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何时花落星城
2021-12-08 10:30:58 字号:

  图为山河智能无尾小挖正在批量发货。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规模约占中国的33%,是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最佳候选者。 长沙晚报通讯员 廖宁供图

图为山河智能无尾小挖正在批量发货。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规模约占中国的33%,是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最佳候选者。 长沙晚报通讯员 廖宁供图

不久前,工信部批复新组建5G中高频器件、玻璃新材料、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智能语音等4家创新中心。至此,全国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达到了21个。

从已批复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布来看,全国形成“东部多极、中西一带”的分布格局。21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北京、广东分布有3家,上海、湖北、江苏、安徽各分布有2家,湖南只有1家,为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位于株洲。

根据工信部规划,到2025年,我国预计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未来几年,长沙是否有机会?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有望从哪个领域诞生?对此,记者进行了梳理和盘点。

最佳候选

2016年8月,工信部印发指导文件,提出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拉开了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序幕。

从已批复的21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来看,领域分布极其广泛,包括高端智能化家电、增材制造、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农机装备、先进计算机等,传统产业与新兴行业均有布局,且每个领域暂时只有1家。

记者梳理发现,工程机械作为中国制造业支柱产业,目前该领域尚无1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可以想象的是,伴随2025年目标日益临近,工程机械领域设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放眼全国,谁来挑头组建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素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之称的长沙,可能是最好的候选者。

先看一组长沙实力数据:202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目前产业规模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约占中国的33%、全球的8.5%;拥有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4家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50强企业;拥有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产品,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

再看长沙亟需破解的难题:同国际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成熟区相比,长沙乃至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的知名零部件制造企业较少,发动机、高端核心液压件、核心电器配套件等多依赖进口,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不能忽视的是,当前长沙面临的核心关键零部件和产业配套问题,并不只是一省一城之痛,更是整个工程机械存在的共性问题。

而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初衷,就是通过突破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优化制造业创新生态环境,从而提升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无论是产业规模、企业实力、创新能力,还是直面行业短板的能力,长沙都应一马当先,抢占先机。

尚有压力

长沙能否担当组建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的重任?

从全国工程机械产业布局来看,目前国内工程机械重镇除了长沙,还有徐州、柳州、北京、厦门、济宁、上海、潍坊、包头等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实力强劲的工程机械代表。这意味着,工程机械领域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候选城市并不在少数,

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考核评估办法中,或许可以窥见长沙的另一重压力。

根据工信部考核和评估办法可以看出,此前组建的21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主要是从全国各地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而来。

来自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湖南目前形成了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1家领跑,功率半导体、智能网联车辆测试、智能运载系统等10家省级创新中心跟跑的发展格局。

其中,长沙市发挥本地产业优势和创新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创新中心,已经拥有省级创新中心7家,涉及智能网联车辆测试、智能运载系统等领域,工程机械、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创新中心创建工作还在持续推进中。

这意味着,长沙组建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还需要一段时间去积累沉淀。

从具体考核内容来看,评估包括创新中心的研发力量、共性技术突破、产学研协同、突出市场导向、成果转移转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情况等6个方面。以创新资源考核内容为例,工信部将重点考评创新中心固定研发队伍人数、比例、行业技术领军专家情况,以及研发投入强度,上述大小指标都将是长沙要闯过的一个个关卡。

专家认为,面对重重困难,长沙争创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这一实体创新平台,可由政府主导,企业、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引进人才,单独运营,抱团创新,改变单打独斗的创新形式,聚焦发动机、变速箱、液压件核心关键零部件和共性技术攻关和突破,解决湖南乃至全国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难点问题,同时可提高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科技创新实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