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人民东路旁的长沙科技新城成为长沙经 开区区块重大功能性平台的集聚地。周灿黎 摄
湖南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进入试运营。蒋炼 摄
三一科学城效果图。
三一路和人民东路上,各有一块自贸试验区标识牌。
这是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长沙经开区区块的两大标识。在这片47.17平方公里的自贸热土上,一幢幢高层楼宇鳞次栉比,直冲云霄,凸显自贸试验区的活力和魅力。
如果仔细看区块图,就会发现人民东路,是其中最神奇的所在。这里密集“生长”着长沙经开区区块的几个重大功能性平台。
一年来,长沙经开区区块按照“高端化、国际化、平台化、便利化”的目标定位,加速推进湖南自贸试验区“一城两港两中心”(三一科学城、国际金融港、国际人才港、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等一批重大功能性平台建设。
如今,这片壮观的楼宇群,项目、企业、人才、平台、资金、信息等高端要素和资源加速聚集,正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
三一科学城 描绘长沙经开区产业新未来
未来的产业园区是什么样?这个问题现在可能很多人一时难以回答,但再过几年,湖南自贸试验区三一科学城或许会给出答案。
政企合作,崛起城市更新名片
三一科学城的诞生,是时代的趋势,园区的需求,也承载着企业期待。
长沙经开区经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横向开发空间遭遇天花板向空中要发展,向创新要活力的愿望日益迫切;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车间经过岁月洗礼,呈现出“老破旧”迹象,传统产业园区亟需转型升级。
4月9日,三一集团和长沙经开区联合打造的三一科学城正式落户长沙经开区区块,规划涉及2.8平方公里,面积约为4300亩,预计投资300亿元。
项目范围初步定为星沙大道、凉塘路、黄兴大道、长永高速围合的区域。片区内目前以三一厂区为主,还包含了经开区管委会、长沙市八医院、长沙县实验中学、玮希国际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
项目位于区块核心腹地,将成为长沙经开区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的发展典范,最终将打造出长沙东部门户的一张名片。
三一集团副总裁、产业发展事业部总经理钟卫华介绍,三一科学城的启动汇集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从企业内生动力需求来看,三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面临产业升级,向智能化、电动化、无人化迈进,产业工人向智能制造工程师转变;从时代和区域发展机遇来看,长沙经开区承载着长沙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和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使命,政企合作,产城融合,建设三一科学城有利于打造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示范区,推动产业品质、城市品质、服务品质升级和提升。
几年谋划,经历上百稿设计
从2016年12月三一邀请全球“咨询大拿”麦肯锡设计了“现代工业家+”体系,到2017年4月全球顶级城市设计公司SOM、2018年全球顶级建筑事务所GMP、2019年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咨询公司艾克斯蒂、2020年全球顶尖建筑规划事务所英国福斯特……前后总计有五家国际顶级咨询和规划机构,对三一长沙产业园的未来进行了上百稿产业及规划设计。
好事要多磨。8月6日,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4家海内外设计机构再次同场打擂,对三一科学城规划设计作了介绍。“规划设计耗时日久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公司发展情况、建筑建设情况,更重要的是需要合理的产业规划定位。”三一科学城有关负责人解释道。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与三一集团实现了通力合作。在前期设计阶段,围绕项目召开的三一科学城项目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中期成果汇报会、项目竞赛比选会等一系列会议,双方都参与其中。
经过讨论商定,目前三一科学城拟定的方案,大致以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为主,提出了“一树烟火三重境”的主题,即以“一境见自然、一境见生活、一境见未来”为理念,嵌入全球“三一智造圈”智造圆形试验区,打造湖南“自贸创新圈”,政策创新先行区、长沙“湖湘英才圈”科技人才首善区为目标为总体设计思路。
在具体功能规划上,涵盖无界西海、中央森林、能量绿丘、全维公园、烟火叠坊、混合社区、全时活力、时光秀场、超级平台、科学群岛、创新蜂巢11个功能分区。
通过建设这些功能分区,三一科学城地块将实现3个改变:从生产主导转向创新主导、从工业厂区转向综合城区、从服务工人转向服务工程师。而通过项目,三一与长沙经开区将携手探索政企合作片区开发的新模式、湖南自贸试验区政策创新的新机制以及三一转型为城市运营商的新理念。
“要将过去单一的、封闭的、制造的工厂转为多元的、开放的,以及集生产、研发、服务、生活、创新创造为一体的科学城,实现以产兴城、以城助产、产城交融。”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对三一科学城寄予厚望。
腾笼换鸟,探寻区块发展崭新路径
按计划,三一科学城产业策划与城市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后,三一科学城将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笔者了解到,三一科学城将分为三期建设,每期三年,首期将于明年正式动工,预计2025年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作为三一集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创新旗舰项目,三一科学城企业可以共享三一全球化技术及资源体系。”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介绍,计划到2030年,该项目将聚集3万名高新创意人才,产值过千亿元,为长沙经开区创造新的千亿产业集群,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智造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我们将围绕要素集聚化、平台国际化、产业高端化、服务便利化,集聚装备制造业核心零部件研发、技术总部中心科技港、国际社区等一批高端要素,建设成为长沙经开区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高质量推进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标志性项目、功能性平台和改革试点载体,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业态更新和文化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园区负责人表示。
三一科学城,是长沙经开区区块致力于“腾笼换鸟”的缩影。事实上,该区块还在下更大一盘棋。那就是结合“五好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要求,针对47.17平方公里,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论证,找到该区块“腾笼换鸟”、为制造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的崭新路径。
目前,区块的“腾笼换鸟”政策正在加快制定中。
国际金融港 打造自贸区建设金融助推器
7月底,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营业部在长沙经开区国际金融港揭牌,这是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入驻的首家保险机构。该营业部的开业,标志着今后园区企业和居民均可实现就近就便办理各类保险业务。
这也意味着,国际金融港建设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国际金融港首期选址长沙科技新城,位于人民东路与东六路交会处,地处人民东路“黄金海岸线”,西邻长沙主城区,东接临空经济示范区。
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际金融港是长沙经开区围绕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改革开放高地、践行“三高四新”战略而着力搭建的综合性金融创新服务平台,以区域特色化为方向,以开放创新为动力,推动金融资源由物理集聚向功能集聚转化,形成多业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不难看出,从建设之初,国际金融港就肩负着重大使命,用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要打造成为长沙经开区区块金融业开放创新的载体、在推进自贸区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金融助推器和加速器作用。
据悉,国际金融港建设主要聚焦三大任务:一是汇聚金融要素,打造整合政府性金融服务公司、金融机构、金融配套机构等金融资源的集聚区,形成“金融机构+金融配套+金融人才”的金融产业集群;二是推进更高水平的跨境金融便利化,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供金融支撑;三是推进改革创新,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深化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产品创新,实现金融与特色产业的融合对接,同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深化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创新。
目前,国际金融港初步布局五大功能分区,分别为跨境金融一站式服务窗口、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金融商务写字楼、金融科技互动体验馆、金融集市与多功能路演大厅。
笔者了解到,为了加快建设国际金融港,推进国际金融资源加速落地,今年3月,长沙经开区出台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支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依据政策,金融机构及配套服务机构在入驻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经开区区块后,可享受包括落户奖励、经济贡献奖励、购房补贴、租房补贴、装修补贴、人才奖励、金融创新奖励、活动奖励及业务优先支持。
国际人才港 建设自贸区“国际人才走廊”
在国际金融港的隔壁,屹立着长沙经开区区块正在极力打造的国际人才港。按照规划,长沙经开区区块将统筹东六路至东十一路的长沙科技新城、铭城绿谷、中部智谷等创新创业平台,和东方韵动汇、湘之雅国际医院、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重点建设引才引智服务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健康生活品质区三大功能区,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人才发展生态示范区和国际人才引领区。
据了解,后期,国际人才港将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按照“一廊三区多点”规划布局,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港。按照“人才赋予走廊灵魂,走廊彰显园区品质”的建设理念,在人民东路东六路至东十一路约四公里范围,建设一条“国际人才走廊”。全面促进引才育才留才的生态环境升级,致力打造“三区”即引才引智服务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健康生活品质区等三大功能区。发挥“一廊三区”带动效应,树立一批引才标杆企业,新设一批创新创业基地,创建一批人才培育平台。
除了“硬件”上的支撑,各类人才专项政策也不能缺位。为此,长沙经开区出台了《关于推进国际人才港建设加快人才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快海外人才引进、促进国内人才集聚、提升人力资源服务3大方面,提出系列重磅支持举措。
据介绍,长沙经开区国际人才港已入驻人力资源机构70余家,港内人才市场于每月8日、18日、28日举行人才招聘会,为自贸试验区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去年中旬,长沙经开区国际人才公寓项目的筹备及建设工作正式启动,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47万㎡;总建筑面积约53500平方米,其中计容面积约42000 平方米。预计2023年上半年,完成项目所有建设并达到交付入住标准;同时将在2022年进行人才公园建设,与人才公寓同期交付。
数据显示,长沙经开区区块已集聚人才总量达20万人,拥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76人,省市技能大师、技术工匠近5000人,常住外籍人才近200人;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10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家;打造了三一众创、德普企业公元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基地8家,获评了“全国人力资源服务诚信示范机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国字号招牌,人才创新创业创意活力竞相迸发,为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 构建国际总部经济发展格局
8月4日,高峰智能制造产业园(以下简称“高峰智造”)、高峰国际工程机械产业园、星为创芯园、长沙科技新城被认定为长沙经开区区块国家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第二批总部型示范楼宇。
至此,今年以来,长沙经开区区块先后认定了两批总部型示范楼宇,十多家总部示范楼宇被授牌,成为总部经济企业的平台载体,为长沙经开区区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高峰智造聚集了卡特彼勒、日立等二十多家国内外著名机械品牌,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及重卡为主导的产业特色。近日,其与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杭叉集团湖南总经销长沙杭叉叉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杭叉”)正式落户。这也是总部经济中心政策发布以来,长沙经开区引进的又一个区域总部项目。
据了解,长沙杭叉的落户是一场长达八年的“双向恋爱”。早在2013年,高峰智造相关工作人员就拜访了杭叉集团。彼时,长沙杭叉已有较成熟的经营场地,双方未能达成合作,但一直保持紧密联系。今年,长沙杭叉有意自购生产经营场地,高峰智造再发邀请,并赴杭州总部拜访。杭叉集团多次实地考察,又与长沙经开区管委会深入沟通座谈,详细了解园区营商环境及产业政策,最终下定决心定址高峰智造。
据悉,乘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东风”,总部示范楼宇建设正在加速。未来智汇城、德普·企业公元、海凭医疗器械产业园、中部智谷产业园、铭城·绿谷智慧产业园、开阳智能制造产业园等楼宇建设全面推进,工程进度日新月异。目前在建楼宇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今年已完成投资额6亿元,预计全年将完成投资12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承载1500家企业入驻。
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总部示范楼宇坐拥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享受多项政策红利,着力引进科技型、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及生产性服务企业,促进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推动总部型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形成集聚效益明显、特色鲜明的国际总部经济发展格局。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打造知识产权服务综合体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
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长沙经开区区块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角色和作用正不断彰显。
9月6日,湖南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进入试运营。中心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湖南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长沙经开区)分中心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
笔者了解到,该中心致力成为集便捷化公共服务、精准化深度服务、特色化创新服务、市场化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综合体。服务范围立足长沙经开区,辐射整个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部分服务还将面向全省开放。
目前,该中心汇聚了省市区27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设立了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建立工程机械专利专题数据库,不定期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室,面对面指导中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检索。建立商标预警和专利预警体系,尤其是为企业做好出海前风险排查;探索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数字知识产权存证平台,免费提供企业使用;在全国公开遴选1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优化资源配置。
长沙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沙经开区区块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扩大中心的服务范围;与时俱进,顺应对外开放要求,锚定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定位,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引导支持创新主体将知识产权向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切实为自贸试验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黄姿 胡鸽 谢兴民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