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制作油纸伞的手艺,李忠国不仅自己脱贫了,还带领50多户乡邻一起致富。今年2月,他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你好,李焕英》引领了一股怀旧风。如今,永和电影小镇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湖南是一片红色热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千秋伟业再启新程。”
湖南是一片发展沃土。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勉励湖南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这是为湖南发展锚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对于长沙来说,则必须扛起省会担当,当好“领头雁”,建好“示范区”。
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嘹亮号角在星城大地吹响,格外催人奋进。
作为全国知名革命老区、“将军之乡”,浏阳如何把准方位,担当作为?如何进一步把自己放在更高起点、更大坐标系中去考量和规划,抢占县域发展先机,为长沙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争当‘三高四新’战略的主力,争当湘赣边区域合作的典范,争当乡村振兴的样板,争当文旅融合的标杆,充分展示干的姿态、闯的劲头、实的作风、严的纪律,广泛汇聚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新浏阳建设的磅礴力量。”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郑重表示。
浏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新伟说,“十四五”时期,浏阳的总目标是“引领中西部,迈向现代化”,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市、科创兴市、文化润市、品质塑市、生态美市、开放活市、民生立市七大战略,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强市、区域科创中心、湘东开放门户、生态文旅名城、现代治理样板。
A 争当“三高四新”战略的主力
浏阳经开区(高新区),长沙惠科光电的“巨无霸”厂房里,两条生产线全速运转,一片片分辨率为4K的超高清显示面板有序下线。
继今年1月23日第一条生产线点亮投产之后,5月26日,惠科光电第二条线开机。在现场,惠科光电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份可下线2.1万片面板,产值达1.8亿元,年底可达到设计产能。”
届时,惠科将成为全球三大超高清面板供应商之一。
作为湖南省“五个100”工程重大产业项目,惠科光电全部达产后将扭转湖南“缺芯少屏”局面,填补显示屏制造领域空白。
这也是浏阳打造智能制造强市、区域科创中心的又一生动实践。
聚焦“三主四特三新”,打造智能制造强市
近年来,浏阳市高举“兴工强市”旗帜不动摇,大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精雕细琢制造业,内生动力全面迸发。
2018年,浏阳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浏阳市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全市15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并明确市级领导作为各条产业链的“链长”,全面铺开产业链建设工作。
这15条产业链涵盖显示功能器件、生物医药、烟花爆竹、再制造、汽车及零配件、智能装备、先进复合材料、绿色食品、花炮机械及原辅材料、家居、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碳基材料、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母婴用品等15个产业。
在这里,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明显,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发展,实现了“一枝独秀”向“产业森林”转变——
蓝思科技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防护玻璃行业的领先企业;长沙惠科光电填补湖南省高清显示屏制造领域空白;盐津铺子创造“中国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尔康制药木薯淀粉胶囊开创世界植物淀粉胶囊量产先河;启泰传感为高端传感器赋能中国“芯”……
如今,以浏阳经开区(高新区)等产业园区为依托,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浏阳形成了“三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四特”(烟花爆竹、绿色食品、家居建材、再制造)、“三新”(新材料、环保及新能源、数字经济)的产业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浏阳聚力招大引强、项目建设、优化服务等,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这里投产达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截至5月31日,浏阳新引进产业链项目45个,计划投资总额134.22亿元。一季度全市15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6%,其中显示功能器件(5G应用)、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智能装备产业链分别增长86.7%、71.6%、20.1%、12.6%……
打造金阳新城,省会“东翼”崛起区域性中心城市
以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为核心的金阳新城,是浏阳投资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聚集了1700余家企业,拥有主板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上市后备企业33家,引进培育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高端制造业企业,发展动能充沛。
目前,园区已汇聚蓝思科技、长沙惠科、欧智通、利尔电路板、启泰传感等一大批电子信息类优质企业,形成了以触控防护玻璃面板制造为核心,以高清显示面板、触控传感器、WiFi模组等为矩阵的显示功能器件产业集群,正朝着打造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区稳步前进。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园区,还是一座产城融合的活力新城。
根据长沙市构建“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以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为主体,整合周边“四镇”(永安镇、洞阳镇、北盛镇、蕉溪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金阳新城,省会长沙“东翼”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在崛起。
“建好金阳新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5月25日,浏阳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金阳新城有关工作,明确指出:建好金阳新城是助力浏阳城市能级提升的重大引擎、聚集各类发展要素和资源的重要平台。
建好金阳新城,不仅要打造“产业森林”,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更要彰显民生情怀,做好配套设施建设。
为此,浏阳经开区(高新区)立足民生诉求,不断在城市交通、教育配套、城市配套等方面发力,翻开了金阳新城建设的新篇章。
B 争当湘赣边合作的典范
一声“老表”,道不尽的亲切。
共饮长江一水,同袭罗霄一脉。湘赣边自古以来山水相依,人文相亲,历史相连,产业相融。
从明代江西填湖广的血脉相连,到革命年代的生死相依,到和平建设时期的守望相助,再到防疫抗灾时的患难与共,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湘赣两省之间感情上的袍泽之谊、工作上的相互支持、经贸上的携手合作始终没有变。
素有“湖南东大门”美誉的浏阳,对此感受尤为深切。
7年前,在浏阳的积极倡议推动下,首届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交流会在浏阳河畔、烟花璀璨的浏阳城区举行,拉开了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的序幕。
如今,湘赣边“朋友圈”已由10个县(市、区)扩充到24个,覆盖总面积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65万,通过机制共建、项目共推、治理共抓、民生共享等,合作成果“干货”满满。
率先推开湘赣边合作的“一扇门”
2014年12月,在首届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交流会上,井冈山、莲花、醴陵、平江、上栗、铜鼓、万载、修水、永新、浏阳的党政负责人第一次坐在一起,签订《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浏阳共识》以及交通、环保等5个专项框架协议。
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的“一扇门”由此推开。
花炮是湘赣边区域一大传统富民产业。这几年来,浏阳、醴陵、上栗、万载四大主产区在安全监管、产业发展等方面签订相关协议,组成“花炮产业F4”。F既是烟花“Firework”的首个字母,也是朋友“Friend”的首个字母。
在湘赣边区域合作中,民生改善始终是重要议题,其中医疗卫生合作互利一直走在了前列。合作县(市、区)积极建立双向转诊合作机制,开通医保跨省就医即时结报平台。数据显示,浏阳各级医院收治的患者中,除本地外的湘赣边住院患者占比达20%。
6月18日-19日,湘赣边区域医保合作签约仪式、湘赣边区域医疗合作高峰论坛暨学术年会开幕式接连在浏阳举行,进一步推动湘赣边医疗卫生事业的交流合作。
为生态而“合”,为环保而“合”,为食品安全而“合”……
这几些年来,浏阳积极发挥牵头引领作用,推动开放合作领域从综治维稳、交通、环保、安全生产、旅游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烟花爆竹、食品安全等多领域、全方位拓展。
在浏阳湘赣边的“朋友圈”里,从零星到系统化,从局部到全方位,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全面升级,基本实现各领域全覆盖。
勇当湘赣边区域合作的“主攻手”
近两年来,湘赣边区域合作加速,并从相关县(市、区)的“自选动作”,上升为湖南、江西省级层面甚至国家战略规划。
2019年,两省正式提出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
2020年,湖南公布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同年,“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要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首次写入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
今年6月18日上午8时,一辆红色旅游专列缓缓驶出韶山站,向南驶往井冈山。这也是全国首条红色铁路专线。当天下午,一场特别的大会——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召开。
这天,将是值得湘赣两地共同纪念的特殊日子。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指出,要着力把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引领区、多省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样板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发展的先行区。
湘赣边合作按下了“快进键”。
作为湘赣边区域合作的先行者、探索者,浏阳理所当然、责无旁贷要承担起湘赣边区域合作“主攻手”的重任。
“红色”成为湘赣边合作的底色,也是发展最明亮的颜色。
开启红色旅游线,共走初心之路,“初心源”一卡畅游湘赣边。今年春天,浏阳、平江、上栗等县(市、区)联合发行“初心源”文旅一卡通,通过景区门票享减免、吃住游购享折扣,实现文旅惠民,最大限度拉动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
擦亮农产品名片,共走富民之路,“湘赣红”点亮红火日子。浏阳大围山梨、平江酱干、万载百合粉、莲花血鸭……5月28日,“湘赣红”品牌共建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浏阳举行,相关各方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以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十四五’时期,浏阳将围绕建设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坚持以红色为魂,以‘三农’为先,以创新为要,以产业为基,以设施为桥,以绿色为底,以文旅为媒,以民生为重,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中作出浏阳贡献、彰显浏阳作为。”浏阳旗帜鲜明提出,围绕“争当湘赣边区域合作典范”,切实担当发起者、牵头人责任,以“浏阳市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助推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C 争当乡村振兴的样板
6月21日,浏阳市达浒镇椒花新村的达兴工艺品厂,56岁的李忠国带领数十名村民正在制作油纸伞。
一把把鲜艳夺目的油纸伞,几年前曾是撑起老李自家的“脱贫伞”,如今更成了带领50多户乡邻的“致富伞”。
今年2月,李忠国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站上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今,椒花新村已成为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李忠国表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自己会尽最大努力,继续带领乡亲们走稳致富路。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浏阳如何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带领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浏阳决策者铿锵作答:将紧紧围绕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抬高坐标,创新实干,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打响“乡村振兴看浏阳”的品牌,在全省和长沙乡村振兴工作大局中彰显浏阳担当。
脱贫攻坚、携手奔小康工作连续多年获评省先进
浏阳河蜿蜒流淌,罗霄山脉绵延起伏。地处湘赣边的浏阳是一片红色热土,走出了一批仁人志士。然而,由于发展落后,这里曾长期顶着“国家贫困县”的帽子。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这些年,浏阳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为脱贫攻坚创造了便利条件。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面对经济体量较大、但贫困人口总量也大的现状,近年来,浏阳始终把脱贫攻坚当做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下足绣花功,施好精准策,共绘了一幅“齐奔小康路,向外看世界”的浏阳脱贫追梦画卷。
近年来,浏阳市持续打造“个十百千”产业扶贫工程:即建设1个产业扶贫服务中心、培育10个长效产业、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基地、树立1000名产业就业脱贫典型;
打造“十五公里就业圈”,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31个,就业扶贫车间(基地)177个,探索长效产业带动稳定脱贫的“浏阳路径”。
……
2020年,全面小康,从梦想照进现实。
“15728户、492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3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浏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五年(2016—2020年)获评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市区,连续四年(2017—2020年)获评省“携手奔小康”工作先进单位。
浏阳也由此成为全省开展脱贫攻坚考核以来,唯一实现这两个荣誉大满贯的县市(区)。
接续奋斗,全面打响“乡村振兴看浏阳”品牌
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巩固。
5月10日,浏阳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浏阳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后,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抓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5月14日, 浏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聚焦重点,打造有效衔接的示范,以浏阳市乡村振兴局挂牌为新起点,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5月初,乡村振兴“作战图”下发——浏阳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
根据上述方案,浏阳将2021年定为乡村建设年,紧扣“争当乡村振兴样板”目标,以创新实干的实际行动,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着力争创有效衔接、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农村改革、区域合作和乡村治理六个方面的示范。
——推进“一县一特”浏阳茶油、浏阳花木等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扶持“浏阳蔬菜”“大围山水果”“浏阳黑山羊”等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做强做精绿色食品产业链。
——围绕产业“特而精”、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提质一批如大瑶花炮小镇、文家市红色文旅小镇、柏加花木小镇、社港正骨医药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一批如镇头油茶小镇、大围山水果小镇、沿溪果蔬小镇、官渡田螺小镇等特色小镇,同时打造一批长沙市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到乡镇、村(合作社)等进行帮扶指导;大力支持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返乡下乡创业……
如今,153支乡村振兴工作队、326名驻村干部已进村到岗,从扶贫工作队手中接棒,以火热的激情踏上了乡村振兴“接力赛”的赛道。
5007平方公里的浏河大地上,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D 争当文旅融合的标杆
巍巍大围山,九曲浏阳河,浏阳是一座“显山露水”的城市。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杜鹃花开时节,大围山万山红遍,歌声在山谷回荡。那是用革命鲜血染红的杜鹃,无数仁人志士从花海之中穿行而过,留下坚定的前行脚印。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从一条流淌千年的“绿色”浏阳河到一首传唱不绝的“红色”《浏阳河》,融入了几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苦难与辉煌。
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底蕴深厚的红色基因,如今已成为浏阳发展文旅无可比拟的优势。做好红色文章、绿色文章、特色文章,浏阳正在“争当文旅融合标杆”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做好红色文章,红色研学年接待30万人次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因为秋收起义,浏阳市文家市镇与红色革命结缘。“七一”前夕,来文家市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该镇做好红色研培、红色文创和红色乡村三篇文章,走出了以“红色文旅”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并入选“湖南省首批十大文旅小镇”。
“到2025年,我们要实现年均接纳1万名党员干部培训,吸引10万名学生研学,带动千户农民增收。”文家市镇党委书记江敦明表示,将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湘赣边最新红色文旅综合体,树立“红色文旅小镇”品牌,让文家市的红色旅游成为湘赣边闪亮焦点。
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推动了红色研学的兴起。目前,浏阳市有红旅营等红色研学基地20家,2020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在中和镇苍坊村的富家湾,当地依托胡耀邦故里(苍坊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的机遇,将这个美丽屋场打造成了红色研学实践教育营地。该营地在课程设置上与景区充分对接,开发了编制草鞋、开垦荒地、重走长征路等系列红色农耕教育实践特色课程。
“今年上半年已经接待了四五万名中小学生。”苍坊村负责人说,“红色底蕴”成为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
6月28日,经过近两个月的修缮,易荡平烈士故居在达浒镇金田村对外开放。据了解,浏阳将继续提质改造锦绶堂、李家大屋、寻淮洲故居、宋任穷故居、李白故居等红色革命文物点,并创新“红旅”“红节”“红培”“红研”“红展”“红健”“红书”“红演”“红播”“红创”十大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路径,提升“浏阳红”的感召力、影响力、美誉度。
做好绿色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近年来,浏阳将旅游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不断“深耕山河,细作人文”,构建了“以主城区为枢纽,以浏阳河为主轴,以大围山绿色旅游板块和胡耀邦故里-秋收起义纪念园红色旅游板块为双翼”的大旅游格局,全力打造全域旅游优质样本。
“春赏花、夏漂流、秋品果、冬滑雪”,每一个季节,你都没有拒绝浏阳的理由。这座森林覆盖率超过66.2%的城市,既有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也是一片镌刻着红色基因的热土。
2019年,是中国文旅融合的发展元年。从这一年起,浏阳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战略,推出浏阳市“八大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新图书馆成功开馆并成为“网红打卡地”;开展“戏曲进景区”活动,一批本土优秀剧目登上景区舞台……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旅游与文化、教育、农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据统计,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浏阳仍接待游客30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6.39亿元。
“网红”浏阳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向往的地方,并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做好特色文章,打造浏阳河百里画廊
鱼鳞坝和叠水坝,是小溪河“一河两岸”沿河风光带的两个景点,也是小河乡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的两个创意点。春节期间,小河乡“网红坝”突然爆红,各式小车如牵线般,通过张小公路,开进这个距离浏阳城区70多公里的偏远乡镇。
百里画廊翠屏间,水墨高坪后花园。在高坪镇双江村,一座占地1100平方米的乡村美术馆已现雏形。美术馆旁,一条沿小溪河规划设计、全长27.5公里的“碧道”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聚焦乡村振兴、文旅发展,高坪正致力于打造“浏阳河艺术小镇”。
骑着26凤凰自行车,吃着磷矿冰棒,去有1500个座位的电影院“打卡”……一张张《你好,李焕英》的同款剧照图片,往往能获赞无数——浏阳人大多知道,这些图片取景于永和电影小镇。作为浏阳的老牌矿业重镇,这里仍保留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车间、电影院、工人俱乐部等,承载着最珍贵的时代记忆。
……
红绿相间,山水灵动,名歌婉转,焰火闪亮。浏阳河畔,正在谱写一篇篇具有浓郁“浏阳味”的特色文旅文章。
浏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苍坊5A级旅游景区和大围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重点,深入推进“浏阳河百里画廊”生态文化产业带建设和“一河两岸”城区段开发,加快打造浦梓港烟花主题公园、焰火剧场、夜游浏阳河、嗣同路历史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真正实现“一河诗画、满城烟花”。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浏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颜开云
编辑:吕周阳