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宁乡市梅花中学:红色历史已融进师生的精神血脉
2021-07-15 09:20:54 字号:

  宁乡市梅花中学将宁觉支部成立的光辉历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要求全校学生“知宁觉、说宁觉、唱宁觉、学宁觉”。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祯专 摄

宁乡市梅花中学将宁觉支部成立的光辉历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要求全校学生“知宁觉、说宁觉、唱宁觉、学宁觉”。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祯专 摄

红色记忆 红色宁乡从这里觉醒

近日,位于宁乡市玉潭街道梅花中学校园内的中共宁觉支部陈列馆正式开馆,成为宁乡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地标。

梅花中学所在校址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民国初期。1901年,宁乡籍辛亥革命元老周震鳞把宁乡驻省试馆改为宁乡驻省中学,附设速成师范科。1923年8月,曾在湖南自修大学补习学校担任管理员的姜梦周将宁乡驻省中学迁至宁乡县城,在其基础上筹建甲种师范学校,简称“甲师”。此前,姜梦周和宁乡道林人许抱凡已在何叔衡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冬,“甲师”学生胡辉也在何叔衡介绍下加入党组织。

1924年冬至1925年春,许抱凡、胡辉、陈章甫在“甲师”积极发展党员,酝酿建立党的组织。1925年2月,中国共产党宁乡县第一个支部正式在“甲师”成立,代号为“宁觉”,意为宁乡的觉醒,直属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领导。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李维汉出席了宁觉支部的成立大会,指导支部的建立。作为湖南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之一,宁觉支部的成立,为中共宁乡地方组织的成长、发展、壮大开辟了源头,奠定了基础。

1929年,“甲师”设立宁乡乡村师范,1953年改称湖南宁乡师范学校。1960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和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来校视察时,曾在校内古树下驻足感慨,谢老挥毫题写了“宁乡师范”校名。2010年,宁乡师范整体搬迁,城北中学于此设立梅花校区。2019年,城北中学梅花校区更名为宁乡市玉潭街道梅花初级中学。

红色传承 歌以咏志诗言情

“沩水悠悠流淌,玉潭碧波荡漾。百年名校矗立其旁,‘宁觉’故事,代代传扬……”近日,由梅花中学师生集体原创的校歌《梅花之歌》昂扬奋进,鼓舞人心,被师生们争相传唱。

今年5月,学校数名老师参与歌词的撰写、完善,由音乐老师进行谱曲。精心打磨词曲后,遴选学生演唱并拍摄制作MV。6月底,《梅花之歌》正式出炉。“师生们一起创作校歌,将‘宁觉故事’融入其中,是一次对党史校史学习思考、凝练升华的过程。”梅花中学校长戴毅表示。

梅花中学积极探索,将红色精神与诗词文化相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为载体,表当代青少年爱党爱国、鸿鹄远大之志。“‘宁觉’红色历史已融进师生的精神血脉。”戴毅说。

漫步校园,红色文化成为校园的一道最靓丽风景,师生们的红色诗词创作成为校园的一大特色。“湘沩热土出刘公,赫赫英名胆气雄。饶是饱经无妄劫,山河不泯济时功。”姜安琦同学创作的《忆刘少奇》遣词平朴,感情丰沛。

钟理老师在《咏梅花校园之古朴》中写道:“古木擎天阔十寻,霜根久耐岁寒侵。阶隅每驻先驱马,叶底长鸣革命音。廓荦高材撑翠色,峥嵘正道铸红心。风前喜听童声唱,党的恩情似海深!”

梅花中学将“开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红色传人”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把宁觉支部成立的光辉历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抓手,要求全校学生“知宁觉、说宁觉、唱宁觉、学宁觉”,着力打造梅花中学红色教育品牌。

红色文化浸润着师生心灵,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学校师生经常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抗洪、破冰、抗疫,文明创建、敬亲爱老、城乡帮扶……宁乡的大街小巷,总能见到一抹鲜艳的“梅花红”。

2020年12月7日,梅花中学收到一面锦旗,“危难伸援手 义举感人心”两行字格外醒目。原来,该校C668班张轶同学在一次晨跑时遇到了一起车祸事件,他一边看护被车撞倒的老人,一边打120急救电话。不一会儿,医护人员赶来,受伤老人得到及时救治,张轶则悄悄地离开了现场。救人不留名的张轶被授予“2020年宁乡市十大优秀市民”荣誉称号。

“作为新时代接班人,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开拓和奉献精神,主动肩负起复兴之责。”来自C669班的张紫熙同学对袁隆平院士、张桂梅校长特别敬仰,“我愿成为一棵白杨,将来祖国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去。”

校长说

培养红色有为“梅花少年”

“学校注重依托校园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挖掘梅花的精神内涵,涵养师生‘雅洁谦逊、坚韧奋进’的优秀品质,培养红色有为‘梅花少年’。”戴毅表示。

梅花中学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高度重视。学生从初一进校,就进行校史教育、党史教育,组织学生分批参观中共宁觉支部陈列馆,并定期邀请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资深文史专家来学校开展知识讲座,宣讲红色故事。开展“步宁觉光辉,做红色有为少年”主题演讲赛、红色经典诗词吟诵及红色诗词创作大赛等,通过多种活动全方位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红色少年。

“古银杏树下的宁觉支部陈列馆,就像一本无声的教材,指引孩子们成长的方向,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根植于他们的理想。学校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竭力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文明有礼、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戴毅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石祯专 张凯 雷雨佳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