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长沙生活垃圾分类步入“快车道” 处置量实现“三增一减”
2021-11-01 09:33:07 字号:

长沙生活垃圾分类步入“快车道” 处置量实现“三增一减”

  长沙县厨余垃圾清运车在楚天世纪城西苑进行“以桶换桶”。长沙县垃分办供图

长沙县厨余垃圾清运车在楚天世纪城西苑进行“以桶换桶”。长沙县垃分办供图

  随着生活垃圾清洁焚烧二期项目的全面投产,长沙正式与垃圾填埋告别,进入生活垃圾全量焚烧新时代。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随着生活垃圾清洁焚烧二期项目的全面投产,长沙正式与垃圾填埋告别,进入生活垃圾全量焚烧新时代。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岳北社区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桶边指导员”正在引导居民分类投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 摄

岳北社区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桶边指导员”正在引导居民分类投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 摄

  城管执法人员对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 摄

城管执法人员对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 摄

  全市各个社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  市城管执法局供图

全市各个社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  市城管执法局供图

  制图/易昊

制图/易昊

生活垃圾分类,“分”出的是绿色新生活,也是文明新风尚。

去年10月1日,《长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的实施不仅让长沙垃圾分类进入“法治时代”,也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步入了“快车道”。

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2021年9月,全市居民个人和单位平均每日产生厨余垃圾1900余吨、可回收物3000余吨、有害垃圾约1吨、其他垃圾约6900吨。与《条例》实施前同期相比,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量实现“三增一减”:厨余垃圾日均分类收集量增长17%、可回收物增长90%,有害垃圾日均分类回收量增长23%,其他垃圾日均处置量下降1.3%。

《条例》实施一年内,全市累计进行宣传培训9000余次,各级城管部门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3.6万余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000余次,办理生活垃圾分类案件1300余起。

目前,长沙已基本构建了以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为基本类型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链条体系,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应逐步显现。截至9月底,2021年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21%。

一场“革命”

有效遏止“垃圾围城”,高位推进分类减量

实行垃圾分类,既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它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2016年底举行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要求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2017年3月,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长沙被列为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重点城市之一。2017年底,住建部下发通知,要求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指示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垃圾分类是一次发展观“革命”。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对于破解“垃圾围城”、推动绿色发展、形成文明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长沙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长沙人口突破千万,人口增速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跻身全国14座特大城市之一。

与人口增速相对应,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迅猛增加。2004年,全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1700吨。到2017年,这个数字已接近8000吨,末端处理环节面临巨大考验。

如何有效遏止“垃圾围城”的势头,减轻城市重负?推行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回收利用被加速提上日程。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建立了高位推动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市级高位统筹、区县政府负责,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重大设施建设、政策实施引导、法律规范出台等方面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长沙特色”。

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长沙将“厚植绿色发展优势,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长沙”。其中,“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建成‘无废城市’。”正是重要任务之一。

一套政策

立法保障分类,经济杠杆撬动减量

2020年10月1日起,《长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长沙垃圾分类工作“法治时代”来临。

《条例》分总则、规划与建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保障和监督、区域协作、法律责任及附则十章,共六十四条。其中,对未按照“四分类法”要求投放生活垃圾等行为,明确了具体的处罚标准。

自此,垃圾分类也成为居民的“必答题”。立法保障与政策引领,有力保障了长沙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推进。目前,全市有662个社区、3853个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全市3300余所学校均实现了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2019年、2020年进入市属终端的生活垃圾量较年度控量基数分别减少了4.6%、2.0%。

实际上,过去几年里,长沙经过试点摸索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垃圾分类配套政策。

“过去各区县垃圾不论产生多少都是一个样,全部由市财政‘买单’。”市城管执法局固废处处长钟庭介绍,2018年,长沙市出台了生活垃圾阶梯计费管理政策,一改过去“吃大锅饭”的方式,针对各区县具体情况确定生活垃圾控量指标,对于超出部分按比例缴纳处理费用,低于控量目标部分则予以奖补。

事实证明,这根经济“杠杆”有效撬动了各区县垃圾减量的积极性。2018年,全市生活垃圾总量首次出现了减量拐点,较上年实际量减少13.59%,节省市财政垃圾处理经费9900万余元,全部返还给区级政府用于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长沙还对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实施了生态补偿政策,生活垃圾输出区对接纳区缴纳生态补偿费,生态补偿费专款专用,全部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同时,长沙还通过制定出台了《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设置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投放指南》等配套文件,构建起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管理体系。

“‘阶梯式计费’和‘跨区域生态补偿’两项实践具有创新意义,有助于支撑未来垃圾分类工作。”长沙实行的生活垃圾阶梯式计费、终端处理区域生态补偿两个办法,也令前来长沙调研的住建部专家组印象深刻。

一个“加速器”

升级末端处置能力,“倒逼”前端分类

通过末端处置能力升级,“倒逼”前端分类工作开展——多年探索实践中,长沙找到了推动垃圾分类的“加速器”,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不断提升。

“垃圾四分类后,有地方去吗?”——针对部分市民的疑问和担忧,“十三五”期间,长沙已初步构建了“4+X”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四类生活垃圾以及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各得其所”,实现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垃圾分类链条环环相扣,只要有一个环节‘掉链子’,整个链条便难以维持。”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长沙分类后的垃圾中,“其他垃圾”实现全量清洁焚烧;餐饮机构产生的“餐厨垃圾”和居民家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分别进入专门的处理场;“有害垃圾”依托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专业化、无害化处置;“可回收物”则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通过回收公司实行回收;“X”即“四分类”以外的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主要通过资源化利用项目就近处理,实行源头分流。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建成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点5.6万余个,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公共收集站656个,配备垃圾分类集中转运车1265台,做到专车专运、分类处理。

事实上,在分类处置领域,长沙刚刚迎来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今年9月底,随着长沙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与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协同处置二期工程项目的全面投产,长沙生活垃圾日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正式告别垃圾填埋,进入生活垃圾全量焚烧新时代。

厨余垃圾不仅容易腐化产生异味、滋生蚊虫,更由于其含水量高,还将影响焚烧发电效率。处理好厨余垃圾,是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关键钥匙”之一。

25日上午9时许,在栖凤路公共垃圾站,一辆小型厨余垃圾运输车从周边各个社区收运完毕后,缓缓驶入站内。工作人员将专用垃圾桶卸下,机械臂将垃圾桶缓缓升起,厨余垃圾悉数倒入箱体。

随后,厨余垃圾将在这里“换乘”大型专用运输车辆,前往长沙市厨余垃圾处理场进行脱水、压缩处理,最终转化为电力回到居民家中。

据了解,在全市3万余家大中小型餐饮机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的基础上,长沙率先全国推进家庭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2000吨,对厨余垃圾进行破袋、压榨、分离,压榨出的有机质水分与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协同处理,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发电,剩余固体残渣运往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

在长沙县湘龙街道三一街区,社区居民黎女士趁着休息日来到小区“小蓝屋”——“一起分类”可回收物综合收运中心,将家里收集的一沓废纸壳送来回收。工作人员对纸壳进行称重、登记后,按照重量为她做好积分登记,录入配套的“一起分类”公众号,居民可用积分在网上兑换物品。

记者了解到,针对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长沙探索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模式,鼓励引导区县与企业合作,建设“互联网+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涌现了一批新型的回收企业和新的回收模式。

以长沙县为例,可回收物以“蓝箱”分散收集、“蓝屋”片区集中、“蓝鲸”区域运输、“蓝岛”分拣加工为载体,建设起了互联网、垃圾分类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的“三网融合”回收体系。

一个趋势

计划3年实现居民小区定时定点集中投放

垃圾分类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垃圾分类作为社会治理、城市治理以及生态治理“三位一体”的试验田,“共建共享”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垃圾分类知识问答、分类小游戏、自编自导分类节目……今年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进社区入家庭”活动走进全市多个社区,活动现场人气“爆棚”。通过社区引导、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等形式,长沙组织发动“百个社区、万户家庭”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家庭是主力军,社区是主阵地。”据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黄哲介绍,2021年,全市将围绕深化源头分类、深化科学管理、深化常态长效三个重点,进一步完善设施、健全体系,推进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和定时定点投放,不断提升居民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

“您这袋厨余垃圾请往这边扔。”家住雨花区华盛世纪新城小区的宋爱民是一位垃圾分类“桶边指导员”。每天上班前、晚饭后是居民扔垃圾的高峰时段,她会准时到小区大门分类垃圾桶旁,指导督促大家分类投放垃圾。

春风化雨。目前,这样的垃圾分类“桶边指导员”长沙共有1万余名。他们作为社区垃圾分类第一道关口的“把关人”,活跃在各个社区,帮助身边居民正确分类投放。

分类意识不断增强、小区环境日渐优美……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更多变化悄然出现在人们身边。

今年起,长沙生活垃圾分类将加快进入“撤桶并点”的新阶段。全市城区将连续3年推进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建设垃圾分类厢房、定时定点投放工作,实现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集中投放。

“这些属于‘其他垃圾’,请您投放到指定回收桶。”10月27日上午9时,岳麓区岳北和苑小区集中投放点,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任丽宏已经准时上岗,对前来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进行分类指导。

“去年10月起试行‘撤桶并点’后,垃圾桶减少,小区环境更加整洁了,分类准确率也有了明显提升。”据岳北社区负责人介绍,最开始,由于担心居民一时难以适应,社区与物业工作人员多次入户开展解释宣传工作,争取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撤桶后基本没有发现乱扔垃圾的现象,现在各个楼道口都是干干净净的。”

“从试行的情况来看,集中投放生活垃圾的模式净化了小区环境,节约了分类设施投入,提高了源头分类成效。”市垃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开福区、岳麓区、望城区、芙蓉区等部分街道社区已先行先试推出了一批集中投放点或者分类厢房。未来,长沙还将持续提升垃圾分类智慧监管水平,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收运数据实时上网、可溯可查。

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条例》实施一周年仅仅是开始。当前,分类投放中还存在着“知晓率高、参与率低,支持率高、准确率低”等问题。

市城管执法局局长邓鹏宇表示,从“新时尚”到“好习惯”,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需久久为功。长沙城管部门将继续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切实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人翁作用,通过开展“党建+垃圾分类”“教育+垃圾分类”等活动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助推城市文明水平提升,真正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朝昭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