合月华丸化裁,服完4剂中药后,老人未再发热,精神食欲好转,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咳嗽咳痰明显好转,不久便顺利出院。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自2020年以来,在长沙市治愈出院的40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本土确诊病例279人),中医参与治疗率达100%。长沙市第一医院牵头制定了三版《长沙市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推广中医治疗新冠的“长沙经验”。市县中医医院组织名老中医药专家团队,对新冠变异病毒导致的新冠肺炎进行临证分析,结合本地区气候和人群体质特点,制定预防病毒中医药方剂,免费提供给来院就医的患者和防疫工作者、隔离酒店人员。今年4月15日,长沙市中医医院组建50人援沪医疗队,负责上海古丹路方舱医院6号楼的医疗工作,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350人,出舱348人,转诊2人,除足月孕妇、婴幼儿外,实现在舱患者中医药治疗率100%。

长沙新政

长沙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我市大力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搭建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平台,并于2021年8月出台了《关于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多项措施直接惠民,比如城乡居民在中医类医院住院医保待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市级及以下中医类医院住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降低住院起付线,市级一类收费标准医疗机构降低200元,二类及三类收费标准医疗机构降低100元。支持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将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中医优势病种,优先纳入按病种分值付费范围,并根据历史费用情况、参考价格变动、政策调整等因素,合理确定病种分值,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价值。加快推进医保定点中医医疗机构异地就医联网结算,鼓励各级中医类定点医疗机构主动申报,及时将其纳入全国异地住院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争取实现“定点一家、联网一家”提升我市中医医疗机构区域辐射力,提高人民群众享受中医药服务的便捷度。

长沙还将支持市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经典病房治疗院区,并在运行机制、诊疗模式、收费定价、合作办医等方面大胆创新,打造中医内科、外科、肿瘤、康复诊疗和治未病等5个中心。进一步探索中医慢性病管理“防—控—管—治”四位一体新模式。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医护人员上门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预防、治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在养老和安宁疗护中的优势,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设置安宁疗护科室,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推进疑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探索建立优势病种中医会诊和联合查房制度。

弘扬国粹展风采

长沙实践

“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做香囊吗?艾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年端午节前夕,宁乡市中医医院专家走进金洲镇关山小学,开展“端午艾草香 关注眼健康”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中医眼科副主任医师瞿维,帮助孩子们了解护眼穴位和按压手法,传授正确的用眼护眼知识;内科支部书记林慧、制剂科副主任何杰将“艾香囊”的制作材料搬进教室,带孩子们认识艾叶、丁香、苍术、薄荷、石菖蒲、藿香等中药材,手把手教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国潮香囊”。

近年,长沙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领略中医药的魅力,培养中医药文化情怀;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长沙站活动、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讲座和义诊、膏方节等,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学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近日,长沙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的学术流派“湘一正骨”,成功加入长沙市天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当归活血液”“三黄散”“黑膏药”等为代表的“湘一正骨”老字号特色制剂至今盛用不衰,疗效显著,学派经过七十余载发展,一次次蝶变,现在优势病种涵盖大部分创伤、脊柱、关节、运动医学、手显微、骨病等,并设立相关亚专科,其规模影响在全省居于前例。

在长沙市中医医院的健康驿站,医院的中医药特色制剂,以及医院调配的中药药膳、保健茶、保健枕、香囊等都在此陈列,由湖南省、长沙市名中医、名中药师等资深专家提供健康咨询、开方问诊等服务。

湖南省名中药师、医院药学部教研室主任邓曼静介绍,医院很多中药制剂广受市民青睐,设立健康驿站,将中医药特色制剂集中一处,打造一个中医药展厅,同时设立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区域,让市民不用进诊室,就能便捷地买到质优价廉的中医药产品,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同时,该院还开通了互联网医院,为市民提供线上开药、快递上门等服务。

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负责人介绍,近年长沙出台了各种发展院内传统制剂的激励政策,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以来的长沙市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备案给予2万~10万元的经费补助。支持市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区域中药制剂中心,为不具备条件的医院代为加工院内制剂。支持制剂在医联体中使用,促进中医药非遗和学术流派保护和发展,做好名老中医验方药剂保护传承。

开展中医药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是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长沙市侨办多次组织中医药专家组成“中医关怀团”,为海外侨胞提供健康服务,对海外中医从业者进行培训,宣传中医药文化。

有一次,“中医关怀团”在菲律宾义诊,当地华侨佘先生多年深受肾结石的折磨,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去寻医问药。湖南省名中医、长沙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卿照前为他开了独创的“排石汤”。当“中医关怀团”离开菲律宾,抵达印尼雅加达时,佘先生乘坐飞机跨国追赶而来。“您开的药两剂下肚,就让我排出了部分结石,麻烦您再帮我开些药。”佘先生对卿照前的医术赞不绝口。

长沙新政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根基和灵魂。2022年起实施的《长沙市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勾画了未来几年长沙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新蓝图——

到2025年,创建1个以上的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2个以上的市级中医药文化校园基地,建设4个以上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知识角遍布各区县(市);

建设马王堆、仲景祠等一批中医药文化地标,推动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的融合,创作中医药文化精品;

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长沙站等中医药系列宣讲活动,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普及太极拳、八段锦和药膳食疗等养生保健方法,进一步提升群众的中医药健康素养。

药材飘香产业兴

长沙实践

7岁的丹丹(化名)玩耍时不慎摔断右手尺桡骨,医师为他做正骨手法复位:助手和家属分别反向牵拉开患儿的手腕和上臂,医师在前臂骨折处画上线,然后快速端起、按压,短短一二十秒即完成断骨对位。上药、包扎后,孩子止住了哭声,跟着掉泪的家长终于安下心来。

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社港镇卫生院)手法正骨室,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相比手术切开复位,手法复位痛苦轻、恢复快、不留疤,费用也少很多。这个“绝活”,正是医院安身立命的“江氏正骨术”。古稀之年的江林是“江氏正骨术”的第三代传人。在江林的倡导下,医院确立了三条“铁律”:能手法复位的,坚决不动手术;能门诊治疗的,坚决不收住院;能用钢针的,坚决不用钢板。

经口口相传,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的影响力辐射至长株潭、湘赣边甚至其他省份。医院的年门诊量超过30万人次。随着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提升,一条以正骨医药为特色的全产业链在这个边陲小镇慢慢形成。

为弥补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接待能力尤其是康复床位的不足,社港镇吸引社会投资建成江氏康复医院,于2020年投入使用,新增床位600多张。两家医院的业务收入,加上治伤散、活血散等获国家专利的药剂收入,每年超过3亿元。

与此同时,社港镇全力围绕正骨医药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招商;镇上的艾草种植基地生机盎然,加工成艾条,不愁销路;“超级乡镇医院”还给当地的文旅产业带来加持效应,这个人口不过5万人的偏远小镇,每年吸引的客流超过100万人次;港龙世纪医养综合体、正骨医药制造工业聚集区、全域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等产业项目都在加快推进,一个“全国知名、全省唯一”,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正在“出圈”。

近年,社港特色小镇的飞速发展,是长沙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长沙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境内有中草药486种,属全国和全省重点品种的30个,中药材资源的种类和贮藏量均名列全国前茅。其中浏阳、宁乡两地有药材资源1470多种,重点品种240多种,桅子、黄精、玄参、杜仲、茯苓、玉竹、白花蛇舌草等10多种道地名优中药材弛名中外。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8.18万亩,年产中药材6.86万吨,总产值2.85亿元,“宁乡栀子”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生物医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企业阵营不断壮大,总产值1380亿元,拥有超规模的中药饮片公司10家以上。其中,年产值过10亿元的中药生产企业有九芝堂,过20亿元的中医药流通企业有国药控股,九芝堂、九典制药、方盛制药等一批中药上市企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一批中药大单品的市场份额跻身全国前列,品牌价值日益显现。九芝堂以超过100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华老字号品牌榜”前列,驴胶补血颗粒、六味地黄丸等产品市场份额跻身全国前三。

中医药特色足浴、按摩、理疗等养生保健服务业的发展,在带动就业的同时,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普及。颐而康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拥有100家直营品牌店、6家中医医疗门诊部、1家颈肩腰腿痛专科医院、1家保健研究所、1所职业技术学校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并设立经教育部门批准成立的中等职业学校,员工近5000人,是全国规模最大、项目最齐全的中医保健连锁企业之一。

长沙新政

实现中医药大市向强市的迈进,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2022年5月起,实施的中医药“产业振兴”工程,长沙明确了建设中药材大基地、培育中医药大健康市场、发展中医药多业态等三大任务。

到2025年,实现中医药产业规模更大,标准化体系更加完善,健康服务领域更具活力,中医药品牌优势更加彰显,中医药科技创新更加务实的产业目标,中医药产业跻身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建设1个以上市级中药标本馆、1个以上市级道地与特色药材种质资源库、1个市级中药材与中药饮片标本库、2个省级道地与特色药材良种繁育基地、3个“定制药园”。加强中药新药的创新研发,新增培育1个以上年销售过亿元、1个以上年销售过5亿元的中药大品种,建设3个市级区域中药制剂中心。开辟至少1条康养精品旅游线路,打造2个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在向中医药强市迈进的过程中,在高水平建设健康长沙的征程中,长沙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持续擦亮中医药这块金字招牌,让更多市民受益于中医药的发展。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放 尹新发 饶敏

编辑:彭佩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