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以爱“护”生命 天使在人间
2022-05-12 10:40:25 字号:

以爱“护”生命 天使在人间

  援沪护士周阳在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重症病房护理患者。 受访者供图

援沪护士周阳在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重症病房护理患者。 受访者供图

  助产士何维与新生儿父母共享喜悦。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雨滴 摄

助产士何维与新生儿父母共享喜悦。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雨滴 摄

编者按

挽救生命的紧急关头,你们忘我投入;平凡琐碎的护理工作,你们传递温暖。

你们用逆行的身影,给患者带去康复的希望;你们用温润的双手,迎接新生命的第一声啼哭。

你们脸上的印痕,见证了风险与无畏;你们衣衫的汗水,记录了艰辛和奉献。你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我们的生命;你们让我们相信,天使在人间。

在第111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这群可爱的人——护理工作者,见证他们的坚守与奉献,感受他们的专业与敬业,体验他们的苦辣与酸甜。

援沪护士周阳:更多患者转出重症病房,是我们最好的节日礼物

护士名片

周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医学博士,护理从业28年

“一转眼来上海20多天了,目前19名危重症患者转出了重症病房,这就是给我们最好的节日礼物!”国际护士节来临,在上海抗击疫情第一线,湖南省援沪医疗队的白衣天使依然坚守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30名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护理尖兵,奋战在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重症病房,绘就了铿锵有力的战疫群像。

11日,记者连线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第一分队护理组长、湘雅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周阳,听她讲述这群重症病房最美守“沪”者的故事。

记者连线

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所在的黄浦区老年人口多,改建为新冠救治定点医院后,收治的病人一多半年龄在80岁以上,自身基础疾病严重,因而危重症患者不少。

“我们接管的重症病房目前累计收治了27名患者。”周阳发扬湘雅医院精细化管理特色,牵头成立呼吸治疗、营养管理、体位管理、睡眠管理等6个护理小组,为患者提供六位一体的专业、人文护理。

在周阳的带领下,湘雅医院援沪护理团队设立了专职呼吸治疗师,参与快速反应团队,协同医师深入全院各病区进行评估筛查,筛查出潜在危重症患者和重症患者,根据重症程度优先收入重症病房,实现重症救治“关口前移”,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瑞金医院建立联合护理部,开展护理专业联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对非重症专科护理人员进行线上培训和实地指导,降低患者变为重症的发生率。

连线过程中,周阳说得最多的是对战友的点赞和感谢——孙士昌是一名憨厚的男护士长,无论是高难度的技术活还是跑上跑下的重体力活,总是抢在最前面;有的援沪医疗队缺乏重症病房护理经验,唐运姣二话不说接下了去外省医疗队管理、带教的任务;李丹梅专业能力强,凭借B超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等技术绝活解决临床问题;周霞负责医疗队的后勤保障,1.53米的小个子变身为“女汉子”,每天负责大量物资搬运清理、入库出库。

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转出了重症病房。101岁的成奶奶身患多种慢性病,感染新冠肺炎后,又出现了蛛网膜下出血,初入重症病房时头痛剧烈、神志不清。周阳带领护理团队24小时守在老人身边,关注病情的点滴变化,配合医生积极救治,终于让成奶奶顺利拔管、神志转好。老人转出重症病房那天,周阳握着她的手,向她竖起大拇指。“老人第一次朝我露出了笑脸,眼里有了光彩,那一刻我和战友们都特别感动,感觉自己的工作很值得。”周阳说。

连线感言

新冠肺炎重症病房的护理工作格外紧张忙碌,周阳下班后还要负责大量的管理、培训、督导工作,只能在下班途中接受记者的连线。她不愿多说自己,说起护理团队成员却滔滔不绝。记者深刻体会到这群最美守“沪”者的专业和敬业,也相信有了他们的全力以赴、同舟共济,上海一定能早日实现住院病例清零。

急诊科护士刘燕萍:我们的工作,就是与死神赛跑

护士名片

刘燕萍 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专科护士、主管护师,急救护理组组长,从业12年

“早上6时起床,6时30分从河西家中出发,换乘两路公交车,7时15分到医院……”这是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刘燕萍10多年来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更换工作服、护士鞋,盘好头发……7时30分,她准时进入科室。

5月10日,护士节前夕,初夏细雨微风。记者跟班刘燕萍,从她早上进班开始。

记者跟班

“首先检查接用物,包括抢救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抢救药物及物品是否充足,分诊台区域卫生是否符合要求……”早间,记者随着刘燕萍的介绍,依次从留观室到抢救室,问候每个患者及家属,帮患者整理床单、更换被套,开窗通风。一句句暖心的话,让患者如沐春风。

8时30分完成早交班后,刘燕萍开始分诊台工作,不停地回答询问:去哪里挂号?到哪里送“化验”?卫生间在哪里……反复讲多遍,直到对方弄明白。

“急诊科病人病情变化很快,随时有危险,家属一喊‘护士’,就得赶紧冲过去看病人病情。”刘燕萍说,有时一天有200多个病人号子,进抢救室的患者就有五六十个。她当天的工作时间是从早8时到下午6时,除了中午大家轮换着在休息室吃中饭外,没有谁可以停下脚步。

“请增派一名120护士,迅速出诊!”11时13分,医院120呼救台接到芙蓉中路湖南日报宿舍13栋一个求助电话,患者家属称,其父亲81岁,乏力、有心脏衰竭的迹象。当班医生祁慧在电话中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后,护士刘燕萍、司机刘启明及记者等4人携带急救药箱及抢救设备登上120救护车,11时15分出发。

120救护车一路鸣笛,11时20分到达目的地。“爹爹,您不用着急,医院就在附近,马上就能得到治疗……”患者的神志较为清醒,但脸色苍白、没有言语交流,透露出满脸焦虑,刘燕萍不停地安慰患者,为其进行生命体征检测,迅速给予鼻导管吸氧。接着,几人共同把患者转运至抢救车上,并做好保暖措施。

一上车,医护人员边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边通知医院。11时30分回到急诊科,患者被运至抢救一室“抢一床”。医生从家属处了解到病情,患者之前有心力衰竭、冠心病、糖尿病,进行过冠脉搭桥术……11时32分,医生下达医嘱,急救护理组成员迅速为其吸氧、快速测血糖、心电监测、核酸检测、重症全套测定……紧张忙碌1小时后,患者开口自诉感觉好了些、胸闷缓解。

“晚上9时,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10分钟后,老人被转往了心内二科住院继续治疗。”当晚9时20分,下班后的刘燕萍告诉记者这个消息。

跟班感言

“生命可贵,哪能轻言放弃,我们的工作,就是与死神赛跑!”急诊科医务人员每一份坚守的背后,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助产士何维:母婴平安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护士名片

何维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助产士、主管护师,护理从业15年

在人们心中,医院就像一叶方舟,承载着人间的生老病死。

“生”给人带来希望和欢笑。医院产房几乎每天都会迎来这样的幸福时刻,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从这里平安降生。

记者跟班

“来,握着我的手,深呼吸,吸、呼……哎,非常棒!”10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只见助产士何维正轻轻握着产妇的手,轻声细语地安抚着产妇的情绪,时不时帮她擦拭额头的汗水,听到随床胎心监护仪有异动,便指导产妇慢慢深呼吸。

今年34岁的何维,从事护理工作已有15年,曾是医院最年轻的责任组长,多次获得“优秀护士”等称号。她说,这些言语看似普通,却让孕妈妈增加了自然分娩的信心。

产科是新生命的起点,面对两个人的生命,产科护士除了爱心、细心和责任心,还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产妇的紧张、焦虑需要安慰和解释,胎心的变化需要随时监测、及时处理,遇到危急的脐带脱垂、大出血等意外情况,助产士更必须时刻警惕危险信号的征象,真正做到化险为夷。

何维向记者讲起发生在不久前的一个深夜的故事:一名产妇术后突然发热,刚出生的宝宝也在一旁哭闹不止,家属束手无策。何维听到哭声后立刻赶到病房,抱过新生儿进行安抚,用温水给产妇全身擦浴后更换衣服,协助产妇喝下温水,仔细地告知可能引起发热的原因及可以采取的物理降温方法,并指导家属如何正确观察和护理新生儿,缓解了产妇和家属的紧张情绪。

那天晚上,她无数次巡视病房,一遍遍地协助产妇温水擦浴,直到产妇体温恢复正常。产妇退烧后,感激地说道:“当我们都手足无措的时候,是何维一次次轻轻推开病房的门,为我护理。那些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天使,也让我睡得特别安心。”

忙活了一上午,快到午休时间,此时一位三孩妈妈宫口已经开了四指,何维立即又投入到迎接新生儿的工作中,“我没有刻意算过工作以来接生了多少个宝宝,这个数字不能代表我做得多么好,母婴平安才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跟班感言

何维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母婴平安”,在工作中一双眼睛时刻在捕捉产妇和家属的需求,因为始终秉承“敬佑生命、守护健康”的初心,才能带来更好的健康照护,将温暖送到更多地方。

网约护士唐灿:看到病友的笑容,就有成就感

护士名片

唐灿 湖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三科主管护师, 从业13年

“叔叔,最近感觉怎么样?今天我来给您换药盒、换蝶形针。”5月10日中午12时许,记者跟随唐灿走进长沙望城区某小区,为病友欧阳先生上门做居家护理。

唐灿是湖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三科的一名主管护师,也是疼痛护理方面的网约护士。正常工作之余,她把大部分空闲时间都奉献给了往来病友家的路途和上门居家护理。

记者跟班

10日,记者来到省人民医院麻醉三科时,唐灿正在整理患者资料。

“今天,我们上门做居家护理的病友是一名肺癌患者,2014年确诊,后来发生骨转移,做了镇痛治疗,接受抗肿瘤治疗后,目前是带瘤生存。”唐灿介绍,去年患者在医院麻醉三科做了鞘内镇痛泵植入术,每25天要换一次药盒,且药量控制和护理需要专业的医护来实施。

与科主任张宇详细沟通患者的病情、用药剂量后,唐灿快速做好上门居家护理的准备,11时30分许,记者跟随唐灿驱车前往病友家。

路上,唐灿说起了她当网约护士的初衷。“2019年,我接触了一些癌痛患者,触动很大。记得有一个18岁的姑娘,刚上大学一年级就被查出癌症,疼得大汗淋漓,一天要换30块毛巾。”唐灿说,看到这类特殊群体居家护理的缺失,她重新思考自己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希望自己能够为患者多做一点事,做一个更有温度、更有情怀的护理人。”于是,她报名参加医院的多次培训,2019年顺利通过资质考核,成为一名网约护士。

“叔叔最近身体如何?”“身体还好,能吃能睡,还能做不少家务活。天气晴朗时,还在小区里遛狗呢……”12时许,唐灿走进欧阳先生家里,和他像老朋友聊天一样沟通起来。

换上白大褂,进行手部消毒,戴上一次性手套,唐灿弯下腰仔细查看患者的创口及周边皮肤情况,之后熟练地进行碘伏消毒、覆盖纱布、更换镇痛泵止痛药物,进行输液港和镇痛泵的维护,并就日常护理、饮食等进行健康指导,一遍一遍叮嘱注意事项。离开时已是下午1时左右,“正好可以赶上下午的班。”唐灿说。

至今唐灿已为患者提供上门居家护理50多次,有时开车两个小时去湘潭的乡镇,有时坐高铁去岳阳……空余时间都给了网约护理,她与两个分别上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相处时间越来越少。

“来来往往这么奔波,累不累?”记者问唐灿。她笑了:“还行。做了网约护士才发现,那么多病友需要上门护理,我们多做一点,病友就能方便不少。看到他们的笑容,就有成就感。”

跟班感言

唐灿在三甲综合医院上班,平时工作量就很大,网约护理服务都是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像唐灿这样专业技术精湛、护理经验丰富的执业护士,多有小孩和家庭,面对越来越多的患者需求,难免分身乏术。期待更多的医院、护理人员参与到居家护理中来,进一步拓宽居家护理服务领域,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彭放 杨蔚然 徐媛 杨云龙

编辑:彭佩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