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互联网不是对手而是队友 长沙印刷业展望“十四五”
2021-07-29 10:35:31 字号:

7月28日下午,印刷业“十四五”发展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印刷业在“十四五”时期将绘就怎样的发展蓝图?长沙奋力打造中国南方书刊印刷基地又有怎样的优势?论坛上,省内外专家学者、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商印刷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由“加工制造”向“综合服务”转变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印刷复制处处长路洲介绍了印刷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有关情况。据悉,规划编制思路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品牌战略、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先进产业集群战略、融合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人才兴业战略”,规划内容由原来的印刷企业首次拓展到全产业链。

路洲认为,印刷业升级,应由“加工制造”向“综合服务”转变。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印刷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市场属性,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培育现代产业链、供应链,按照“点线面结合、东中西互补、数字化贯通”优化区域布局,重视人才建设。他特别以长沙出版湘军的成功案例来说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2018年,湖南少儿出版社推出了《企鹅冰书——哪里才是我的家》,这本书以小企鹅的视角讲述了全球变暖、冰川消融的危害。为了模拟环境危机,该书使用了新科技的温变油墨,成为一本需要冷藏阅读的“冰书”——读书前必须放在冰箱里,才能看到书上的图文,随着温度升高,书上的内容会慢慢消失。据悉,这是国内首次将温变油墨用于图书印刷,深受小朋友欢迎。

印刷企业需要进一步集中化、集约化

印刷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这些思路,和长沙奋力打造中国南方书刊印刷基地的优势不谋而合。湖南天闻印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三军作了题为“把握发展机遇,助力南方印刷基地建设”的案例分享,仔细分析了“为什么是长沙”。

天闻印务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湖南新华印刷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位居国内印刷企业第一方阵,这正是长沙印刷业实力的体现。蔡三军介绍说,长沙现有印刷厂640家,从业人员2.7万人,设备2818台(套),产业规模稳居国内前列。“长沙排名前五的印刷企业,哪一个拎出来,产能都能和省外巨头PK。”蔡三军说,“而且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长沙印刷企业的业务构成一半以上来自省外,这说明长沙印刷企业有极强的市场开拓意识。”

印刷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在蔡三军看来,湖南、长沙省市两级在意识形态属性方面严格管理,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避免企业走弯路;在市场属性方面贴心服务,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摇旗呐喊。这样的行业管理营造了印刷业的“良治”环境,这是长沙的营商环境优势。

除了产业规模优势、营商环境优势外,长沙的地理区位优势也不遑多让。蔡三军分析说:“印刷业客户,最核心的需求就是又快、又好、又省。长沙距离主要城市的交通时间不会超过12个小时,这带给客户更节省的物流成本。”

说到客户,长沙打造中国南方书刊印刷基地,那么主要客户就是瞄准书刊市场。从这些年的发展势头来看,书刊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头部企业崛起的格局。“几乎每个书刊细分领域,都在形成头部企业,它们的发展速度远超行业平均速度。”蔡三军认为,书刊市场的这一变化意味着更大规模的出版客户需要更大规模的印刷产能,受此影响,印刷企业需要进一步集中化、集约化。这是长沙打造中国南方书刊印刷基地的市场背景。

长沙打造中国南方书刊印刷基地,也不局限于“加工制造”,而应开展“综合服务”。蔡三军以天闻印务的“一书一码”精准营销为例进行说明,传统的纸质书刊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生存?蔡三军认为,不要把互联网视为对手,而要把它当做队友。“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们把蒸汽机搬到了船上,取代了风力、人力,造就了航运业的发达。”给每一本书配一个二维码,既可以明确溯源、防止窜货、打击盗版,还能在作者、编者、读者、书店间搭建沟通桥梁,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蔡三军说:“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四方连接起来,这是一种合作共赢。”

“长沙印刷业非常期盼中国南方书刊印刷基地的建设,这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本土印刷业的发展都是很好的发展机遇。”蔡三军说,“长沙打造中国南方书刊印刷基地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尹玮 周正华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