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长沙12月10日讯(通讯员 李倩)村规民约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也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金钥匙”。在浏阳市永安镇,当地纪检部门结合“清廉单元”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推动屋场内村规民约与时俱进。
“我们这里八个组,都姓于。我看到族谱里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为什么不推广一下呢?”于建起是芦塘村盘古合作社负责人。在芦塘村党总支的动员引导下,他回到村上苦心钻研农业种植,随后又响应号召投身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今年8月份,镇纪委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内部巡查的一次调研走访中,于建起向工作人员表达了他的思考,“现在硬件条件好了,老百姓日子不愁。可是一些好的老习俗、老传统也开始被遗忘了,发展所带来的矛盾问题也很明显。”于建起的担心被镇纪委写进了调研报告。
那,怎么来解这个题?镇纪委在反复与村党总支沟通后,决定结合《于氏家训》里的部分篇章,对现有的村规民约进行更新补充,新增奖学、奖育、奖善、奖业、奖德等相关内容,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屋场社风民风的要求纳入,并确定了由政府把关,村上牵头,屋场带头人、老党员执笔,屋场村民共同审议的修订流程。
在镇纪委和村上的鼓励下,于建起、于芝林、钟统明等数十位离任村干部、老党员、屋场带头人、热心群众纷纷志愿参与到村规民约的编纂工作中来。他们不仅搜罗整理出原有一部分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通过上户走访掌握了包括垃圾倾倒焚烧、滥办酒席、公益心淡薄等来自村民群众的困扰和诉求。“每个人都是屋场主人,怎么搞我们自己有话语权,也有推不掉的责任义务。”在一次次的交心中,村民们认真参与、积极讨论,“主人翁”意识觉醒。
二十天后,经过多方审阅,新版的芦塘村湾里屋场《村规民约》终于出炉,从为人处世到立业报村,从家庭教育到邻里守望,从门前三包到移风易俗,新版条约对屋场作风、家风、民风划定了全方位的2.0标准,并在随后的屋场会上一次性通过,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为了使大家熟于心、用于行,村上对条约进行精简浓缩,做成了132字的《村规民约》上墙版,公示于屋场内每一户人家房前。
继芦塘村的成功探索后,当地又陆续在多个屋场进行推广实践,明确要求将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天价彩礼、薄养厚葬、遵纪守法、公共安全、孝老敬老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范围。接下来,纪委将会同民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对机制运行和功效发挥做进一步的评估完善,例如探索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村规民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确保规约代表村民集体意志,符合当前工作要求;健全完善奖惩办法,突出村规民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约束性等,让良好的行为规范成为一种内心自觉,成为清廉文化在基层的有效载体,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李倩
编辑:韩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